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 定價99.00元
  • 8 折優惠:HK$79.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三小時完全吸收,看懂21世紀資本論:全球上千萬人買了卻沒看的書,這本讓你看懂

三小時完全吸收,看懂21世紀資本論:全球上千萬人買了卻沒看的書,這本讓你看懂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6037238
何帆
大是文化
2015年4月08日
100.00  元
HK$ 85  






ISBN:9789866037238
  • 叢書系列:Biz
  • 規格:平裝 / 320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Biz


  • 商業理財 > 經濟/趨勢 > 經濟學


















    「社會不公平、打拼也不會有出頭天、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他證明:全世界的財富正快速往千分之一的有錢人身上集中。

    為了解決這嚴重的所得分配不平等,

    他,法國經濟學家托瑪•皮凱提,雄心勃勃寫下新作《二十一世紀資本論》。





    前? 言?? ?當年貧富差距導致世界大戰和共產黨,如今……



    第一部?? ? 分章導讀

    資本是難以馴服的巨獸,她孕育不平等



    導? 言?? ?

    第1章? 所得與產出

        ——我們賺的錢有多少被資本拿走?

    第2章? 經濟成長:現實與假象

        ——人類少生又不想多做,是要怎麼成長?

    第3章? 資本的形態轉變

        ——政府沒錢的時候會不知不覺劫貧濟富

    第4章? 從舊歐洲到新世界

        ——於是,資本巨獸越養越大隻

    第5章? 資本�所得比的長期發展

        ——資本越來越賺、少數人越賺越多

    第6章 二十一世紀勞務所得與資本所得的相對占比

        ——這樣下去,資本�所得比會從五惡化到十

    第7章? 分配不均與集中化:初步概念

        ——兩個世界出現了:收租者世界和超級經理人世界

    第8章? 兩個世界

        ——所謂的財務自由:收入排名全社會前百分之一

    第9章? 勞務所得的分配不均

        ——本事沒那麼大,卻能賺那麼多的原因

    第10章? 資本所有權的分配不均

         ——當經濟成長率不超過四%,社會就貧富不均了

    第11章? 個人才能與財產繼承的長期趨勢

         ——上等人的生活,你的收入得是一般人二、三十倍∼靠爸!

    第12章 二十一世紀的全球財富不均

         ——九九%的人變窮。你財富超過三百萬歐元了嗎?

    第13章 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國家

         ——政府該抓緊哪些事,這社會才會公平?

    第14章? 反思累進所得稅

         ——對高薪經理人課稅八○%……至少也得課四○%

    第15章? 全球資本稅

         ——為了加強金融監管,順便每年課二%稅

    第16章? 公共債務問題

         ——歐債危機不是因為政府欠太多債,而是歐盟各國貧富差距釀成動盪



    結? 論  最高五○%以上的累進所得稅,加上對資本課稅



    第二部

    從經濟大師們的評語,你才知道為什麼一定要看懂《二十一世紀資本論》

    10年來最重要的經濟學著作:克魯曼談皮凱提

    皮凱提是對的:索洛談皮凱提

    骯髒而隱蔽的秘密?英國《金融時報》圍繞皮凱提資料問題的爭論

    r不一定大於g:桑默斯評皮凱提

    為1%聲辯:麥基評皮凱提

    那些關於資本主義發展規律的起起落落:艾塞默魯評皮凱提

    沒有馬克思的「資本論」:大衛•哈維評皮凱提



    第三部 

    關於這本書,你一定會問的九個問題。答案是……



    後? 記





    推薦序

    二十一世紀資本論:台灣觀點

    林宗弘(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皮凱提(Thomas Piketty)的《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一書在全球引起熱議,使得這本英文版超過七百頁的鉅著成為暢銷書,被譽為書市的奇蹟。《二十一世紀資本論》的主要論點,是發現除了兩次世界大戰到一九七○年代末期外,大部分工業國家的資本利得增長率都高於經濟成長率,最近三十年經濟全球化更加劇貧富差距,因此建議各國應該全面對資本利得課徵高比率的利得稅、遺產稅及贈與稅。由於該書值得讀者親自探索,而且本書已提供《二十一世紀資本論》完整導讀,本文旨在筆者能力所及的範圍,簡介作者的主要貢獻、學術爭論與台灣貧富差距的現實情況,供本土讀者參考。



      主要的貢獻



      人類社會不平等從何而來,一直是社會科學的重要問題,困難在於如何以更長期與更完整的經驗證據,來提供更詳盡的解答。本文僅就筆者個人的研究經驗,來檢視皮凱提的成就與限制。



      在尋找有關貧富差距的數據時,學者們必須面對的問題是:誰有權力獲得有關個人財富與所得的資訊?答案通常只有兩種:國家的稅務資料與學術抽樣調查。



      有關財政,不是每個國家都透明公開,大多數威權國家甚至隱瞞稅務與財政支出細節,來避免納稅人或選民(如果有選舉的話)監督。學術抽樣調查則經常面對下列的問題:樣本量太少,一兩千人樣本中,所得佔前一%的人口只有十幾二十人。事實上,有錢人更傾向隱瞞自己的財產與所得,或是拒絕訪問。



      在先進民主國家,由於社會調查較為常見,多年來歐美日各國所收集的數據,已經累積在《盧森堡所得調查資料庫》(LIS)以及《盧森堡財富調查資料庫》(LWS),然而始終存在前述的數據低估與拒訪問題。



      在全球所得分配方面,直到二○○九年才由世界銀行學者公布了較完整的「全球所得與分配資料庫」(Standardized World Income Inequality Database,簡稱SWIID),提供近年來一百多國的年度所得不均估計值。目前全球的抽樣調查資料,多半只有所得而沒有財富資訊,多年來,學界在財富差距的議題上止步不前。



      因此,本書的創見並非理論突破,而是寶貴的新數據所呈現的長期趨勢。首先,皮凱提與其合作者提供了英法長期的個體層次財富數據;其次,他們整理了「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財政數據中的最高所得群組(○•一%、一%、一○%)所佔國民所得比例的數據、以及全球富豪排行榜的財富估計數據。第三,提出新的測量指標:以資本所得比來測量歷史上資本的長期獲益率,得到r>g(資本收益率大於經濟增長率)的結論。



      如何計算資本所得比?其實,皮凱提應該是用每年國民所得帳裡全國投資=全國儲蓄之迴歸係數來進行估計的,由於下列公式的存在:



      GDP(NI) = 支出面:C(消費)+S(儲蓄)+G(政府支出)+X(出口)-M(進口)

      = 所得面:W(工資)+R(利潤)+D(資本折舊)+T(稅收)



      G大約等於T或與其高度相關,而S大約等於I(每一年的資本增量)或者與其高度相關,累計並利用??=?????算出資本所得比(事實上他只有儲蓄率與經濟成長率的數據),??則是R在NI (或GDP) 中所佔的比例,目前在台灣大約是三五%而且持續上升,然後利用??=??×??估計r。利用加總層級數據的簡單比例關係,這個公式迴避了直接從個人所得與財富長期追蹤調查,去推估資本利得的種種難題,後一種方法,必須用個人資本利得除以其財富淨值,才能估計出來。



      二○一五年五月即將出版的《美國經濟評論》(American Economic Review)裡,皮凱提的新文章〈關於二十一世紀資本論〉(About Capital in the 21st Century)重新解釋了這本書裡的r>g「法則」,回應許多經濟學家的批評,他認為資本積累主要仍受到政治衝擊、制度變遷與經濟發展的影響,而不只是長期自發地成長而導致貧富差距惡化。



      台灣的資本利得趨勢



      最近,中研院院士朱敬一、胡勝正等經濟學者使用財政部資料,以類似皮凱提的方法估計了台灣的薪資所得與資本利得的相關比例,發現近年來台灣的高所得者(尤其是前一%)之所得來源,不成比例地來自資本利得,二○一一年占全國所得的一○•八五%,台灣所得前10%的所得占比三五•五%,雖然低於日本的四○•五%、韓國的四四•八七%、新加坡的四一•八五%,最近二十年來卻持續上升 ,顯示資本所得比高於經濟成長率(研究報告部分內容即將刊登在《臺灣經濟預測與政策》等期刊,筆者相關論文收錄在內,呈現台灣的階級分化問題 )。



      台灣的研究發現與《二十一世紀資本論》相當一致,而且其後果也已經展現出來。最近二十年來,全球化(主要是兩岸經貿往來)導致了產業升級與資本外移,前者提高了管理與技術人員跟基層員工的薪資差異,資本外移則導致本地勞工失業率上升,獲益者則是前往中國剝削廉價勞工、甚至是製造黑心商品的資本家。近年來中國製造成本上升所導致的「鮭魚返鄉」,則使大量資金流入房地產市場,造成房價泡沫化與貧富差距惡化。



      最後,台灣政府不但沒有利用租稅正義來調整貧富差距,反而以刺激景氣為名義多次給富人減稅—包括土地增值稅、遺產稅及贈與稅、以及營利事業所得稅等。在產業升級、資本外移、房市炒作與政府減稅的四大因素影響下,台灣的財富與所得集中度正在持續上升。



      在經濟起飛的年代,台灣也曾經歷戰後三十年均富的好日子,如今隨著資本利得提高,權貴階級自我複製的趨勢越加明顯,多數年輕世代面臨貧富差距惡化、創業風險擴大、大學文憑貶值、階級流動停滯的惡果,導致了所謂《崩世代》的危機:青年貧窮化之下晚婚不育,造成人口老化,這些問題將可能壓跨台灣社會的未來。 在這些險惡的趨勢下,《二十一世紀資本論》提出增加資本利得稅的訴求,正是敲醒台灣社會的暮鼓晨鐘!



    前言?? ?



      法國經濟學家托瑪• 皮凱提(Thomas Piketty)的新作《二十一世紀資本論》成了街談巷議的熱門話題。這本學術著作,法文版厚達一千頁;英文版將近七百頁,並一直高居亞馬遜「經濟理論」類暢銷排行榜榜首。各大報刊紛紛發表業內專家對這本書的評論。



      著名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曼為這本書寫了三篇評論。他說,我們可以有把握地講,皮凱提這本書將成為本年度最重要的經濟學著作,甚至可以成為這十年最重要的一本。老一輩的經濟學大師羅伯特•索洛也力挺皮凱提,儘管皮凱提在書中對索洛的增長模型提出了不客氣的批評。



      當然,反對的聲音也很多。哈佛大學經濟學家葛雷葛利•麥基就說,皮凱提的政策建議是出於意識形態的激情而非經濟學的邏輯。著名經濟學家勞倫斯•桑默斯、戴倫•艾塞默魯等也對皮凱提論證中的缺陷提出了批評。



      來自美國企業研究所等保守派智庫和金融界的指責就更多了。圍繞著皮凱提的這本新作,一場思想界的風暴已經襲來。 可以預料,皮凱提的新作在中國也會引發激烈的討論,而思想的交鋒能夠帶來學術的進步。



      同樣可以預料的是,由於這場討論涉及貧 富分化與收入分配、政府干預與市場秩序等敏感話題,亦有可能變成 一場混戰。如果只是偏見之間的互相批鬥,則不會對學術研究的深入起到任何積極的作用。



      我試圖對皮凱提新作中的主要內容 進行簡單的梳理,以期幫助讀者朋友們更好地瞭解皮凱提的觀點,能對參與爭鳴的各方有所參考。



      從長時段看大歷史



      皮凱提一九七一年出生於巴黎,十八歲進入巴黎高等師範學院學習數學和經濟學,二十二歲獲得博士學位。一九九三∼一九九五年間,皮凱提在麻省理工學院經濟系擔任助理教授,但他很快就感到美國的經濟學界過於學院派,只關心發表論文,不關心現實問題,因此,他於一九九五年回到法國,在法國國家科學院繼續經濟學研究。



      現在他是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的教授,二??六年他還創辦了巴黎經濟學院,並擔任經濟學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是收入分配和稅收。



      《二十一世紀資本論》是基於他和合作者過去十五年的工作完成的。該書首次利用十八世紀至今長達三百多年的跨國歷史資料,揭示了已開發國家不平等演化的路徑。



      拯救二十一世紀



      悲觀的預言往往帶來激進的建議。皮凱提主張,為了扭轉二十一世紀貧富惡化的趨勢,應該在全球範圍內,對資本徵收累進稅。這個建議連他自己都知道無法實行,他承認這是一種「烏托邦」想法。《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一書受到的最猛烈抨擊就是皮凱提提出的徵稅建議。但是,拋開既得利益或是意識形態的影響,如果我們仔細去看,就會發現皮凱提的主張並沒有想像中那麼激進。



      公允地講,皮凱提的預言只是一個狂野的設想。二十一世紀究竟會發生什麼,誰都無法預測。二十一世紀的經濟增長速度會持續低迷嗎?考慮到人口的變化,很有可能。但是,如果出現了一次巨大的科技革命呢?如果非洲突然開始經濟騰飛了呢?二十一世紀的儲蓄率會一直很高嗎?也很難講。在皮凱提的模型中,儲蓄率和經濟增長率在長期內是沒有關係的,到底是否如此,我們並沒有可靠的證據。還有,皮凱提認為資本的收益率在長期內是穩定的,而且一定會比經濟增長率高, 這更是令人將信將疑。



      皮凱提試圖從全球範圍內研究不平等,但是他研究的主要是英國、法國、美國和德國的情況,對開發中國家很少涉及,甚至對其他已開發國家,比如南歐國家、日本都很少提及。這樣的分析肯定是不全面的。如果把開發中國家考慮進來,一方面會影響對全球增長和收入分配的判斷,



      另一方面,開發中國家的收入不平等有其獨特之處, 與已開發國家的貧富分化並不完全一樣。如果按照皮凱提的分析思路和政策建議,分析開發中國家的收入分配、解決開發中國家的貧富分化,只怕會有隔靴搔癢的尷尬和無奈。



      皮凱提新作中最大的未解之謎就是歷史。他把十九世紀和二十一世紀做了對比,處處暗示著,二十一世紀可能會重蹈十九世紀的覆轍。這一判斷令人為之色變。



      十九世紀的確是一個全球化的黃金時代,史稱第一次經濟全球化,但這也是貧富分化越來越嚴重、無產階級貧困化的時代。就在經濟全球化狂飆突進的時候,各種社會矛盾突然湧現,各國從擁護自由貿易紛紛改為實行貿易保護主義,繼而開始軍備競賽,最終走向了一戰的深淵。這之間到底有什麼內在的聯繫?貧富不平等究竟會對社會 穩定帶來多大的影響?這正是我們最想從歷史研究中知道的。




    其 他 著 作
    1. 變量Ⅱ:推演中國經濟基本盤
    2. 變量:看見中國社會小趨勢
    3. 大局觀:真實世界中的經濟學思維
    4. 在凱因斯的左邊,在馬克思的右邊:一個雜食經濟學家的讀書與思考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