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三國演義》在中國文學中的崇高地位,不僅在於它是古代長篇小說的開山之作以及歷史小說中最成功的作品,更重要的是,在中國古代小說中,還沒有一部作品能像《三國演義》這樣,得以藉由各種形式的廣泛傳播,為社會不同階層、不同人群所接受,並在數百年的民族精神生活中產生過如此巨大的影響。如何解釋這一現象呢?我以為,這主要在於《三國演義》不是一般意義的古代歷史小說,而是一部「史詩」性質的作品,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說是一部代表中華民族一定歷史時期「文化精神」的「文化經典」。
《三國演義》可稱為具有「史詩性質」的作品,因為它既不是對原生史詩的模仿,也不僅僅是史詩式的作品。在成書過程及題材內容,特別是因其經歷了長期的累積,在表現一定時代民族的行為方式和精神方面都類似史詩,但它並非產生於原始「史詩時代」,敘事語言和方式也與史詩有差別——這一切當然與中華民族的歷史進程和文化演進的特殊性有關——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又可以稱《三國演義》為「中國式的史詩」,或相對於世界其他各民族的原生史詩,稱其為「亞史詩」。
四平的這篇論文是將《三國演義》的成書、文本與傳播三者作為一個整體,進行全方位的、系統的綜合考察與研究,規模十分宏大。其中特別注意了將《三國演義》的成書、文本內容與傳播影響置於中國文化流變的大背景上,力圖在具體考察分析的基礎上,描述出這一社會精神現象發生發展的過程,揭示其文化史意義,並從側面觀照中華民族的心路歷程。本文從選題到結構,從理論起點到論述方法,從材料的蒐羅到辨析,都能在前輩與當代研究者成果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因此,在某種程度上亦可以說不僅集同課題研究之大成,又有新的開拓進展。
四平的博士論文評價很高,我深以四平獲得的成績感到欣慰和驕傲。現在四平的這篇論文得到了出版的機會,我更是感到由衷的高興。
當然,這並不是說四平的這本書已經把《三國演義》的成書、文本與傳播影響一系列問題全部說清論透——如同我上面已經說過的,《三國演義》的成書、傳播及對中國文化的巨大影響已經成為一種綿延數百年的社會精神現象,因此對《三國演義》的研究絕不可能由某一個人畢其功於一役。如是,則儘管四平的這本書不可避免地有這樣或那樣的不足和缺陷,但對《三國演義》研究來說,也許可以說是一個新的起點。
李時人寫於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