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日本人也不知道的日本語3:敬語、人物對話、書信書寫、文化歷史……學會連日本人都會對你說「讚」的正確日語
定價87.00元
8
折優惠:
HK$69.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鐵道。旅人繪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5787752
吳昭明
遠足文化
2015年2月11日
107.00 元
HK$ 96.3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5787752
叢書系列:
生活玩意
規格:平裝 / 168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生活玩意
分
類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散文
同
類
書
推
薦
遇見有時(簡體書)
我和一枝筆在路上 3
茶館與短篇作品集
野火集(傳奇經典版)
重回舊地
內
容
簡
介
以大人之眼重返童騃的樸拙運筆,讓圖像充滿幻境,
凡雪夜、月色、黎明或日正當中,都有火車疾駛地面的即景,
這太美妙了!
——李欽賢(美術史研究者、鐵道畫家)
目
錄
推薦序 ?
地表軌跡的鐵道文學——李欽賢
文采深情道古今?? 鐵道悠遊畫藝中——蘇昭旭
?
作者序
與我生命交織過的鐵道光影
?
1.鐵道情懷
基隆臨港鐵道輓歌
友蚋小火車?物語
殼牌倉庫那條軌道
台北最後的地面鐵道
夕照下的崎頂小站
舊山線的鐵道歲月
太陽餅,啖出兒時滋味香
二八水的黑頭仔
古坑懷古
請問火車(站)在哪兒
典藏阿里山
花東鐵道˙四季情
彩繪列車
歲月小站
?
2.
驛站風情
三貂嶺站,豈是一個「險」字了得
日南驛站,思想起那座老橋
從大甲媽祖、話大甲驛站
清水站、沙鹿站,海岸線攣兄弟
沙鹿一瞥
追逐山海情、分道揚鑣行
大慶火車站、最少年的站
鹿麻產驛站的春天
尷尬的竹崎火車站
北回歸線,丟丟銅
?
3.消逝軌跡
搭火車遊碧潭,此情早已成追憶
烏來台車舊時路
再見啦!林口線
鐵道祕境
中南線太平驛的故事
總爺糖香成追憶
序
推薦序
地表軌跡的鐵道文學 李欽賢
台灣有鐵道迷、鐵道寫手、鐵道畫家或鐵路員工出身的詩人,卻總是未聞有「鐵道文學」,雖然偶而出現書寫鐵道旅情的散文,但能持續以紀實文學的手筆,展開田野踏查,探索舊線跡,隨著路線變遷,找出鐵道歷史的現場,並記錄了現在的情況,每一個場景都描述得很生動,連蒸汽老爺車或已經消逝的軌跡,都從他筆下點活重生了。
鐵道文學需具備風景、季節與遊記,乃至推理的特質,也格外能挑起鄉愁,這方是培養台灣人國土情操的原點;否則台灣人除了拼命休閒,極盡吃喝玩樂之外,很難瞭解台灣大地蘊藏的生命力。台灣的生命力透過作者吳昭明的記憶力與觀察眼,綴成鐵道文學的篇章,每一篇文章都深烙著豐富的土地情。吳昭明描述地表軌跡的鐵道文學,足以喚醒我們這份寶貴的情操。
旅人繪是以大人之眼重返童騃的樸拙運筆,讓圖像充滿幻境,凡雪夜、月色、黎明或日正當中,都有火車疾駛地面的即景,這太美妙了!只有非專業出身的吳昭明,才有這種「素人」的趣味性組合。吳昭明創作圖畫的妙處就在筆觸層次,這都源於他有鐵道迷的真心,長年對鐵道之真情。全心投入鐵道文學的筆耕,再投影出來的圖畫,跟他的文章一樣,有種幽默感,所以擴大了鐵道繪本的新視野。
推薦序
文采深情道古今,鐵道悠遊畫藝中 蘇昭旭
如果鐵道是一條藝術創作的夢想之路,沿著鐵軌可以激盪出多少火花,文學?繪畫?還是攝影。我想,吳昭明是個才子,這三種他都做到了。
他的鐵道文章,經常出現在國內各大報章的副刊,他的文采豐富,觀察深入,早已經是個知名的副刊作家。他是個優秀的公務員,與台鐵的緣分,擦身而過,人雖來到了主計處,心卻始終沒有停下腳步,把愛停留在鐵道的世界裡。在他還在當公務員的時代,他對鐵道的深情隨著他的腳步,走遍台灣的鐵道,甚至遍及海外。他不只是能寫作,還能賦詩,尤其是繪畫,他把台灣鐵道的情感,透過藝術創作,緊緊地包在一起成為一顆種子,在鐵道的夢田慢慢地茁壯。如今,他退休了,當年種下的種子,已經成為大樹;這本書,就是這棵大樹的樹蔭,他以小愛豐富自己的鐵道人生,用大愛去省思台灣這塊土地,讓我們在他的樹蔭下,一同回首鐵道來時路,那段青春十五少年時的美好記憶。
敝人與昭明兄相識多年,對他敬佩有嘉,他的才華無可倫比,我以能夠幫他推薦這本書為榮。這是一本好書,何以形容,我深思許久,以賦詩為題:文采深情道古今,鐵道悠遊畫藝中。
作者序
與我生命交織過的鐵道光影
原本以為,對火車情有獨鍾的人,應該都跟我一樣,從小就埋下了癡戀種子;直到後來,跟幾位年輕朋友閒聊,才知未必,他們自謙小時候不是鐵道迷,現在可能也不是,充其量只是迷鐵道罷了!
迷戀火車的心,從孩提時就滋生了。曾聽父母說,我童年的第一個玩具,是一輛既不會冒煙又不會鳴笛但價格卻很昂貴的蒸汽火車,那是我在玩具店裡,一眼看中就愛不釋手,最後哭到聲嘶力竭,使盡撒野,逼得他們束手無策只好買下它的;那年我才三歲。
也還記得,在黑白電視的一九六?年代,NEC(日本電氣)曾播放過一支電視廣告,我印象非常深刻;螢幕先出現一節類似台鐵飛快車的柴油客車,正在碼頭進行下船吊掛作業,接著鏡頭轉到司機員在駕駛室操控這節火車奔馳鐵軌的畫面。NEC是一間以通信起家的日本企業,坦白說,年幼的我,根本搞不清這支廣告葫蘆裡在賣什麼藥,只覺得火車畫面很「吸睛」,每晚都得看到它才願意乖乖入眠。及至年少,我才知道這支廣告要訴求的並不是那列火車,而是裝置在火車駕駛儀表上的通訊設備。
我的童年大半是在台北東區度過,當年,那兒算是台北市的「邊疆」地區,蔓草叢生,溝渠橫流,荒蕪至極。唸國中時,最喜歡在放學後溜到學校附近的國父紀念館前,目賭從四四兵工廠冒出來的神秘列車;或是走到敦化南路的復旦橋下,手拿時刻表細數著那幾班誤點的對號快,就像學校糾察隊在抓同學遲到,滿滿地成就感。
住家附近雖然沒有鐵軌,不過一到夜晚,蒸汽火車高亢的汽笛聲,在空曠又沒有建物阻蔽的情況下,常會隨風自遠方的安東街一帶飄送過來。斷斷續續的聲響,劃破寂靜的夜空,時而震憾,迴盪天際,時而沉窒,如潛雲霧,然後漸行、漸遠、漸弱、漸隱,終而消逝;這旋律在萬籟俱寂的月光下,聽久了,其實,還真有點哀怨呢!每回聽到鳴笛聲,總會不自禁地遙想,這班夜車由何方駛來?將駛向何地?車上遊子是否歸心似箭?還是等著衝破黑夜,迎接明日旭陽?
七、八?年代,我離開了台北,到台中求學及工作好一陣子,也開始另一個探索鐵道事物的人生階段。由於地緣因素,我跑遍海線火車站,細細咀嚼它們的前世今生,或沿線觀察火車,聆聽一場節奏分明的鐵道音樂會。偶爾,也會往比較陌生的南台灣遊蕩,像個流浪漢,四處閒晃,闖入老糖廠,尋找舊驛站;心境上,總是夾雜著濃濃探險味又帶點兒微微浪漫。此等際遇,也成為我日後寫稿時追憶的素材。
到了不惑之年,我仍像個長不大的小孩,浸沉在自己的鐵道世界裡,只不過,隨著歲月更迭,我已不再像年輕時一直把玩著火車模型,或汲汲於循著鐵軌出草追車了。在日積月累的摸索歷程中,我深切感受到記憶裡有許多美好的事物,正一點一滴快速流逝掉,就算猶存,也已漸失原本光澤;火車,自此賦予了我更多無盡的懷舊情緒,於是,便想趁著自己的記憶還算鮮明之際,勤加筆耕,為蜉蝣人生留下一些註腳。
當然,人的記憶總是有限,為了完整還原親身經歷的場景,凡遇印象模糊難以拼湊的片段,考證工作自不可免;同時,也為了讓堅實剛硬的鐵軌保有生命的溫度,落筆時總習於將自己的人生重新倒帶,融入情感於當下,試著去滋潤每一段字句,勾勒每一幅圖像;是以,在撰寫這些文章時,都是抱持著一顆感恩的心,感謝有緣成為我筆下的所有人物與景象,他們不但豐富了我的人生,也讓我更加珍惜每個成長階段走過的一步一腳印。
這本集子收錄了我過去十七年來發表的作品,從最早《鐵道情報》的搭火車遊碧潭,此情早已成追憶,到最近《中時人間副刊》的花東鐵道•四季情;回顧始末,一條是早已消失在地圖上的新店支線,一條則是才剛邁進電氣化的花東幹線,一轉眼,這些曾經與我生命交織過的鐵道光影,竟也橫跨半個世紀了。
三十篇文章,或詩情散文、或報導文學、或寫實遊記,儘管內容有長有短、收放不一,筆觸有濃有淡、風格多樣,然而篇篇都像長長火車,串起歲月、承載往事、留住記憶。
除了透過文字尋找記憶點滴外,集子裡的每篇文章也會穿插數幀手繪彩圖,有繽紛、有懷舊、有童趣,期能引領讀者,跨越時空,融入情境,遊走一趟心靈之旅。
相信,藉由這本書的分享,您將會體驗到不一樣的鐵道視野,進而疼惜這塊土地,珍愛這片家園,不管您是鐵道迷還是迷鐵道。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