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安全的寶特瓶溫灸法
隨著年齡的增長,元氣只會越來越不足;內在經濟壓力、外在工作壓力,使我們休息不足、常常熬夜傷身體;飲食不節制與食物過於寒涼或燥熱,會損傷腸胃的機能;下班後的運動,雖可舒緩白天工作的勞累,但不小心或過度運動,又可能造成肌肉筋骨的損傷。以上都會讓我們的身體更加虛寒、虛弱。
中醫認為養生,不外乎「作息」與「飲食」兩大題,另有「運動導引」做為加分題,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若能「規律飲食、適度運動」,必能「壽與天齊」。理論上好好掌握這三項,身體就會遠離病痛,然而實際往往和理想有落差。所以現代人的養生方法已經變了,叫做「撐下去」。撐得久的,就是「自己的」;撐不久的,就是「別人的」。而具體方法,只能「各憑本事」,於是坊間各式各樣的養生方式層出不窮。
針灸,包含「針刺」與「艾灸」。古代的艾灸法,是用艾草捏成小圓椎形,放在特定穴位的皮膚上,然後點燃艾草,好讓皮膚發泡形成瘡口,達到治療的效果,古代稱為「發泡瘡法」。現今因瘡口會在皮膚上留疤,且怕瘡口不易保養而誘發感染的可能,所以中醫師多半改用針上灸或艾條薰穴來治療疾病,但操作過程難免會有灰燼掉到皮膚上而引起燙傷。有些人自行在家中使用艾灸保養,就要更加小心。
所以,臨床上的任何治療,安全是最重要的,其次才是療效;改良後應用在自我養生的方式,也是要以安全為最重要,其次是效果,若能加上方便製作使用,那就更好了。寶特瓶溫灸法改良自艾灸,不用艾草,而是用冷水與熱水調合適的溫度,放在身上的某些經絡或穴位,取的是溫熱的效果來舒緩不舒服的症狀,如果按書上的建議與注意來操作的話,這是安全的。
書中介紹一些養生的經絡穴位,以及適合寶特瓶溫灸的症狀,可以拿來平時保養與改善不舒服的症狀,這些症狀多屬寒性,所以書上也有簡單的自我寒熱體質檢測法可供參考。若有不清楚的地方,也可以請教合格的中醫師。用寶特瓶溫灸法來養生時,平時可以適當使用,當身體輕微的不舒服或症狀出現時,可以用寶特瓶溫灸法來改善,但若沒有緩解時,最好還是先去看醫生,不要拖延,此時寶特瓶溫灸變為輔助的角色。
除書上所提外,也可將溫熱的寶特瓶放在地板上,用腳底前後滾動,可以刺激腳底的足部反射區,兼具溫療與按摩的效果,也是不錯的方法喔。
李思儀中醫師:
「這本書分享了許多疾病在穴位溫熱療法上的臨床實用穴位,有助於一般大眾居家簡易操作,尤其對於照養幼兒與自身保健上,更有獨到的見解。透過簡易的操作,隨時隨地都能加強經穴的溫通。
特別的是,書中作者也是從照養自身孩子的經驗出發,特別考量了操作上的安心與安全。相信這本書能提供一般大眾和家有幼兒的父母親在日常居家保健與照養上很好的參考指南。」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門診中心科主任 吳建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