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未來的自由中國在民間 | 
              
                | 
 
                    
                      |  |     
						  |  |  
						    
                            |  |   |  | 9781931550031 |  |  
                            |  |   |  | 劉曉波 |  |  
                            |  |   |  | 勞改基金會 |  |  
                            |  |   |  | 2015年2月10日 |  |  
                            |  |   |  | 142.00                               元 |  |  
                            |  |   |  | HK$ 120.7 |  |  
                            |  |  |  |  |  |  |  | 
		      			   |
			   
                
 | |  |  | 
                | 
 | 
			  
                | 詳 細
 資
 料
 | ISBN:9781931550031叢書系列:叢書規格:平裝                                             / 447頁 / 25k正 叢書
 | 
				
			  
                | 
 | 
				
		      
			  
                | 分 類
 | 社會科學  > 政治  > 中國研究 | 
                | 同 類
 書
 推
 薦
 |  | 
			  
			  
                | 
 | 
			  
                | 其 他
 讀
 者
 也
 買
 |  | 
			  
			  
			  
			  | 
 | 
			  
			  		      
                | 內 容
 簡
 介
 | 
 
2010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曾說:
 
 
 
 “諾貝爾和平獎乃世界公認的最高的道義?勵,具有著雙重象徵性意義:?獎項對異見者的道義肯定就是獨裁制度的道義的否定。” ──《未?的自由中?在民?》
 
 
 
 本書全面探討了有關中國政治改革的有利條件:民權與官權的相對漲落,產權的改革,人權意識的覺醒,及工潮、基層民主自治、民間網絡言論維權、新聞改革的民間動力和體制內異見的崛起。作者系統地論道了各方面的發展與中國政治民主化的關係。劉曉波認為:1848年至1949年,中國經歷了整整百年的現代化努力,經歷曲折、教訓多多,但最終還是誤入歧途,且是誤入了一個最大的歧途──選擇了蘇聯模式的共產極權。隨著毛澤東的自然死亡,中?又重新開始了又一次現代化的努力:後毛澤東時代的中共,一直仍奉行著鄧小平開創的跛足改革。到本世紀初的中國現代化,雖然不能說已經進入了正途,然而,中國所處的內外環境,確達到百年未遇之良機,國際大勢的明朗和國內民間的?醒,正在共同推動著歧途誌返的近程。作者呼籲國內外自由知識份子,以非暴力方式,漸?式地擴張具有中國特色的灰色自由空間,與體制內異見人士同步共進地削弱不利與中國民主進程的一元化統治。
 
 | 
			  
                | 
 | 
			  			  			  
                | 目 錄
 | 
 
前言 ix
 
 再版序言 xi
 
 自序:由誤入歧途到歧途知返? xiii
 
 
 
 第一章 中國政改的有利條件
 
 ? 第一節推動政改的正反兩方面壓力 …… 1
 
 ? 第二節國際主流社會的外來壓力 … 21
 
 ? 第三節政治改革的黨內資源? 27
 
 ? 第四節中共政權面臨的反面壓力? 46
 
 ? 第五節阻撓政改的悖論——“民主緩行論”? 55
 
 
 
 第二章民權升值、官權貶值與政治民主化
 
 ? 第一節民間的升值和官方的貶值? 71
 
 ? 第二節民間組織的發展 88
 
 ? 第三節化公為私的另類私人化? 96
 
 
 
 第三章 產權改革與政治民主化
 
 ? 第一節產權改革是間接的政治改革 105
 
 ? 第二節農村土地必須私有化? 115
 
 ? 第三節遏制財產積累的“原罪”?? 124
 
 ? 第四節產權改革與社會公正? 146
 
 
 
 第四章 人權意識的覺醒與政治改革
 
 ? 第一節六四留下的人權遺產? 163
 
 ? 第二節民間維權的不同方面? 166
 
 ? 第三節中共政權在人權問題上的變化 …………176
 
 ? 第四節迫切需要改善人權現狀? 178
 
 
 
 第五章 大陸工潮和政治改革
 
 ? 第一節兩極分化的根源是政治權利不平等 ………………181
 
 ? 第二節由領導階級到不良資產 188
 
 ? 第三節驚人腐敗揮霍下的高失業和低保障 193
 
 ? 第四節工潮的兩面性 199
 
 ? 第五節在利益和道義之間 206
 
 
 
 第六章 基層民主自治和政治改革
 
 ? 第一節村民自治的自發演進和官方推動 ……………213
 
 ? 第二節村民自治的經驗積累? 220
 
 ? 第三節黨權退出是發展農村基層民主的關鍵 232
 
 ? 第四節無視農民權利乃為萬惡之首 245
 
 
 
 第七章 民間網絡言論維權的崛起
 
 ? 第一節中共對網絡言論的壓制? 255
 
 ? 第二節民間對中共壓制的抵制? 262
 
 ? 第三節2003年:民間網絡維權年? 298
 
 ? 第四節民間的網絡維權的四大特色 305
 
 
 
 第八章 新聞改革的民間動力
 
 ? 第一節媒體的資金來源和經營方式的巨大變化 313
 
 ? 第二節媒體追求民間立場的努力及其成效 317
 
 ? 第三節互聯網上的民間言論空間? …324
 
 | 
			  
                | 
 | 
			  			  			  
                | 序 
 | 
 
再版序言
 
 
 
 吳弘達
 
 
 
 今天,我們再版劉曉波的《未來的自由中國在民間》這本書,主要原因是劉曉波雖然仍被關押在中國共產黨的監獄中,但他在2010年10月8日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
 
 ?? ?
 
 劉曉波是第一個獲此殊榮的中國人(如果1989年西藏人??喇嘛不算中國人的話),他對自由、和平、民主及人道的觀念、意識及貢獻,今天已被包括諾貝爾委員會在內的許多人所接受,他被推崇為中國未來的一顆閃亮的明星。
 
 ?? ?
 
 當年我關心89天安門運動時,注意到有四位成年的教師──他?不是轟動一時的學生領袖,在天安門廣場与學生們一起抗議,其中之一就是劉曉波。隨後幾年,另外三人隨著歲月漸漸消失,爾劉曉波不但斷然拒絕出國尋求自由的機會,更公開表示:寧願再次坐牢,也不離開中國這塊土地。直到去年被判11年刑期?,他仍?持:“走過牢獄之門,才能走向自由”。
 
 ?? ?
 
 這些年,隨著劉曉波的步伐,或高或低,或跌跌撞撞,或堅實有利,一步一步前進,一步一腳印地拓展中國社會獨有的灰色自由空間。 2005-2006年間,我開始真正地體會和關切他的失敗、迷惘和成就,他的低沉、咆哮和呼喊,他的熱切、深邃和憤慨,我們決定全力支持他,從經濟上、政治上等各方面,毫不顧惜地支持他,公開地或默默無聞地支持他, 儘自己的全部心力維護他。這些年來,他把我們的《觀察》網站作為他的一座砲台,在《觀察》網上首發了多達160多篇的文章,猛烈轟擊中共政權的邪惡與專制。其中三篇即被中共政府作為罪證之一判他十一年徒刑。
 
 
 
 我反覆讀了許多劉曉波的書及文章,可以說《未來的自由中國在民間》是他思想的精髓,這書系統地闡述了他的理念。正如我在這本書的前言中寫的最後一句話:“我更希望十年後,劉曉波有機會對人們說:讓我重寫一遍”。我們仍然期待劉曉波重寫一遍。
 
 ?? ?
 
 劉曉波的妻子劉霞寫過這樣一句話:“駛向集中營的那列火車,嗚咽地碾過我的身體,我卻拉不住你的手……”。讓我們大家伸出手來,拉住劉曉波的手,不只是為了救援他,而是讓他永遠同我們在一起,走向自由,走向光明。
 
 ?? ?
 
 記住劉曉波的這句話:“追求自由,這是人之所以為人的天職”。
 
 
 | 
			  
                | 
 | 
			  			  			  
		      		      		      
              
		      		      
		      
                | 
 | 
              
                | 書 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