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的話
甜蜜的故事
有一天,我那愛吃糖的女兒嘟著嘴問我:「為什麼故事書上都說吃糖不好?糖果明明很好吃,吃了,甜甜蜜蜜的!」彼時,我正為女兒嗜吃甜食習慣隱隱擔心。她太愛吃糖了,牙齒瀕臨不及格狀態,每次看牙醫,總是看見牙醫師搖頭嘆息。
「吃糖當然不好,容易蛀牙啊!」
「刷牙就沒事了嘛!偶爾吃一顆,又沒關係!」
這是她的歪理,強行為自己的行為辯解。
我不樂意女兒吃糖,不過,她吃糖的表情實在很可愛,笑得像一朵花兒似的,尤其是嘴裡塞了一顆糖,鼓鼓的,時不時就是一付滿意得意的神情,像是一隻超級卡哇咿的小河魨,任誰看了,都心情大好。
她尤愛吃棉花糖。我實在不能理解那單純的糖絲有什麼好吃的?雖然像雲;雖然蓬蓬鬆軟;雖然一口一口,像在吃夢。
每次見到賣棉花糖的小販,她就閃著晶亮的眼神告訴我:「棉花糖耶!~~~好想吃喲!」
我當然知道第二句話是衝著我說的,因為我曾狠著心不買糖給她,她就只能看著一口一口吃掉棉花糖的小朋友,滿心羡慕。
有些不忍心。
後來,放寬原則,買了幾次棉花糖給她,哇,那興奮的姿態,笑聲的分貝,像是擁有了整座兒童樂園。
直到有一次,棉花糖的小販為了炫技,把糖絲長長的拉扯著,正當我們驚訝讚嘆時,一陣風吹來,好巧不巧的把糖絲吹到女兒的頭髮上,哦哦,這下可好,棉花糖愛上頭髮,形成了一場世紀無敵的大災難──從那時起,她就慢慢的對棉花糖敬而遠之了。
看來,是要有一刻骨銘心的災難,才會改變習慣囉?
寫作這本《阿當,這隻貪吃的貓》的動機其實很單純,只是想為愛吃甜食的孩子們寫幾則甜蜜的故事而已。不管是棉花糖、甜甜圈、跳跳糖、薄荷糖、巧克力、還是滋味單純的果醬,在童稚的年紀裡,有這些食物相伴,童年更添甜美滋味。
這些食物教會了他們品味人生中的第一種「甜」,也從此驅策他們追求人生中的每一種「甜」。
不過,人生中總是「苦」、「甜」相伴,沒吃過苦,那來品味得出「甜」的千般滋味呢?
於是我讓書中阿當貓災難連連,先甜後苦,下場悽慘。
不是我不愛他,而是,人生嘛,就是這種滋味;而且甜食吃太多,真的不好。
只有來到我這種年紀,寫完稿後,來份甜甜圈外加巧克力,才可以不用顧忌任何後果──
「媽媽好偏心喲,自己吃就可以,我們吃,就不行!」
傻女兒,這後果也是要自行承擔的!
──你沒看見媽媽,愈來愈( ? )!
導讀
活潑、溫暖而有情的世界
讀亞平的童話故事,永遠讓人快樂。活潑、溫暖而有情,是作品中常見的基本情調。因緣際會,我曾讀過她幾篇參加徵文比賽的創作稿,頗為驚豔。後來在公布名次頒獎的場合中,才知道作者是亞平,曾經是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的碩士生;而我們在畢業口考的場合中討論過論文,卻不知道她還是個寫作高手。
可能是在小學教書,與孩子朝夕相處的緣故,亞平懂得小讀者的特質,調皮、好奇,喜歡嘗新試奇。她作品中的主角,也表現出這樣的個性。
就拿這本書的主人翁貓咪阿當來說,他貪吃成性,蛋糕、太陽餅、棉花糖、辣香腸、紅栗莓果醬都是他的最愛;看見跳蚤在吃跳跳糖,他也勇於嘗試,結果中了胖狸貓的催眠術,聽到「跳火圈,跳」的口令,馬上衝出去跳火圈,身上的皮毛、臉上的鬍子都燒焦了。當他被狗大哥阿發譏笑,他心裡想著「這隻狗笑起來真醜啊」,又告訴自己森林裡的莓果都會比玻璃罐裡的果醬好吃,多具有阿Q精神!被人欺負了,無力反駁,只好找理由來安慰自己,醜化對方,叫做阿Q精神勝利法。
不過在貪吃、好奇之餘,他也會觀察、研究,他發現阿彩的瓢蟲殼,起了疑心,暗中偵查,又救了另一隻小瓢蟲,決心揭發黑寡婦蜘蛛的詭計,並付諸行動。正義凜然的英雄本色就展現了。
天真和渾沌,是孩子身上兼具的特性。不相信,請想一想,孫悟空、賈寶玉、紅孩兒、二郎神楊戩、桃太郎,還有名偵探柯南,哪一個不是具有這樣的特性呢?亞平筆下的人物也兼具了樂觀、開朗、善良、努力、勇敢,卻又胡鬧的天性。
這本書在輕鬆、活潑的語調中進行,充滿遊戲精神,抓得住孩子的心;同時暗藏生活教育原則,述說勇敢、正義的人生理念,也可以作為老師、家長的好幫手,在安全、溫暖的情境中,與孩子們分享人生的好滋味。
文� 東海大學中文系教授 許建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