推薦序一
認識兒童;瞭解自己;成就全人
在現今的社會提到「大人」,常常指的是這個人具有一定年紀(最起碼已經成年),已經出了社會,有一定的工作或生活歷練。因此當一個「大人」在觀看或評斷一件事情時,便往往會以一個自己過往的生命經驗對事情下解釋或結論。姑且不論他的解釋或結論的對錯與否,「大人」的心裡卻很容易篤定的認為:「看吧,我是多麼睿智、有經驗,什麼事情都逃不過我的法眼!」社會上常常給這樣的「資深大人」崇拜的眼神,許多人也會說:「這件事我已經問過×××,是他告訴我這樣做!」或者說到:「×××也是這樣說的,不信你去問他!」所以一個「大人」,意味著他有豐富的「過去」;不過,換言之,那也就是他已經是一個屬於「過去式」的人了!
每當去到醫院的嬰兒房,隔著玻璃看著一排排都是臉紅紅、皮膚皺皺的小娃兒,猛一看,好像個個都很相似;仔細瞧,卻沒有一個相同,但是他們卻仍有一個全部都相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已經來到了這個世界,他們都將開始成長!這群娃兒,一群即將長大的小兒童,他們屬於正在開展的「未來式」!
我是一個大人,一個屬於「過去式」的人,我很習慣用過去的經驗看待或處理身邊所有的人事物,這樣的方式,當我在事務所工作,或是在業務單位工作,或是在工廠裡從事一般性事務,都非常適用,而且隨著經驗越豐富,處理起事情來也越是得心應手。然而,在我成為一個高齡的母親,乃至於成為了一個教師之後,我發現我豐富的處事經驗和果斷的判斷能力常常派不上用場,以至於往往,在判斷或處理一個和孩子相關的事務過後,我突然驚覺:「我錯了!」
我真的錯了!因為我雖然走過了自己的成長歲月,但是在我年幼時經歷的每個當下,我其實並沒有深刻的體認或檢討或反省,因為那時候我也只是一個兒童,一個一直向著未來走去的人。因此到了現在,我在處理兒童們所使用的「經驗」,根本就和他們的經驗不一樣,所以也難怪他們不能接受!而我,卻也真的不知道我是以自己在社會上打滾多年的「大人經驗」在處理他們的「兒童事情」和問題,因此,我能不犯錯嗎?
《我是你:華德福教育學的兒童研討會》這本書翻開來開宗明義便寫道:「為兒童奉獻,他們的希望在於,被認知。」書中提供了精確又饒富靈性意涵的認識兒童的方法和步驟。幾經研讀,我認為,一旦我們真的能學會進入兒童的內在去認識兒童時,我們必將也能彌補起早被我們自己遺漏且遺忘的生命成長任務─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林梅洲
臺中市人智哲學發展學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