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我們先來看看幾位名人的投資經驗:
第一位是英國偉大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和自然哲學家牛頓,他的投資經驗是這樣的:在賣出所持的英國南海公司股票,獲利了7,000英鎊之後,他大概感覺到自己離場過早,於是又買回了南海股票。隨著南海的泡沫破滅,最後牛頓總共虧損了2萬英鎊,相當於他當時10年的薪水。事後他不得不感慨:我能計算出天體的運行軌跡,卻難以預料人們如此瘋狂。
第二位是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他除了馳騁於文學領域外,還曾在股市和風險投資界拼搏過一番。他有很多小說都以股市為背景,以炒股人群為主要角色。馬克.吐溫在成名後,開設了出版公司,但因經營不善,欠下了一堆債務。為了還錢,他決定進軍股市,試圖在股市大撈一筆以起死回生。可惜他多次投資的結局均是失敗。馬克.吐溫在其短篇小說《傻頭傻腦的威爾遜》中,有一句對投資者來說猶如當頭棒喝的名言:十月,是炒股最危險的月份。其他危險的月份還有七月、一月、九月、四月、十一月、五月、三月、六月、十二月、八月和二月。馬克.吐溫用幽默的方式告誡大家,進入股市「每天都是危險的」。
凱因斯作為經濟學大師級人物,也是個比較成功的投資者,長期下來取得了相當不凡的回報率。「選美理論」就是凱因斯在研究不確定性時提出的。他總結自己在金融市場投資的訣竅時,以形象化的語言描述了他的投資理論,那就是金融投資如同選美—別猜你認為最漂亮的美女能夠拿冠軍,應該猜大家會選哪個美女做為冠軍。從實際情況來看,金融市場參與者的行為動機各不相同。他們的心智、動機、思維方式、風險偏好和交易視野可能完全不同。雖然大家普遍認為,人們在自願交易時是理性的,然而實際上,人只有在有限的情況下,才能夠做到理性。
令人訝異的是,凱因斯並非靠著選美理論獲得投資的成功。1937年他提出了投資的三個原則:第一,仔細選擇投資幾項投資(或幾種類型投資),應考慮該項投資目前的價格和幾年之後可能出現的價格,以及投資專案的內在價值。同時還要與其他可投資的專案進行對比。第二,長期持有這些股票,也許要堅持幾年,直到價值完全顯現出來,或者明顯有證據表明購買這些股票是一種錯誤。第三,合理的投資組合。凱因斯的三項原則幾乎就是價值投資經典的翻版。凱因斯認為,長期投資應注意是否有證據表明這些投資本身存在錯誤,並且要動態修正觀點,而不是不聞不問。另外,凱因斯明確提出,即使強調集中投資於熟悉的資產,仍應合理分配投資組合,因為沒有任何一種投資,能具有100%的確定性,任何投資標的都可能發生巨大未知的風險。
從這幾個名人的例子來看,股市裡永遠充滿了疑惑與矛盾。股市的上漲、下跌,究竟是以什麼為依據,這也是大多數投資人拼命追求的答案。一般的答案不外乎:股市上漲與否取決於基本面。因此,經濟學家拼命想找到經濟未來向上向下的終極密碼。有人認為巴菲特買進持有的長期投資觀念可以複製,試問:如果你買到的是雷曼兄弟或是AIG保險公司呢?長期持有後血本無歸的例子在股市裡不勝其數,因為不管是總體經濟或是公司產業、財務的基本面,每天都在改變,一般投資人根本跟不上變化的腳步,大部分是後知後覺,所以我一直認為基本面投資其實不見得適合一般投資人,專業性太強、資訊量也太大了。
那麼,有沒有什麼對一般人適用、又能簡單理解、方便操作的方法呢?我認為技術分析或許是一般投資人的救星。對於擅長技術分析的投資者而言,他們固守任何市場的交易行為都是理性的,而股價的歷史往往會呈現驚人的相似。從心理層面(籌碼)來講,當從雞尾酒的宴會到華爾街的擦鞋童都在談論股票時,還有多少人沒有進場?而當市場最悲觀的時候,人棄我取、危機入市往往能大獲全勝。這些聽起來都很有道理,但問題是該如何判斷目前應該用哪個指標呢?結合了部分基本面、籌碼面、題材面,再加上技術分析的「黃綠紅海撈操作法」,我相信投資人如果能好好研讀並套用在投資上,應該就可以擺脫一般散戶少贏多輸的局面。
花旗銀行(中國)零售銀行研究與投資分析主管
邱思甥
201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