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寒風集:陳公博回憶錄

寒風集:陳公博回憶錄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261896
陳公博/原著;蔡登山/主編
秀威資訊
2014年1月09日
143.00  元
HK$ 128.7  






ISBN:9789863261896
  • 叢書系列:讀歷史
  • 規格:平裝 / 360頁 / 25k正
    讀歷史


  • 人文史地 > 中國史地 > 人物史/傳記


















    本書是汪精衛偽政權代表性人物陳公博的回憶錄。

    民國歷史的珍貴史料《寒風集》最全本,孤本復刻,經典重現。



      孤本復刻•經典重現



      中共元老•國府成員•汪偽要人

      聰明絕頂,以權變著稱



      陳公博的回憶錄《寒風集》分為甲篇、乙篇兩部分。甲篇是陳公博寫的自傳性回憶文章:〈少年時代的回憶〉(寫於一九三五年);〈我的生平一角〉(寫於一九三三年);〈軍中瑣記〉(關於一九二六年北伐的,寫於一九三六年);〈我與共產黨〉(寫於一九四三年);〈改組派史實〉(寫於一九四四年);〈補記丁未一件事〉(寫於一九四四年)。乙篇則是陳公博的文學作品,收入〈我的詩〉、〈偏見〉、〈了解〉、〈貧賤交與富貴交〉、〈不可為的官〉、〈上海的市長〉、〈海異〉。



      書中他敘述他的少年、讀書、參加共產黨(他是中共第一次大會十二個代表之一)、參加國民政府北伐...直到擔任汪精衛政府上海市長的故事,娓娓道來,引人入勝,極具史料價值。








    【導讀】陳公博及其回憶錄《寒風集》�蔡登山

    寒風集序



    ﹝甲篇﹞

    少年時代的回憶

    我的生平一角

    軍中璅記

    我與共產黨

    改組派的史實

    補記丁未一件事



    ﹝乙篇﹞

    我的詩

    偏見

    了解

    貧賤交與富貴交

    不可為的官

    上海的市長

    海異










    導讀



    陳公博及其回憶錄《寒風集》�蔡登山




      陳公博和周佛海是汪偽政權中的兩大台柱,他們的地位僅次於汪精衛。陳公博聰明絕頂,一生以權變著稱,但結果聰明反被聰明誤,終遭國法的懲處,不得善終。



      陳公博(一八九二至一九四六),廣東省乳源縣人,光緒三十三年,年十六,加入同盟會。早歲曾任廣東乳源縣議會議長及民軍參謀,後入廣東法政專門學校,三年畢業。民國六年考入北京大學哲學系,得識陳獨秀、李大釗等風雲人物。他在自述中云:「我可以說未至北京之時,苦於求思想;既至北京之後,苦於多思想,就以唯心、唯物兩論而說,終日在腦內思維,終無是處。」民國九年,北大畢業後南返,與譚平山、譚植棠在廣州辦《群報》,介紹新文化運動。並兼廣東法政專門學校教授及教育會評議員,又與陳獨秀等組織「社會主義青年團」,負責建立和發展工會組織。同年十二月,陳獨秀應陳炯明之聘南來,任廣東教育委員會委員長,並任命陳公博為宣講所所長,進行煽動及組織工作,而《群報》就成為廣州共產小組的機關報。



      民國十年一月,陳公博佐陳獨秀在廣東成立中國共產黨支部;同年七月,中共在上海舉行第一次代表大會,陳獨秀指派陳公博為廣州共產小組代表赴上海參加,與各地代表周佛海、李鶴鳴、李漢俊、張國燾、包惠僧等為「一全大會」十二代表之一。民國十一年六月,以陳炯明叛變事,與陳獨秀及中共決裂,脫離共產黨。十一月搭日本客輪赴日,在日本逗留約三個月,於次年二月十二日才由橫濱赴美,入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經濟,並作馬克斯學理的研究。民國十三年二月以《共產主義運動在中國》(The Communist Movement In China)碩士論文,獲得碩士學位。民國十四年二月,陳公博已修完博士必修課程,沒有繼續寫博士論文,因他自知沒有錢可印博士論文,他曾自嘲是「四分之一博士」。是時,廣東大學聘他回粵任教,並匯寄他經歐洲東歸的旅費。四月中旬返抵廣東,七月,任廣東省農工廳長兼軍事委員會政治部主任;十二月廣州國民政府免去鄒魯廣東大學校長職務,由顧孟餘繼任,顧未到前,由陳公博兼任。



      民國十五年一月,任國民黨二屆「一中全會」中央常務委員;二月,任國府教育行政委員會委員;七月,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陳公博改任國民革命軍總部政務局長,於七月二十二日由廣州隨軍出發,赴武漢任湖北省財委會主任,兼任江西省政務委員會主任。民國十六年三月,當選二屆「三中全會」中央常務委員兼工人部長;九月,繼鄧演達再任總政治部主任;十一月,因不滿南京特別委員會的言行,於是南下廣州,旋因牽涉參預廣州暴動,遭免職查辦,被迫逃亡香港。後轉上海,民國十七年五月七日創刊《革命評論》週報,許德珩、施存統和陳公博等國民黨左派是主要撰稿人。在汪精衛支持下,主張改組國民黨政策,又組織「改組同志會」,世稱「改組派」。是年九月三日《革命評論》以言論過於激烈,被迫停刊。



      民國十八年一月二十四日離滬往法國,謁汪精衛,在國外約三個月,是年五月八日由法國回國。民國十九年七月,汪精衛、閻錫山與西山會議派在北平召開「國民黨擴大會議」,陳公博也參加,公開反對南京政府。民國二十一年一月十六日,蔣、汪在杭州會晤商討「蔣、汪合作」,協議由蔣氏主持軍事,汪出掌行政院。陳公博於汪精衛任行政院長時,擔任實業部長,期間統一全國度量衡制度及編纂《中國經濟年鑑》。民國二十四年十一月,汪精衛在中央黨部被刺,卸任行政院長就醫,陳公博亦辭實業部長,著有《四年從政錄》。



      民國二十六年十一月,國民政府宣布移設重慶,繼續抗戰。陳公博出任四川省黨部主任委員。曾奉政府之命赴義大利及倫敦,向兩國當局說明中國抗戰的決心,在倫敦謁見首相張伯倫。並與我駐法大使顧維鈞、駐英大使郭泰祺、駐德大使程天放、駐比大使錢泰及李石曾、蔣百里、張彭春等會於巴黎。



      汪精衛早在武漢時即秘密主和,與日本聯絡。民國二十七年冬,汪精衛離開重慶飛昆明轉河內。據陳公博自白:汪精衛在民國二十七年十一月才告知他:對日和平已有端緒。陳公博最初反對汪「主和」、「離渝」的主張,他認為「一、方今國家多難,國民黨不容再分裂。二、對外和戰,首在全國一致,他黨意見或不相同。國民黨內萬不可有兩種主張,否則易為他黨所乘。三、日本絕無誠意,對中國要求至何限度,無法確實知悉。」兩人曾為此辯論甚久,但並無結果。陳公博對汪精衛「獨行其是」的行為,曾婉言勸阻,惜汪不聽,經過一段不算短的時期,直到民國二十九年三月初,陳璧君來香港再三勸駕,他始勉強赴上海,三月十四日抵達上海,聞「還都」一切都已準備妥當,三月三十日還都南京。



      汪偽政府成立於南京,陳公博出任立法院長、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政治訓練部部長兼上海警備司令。同年十月,上海市長傅筱庵被殺,乃由陳公博兼上海市長。民國三十一年,率代表團訪問日本。民國三十三年十一月十日,汪精衛病逝於日本名古屋,十二月二十七日,由陳公博出任偽行政院長兼代國民政府主席,以迄日本投降為止。



      民國三十四年八月十四日,日本向中、美、英、蘇四國無條件投降。十六日南京偽政權下令解散。二十五日,陳公博帶著妻子李勵莊、女秘書兼陳妾莫國康與周隆庠、陳君慧,及偽宣傳部長林柏生、偽軍事委員會經理總監何炳賢等,分乘轎車來到明故宮飛機場,登上了等候多時的一架日本MC座機,飛往日本京都,以圖苟生。但何應欽總司令到南京受降後,即向日本要求遣返陳公博等一干人,十月三日陳公博等人押解回南京,初押於寧海軍統看守所。民國三十五年年三月,與陳璧君、褚民誼轉押於蘇州高等法院看守所。四月五日,高院審訊陳公博,以十大罪狀起訴。陳公博應訊時,自知必死,不請律師辯護,只由他自己對十大罪狀逐款答覆,最後他說:「我於自白書中曾幾次說:我對汪先生的心事是了了」。



      並言不再上訴。四月十二日,蘇州高等法院宣判:「陳公博通謀敵國,圖謀反抗本國,處死刑」。六月三日奉命執行,當命令抵達之時,他正為典獄長書寫楹聯:「大海有真能容之量,明月以不常滿為心。」猶不知其已到臨行之頃,及獄卒持命令到,乃草草收拾一過,持平時所用一茶壺,直趨陳璧君室,鞠躬行禮說道:「夫人!恕我先行,此去應有面目見汪先生於地下,幸自珍衛。」陳璧君為之痛哭流淚,握手勿釋,陳公博僅略一蹙額說:「人生總有一死,幸夫人抑悲。」乃脫手叩首辭,復和獄友一一握別,到庭時已近午,直與庭上推檢人員揮手為禮,隨行刑者趨刑場,彈從後腦入,右面頰骨下出,以兩彈畢命。



      陳公博的著作有:《寒風集》、《四年從政錄》、《八年來的回憶》、《陳公博先生文集》、《苦笑錄》等。其中《寒風集》是一九四四年十月由上海申報社所印的。此書分為甲篇、乙篇兩部分。甲篇是陳公博寫的自傳性回憶文章:〈少年時代的回憶〉(寫於一九三五年);〈我的生平一角〉(寫於一九三三年);〈軍中瑣記〉(關於一九二六年北伐的,寫於一九三六年);〈我與共產黨〉(寫於一九四三年);〈改組派史實〉(寫於一九四四年);〈補記丁未一件事〉(寫於一九四四年)。



      乙篇則是陳公博的文學作品,收入〈我的詩〉、〈偏見〉、〈了解〉、〈貧賤交與富貴交〉、〈不可為的官〉、〈上海的市長〉、〈海異〉。書中他敘述他的少年、讀書、參加共產黨(他是中共第一次大會十二個代表之一)、參加國民政府北伐,直到擔任汪精衛政府上海市長的故事,娓娓道來,引人入勝,極具史料價值。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