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瞥見

瞥見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6418945
明德出版社
明德出版社
2014年12月31日
34.00  元
HK$ 30.6  






ISBN:9789866418945
  • 叢書系列:明德叢書
  • 規格:平裝 / 136頁 / 14.5 x 21 cm / 普通級
    明德叢書


  • 宗教命理 > 其他各教

















      尋求歸屬感是天性,人會想要靠近、歸屬、形影不離,有些是真的親密,有些只是不想孤單,有些是習慣了而沒想過,或者不敢改變。



      因著經驗與反省, 我們會認識到安全感還是要往自己身上找。人可以投緣,但沒有人可以陪伴自己一輩子;陪伴了這輩子,誰敢保證下輩子?歡欣失落反覆多了,其實很累人,自己也會累。人是可以平穩些,淡定些,當知道最能依靠的還是自己「清醒的內在」時,那清醒的內在,一開始只是偶然一瞥。心靈的叩問、生命的體會、生活的學習,都是自己要去面對的。一路上遇到了不同的人,在人生旅途上陪我們一段,給我們啟發,鼓勵我們,我們也只能陪著鼓勵著對方,誰都不能代替誰。



      可是人還是常不肯面對「人生路得自己去走過」的這個事實,因為會知道自己有很多該改的;改變自己的這條路充滿了未知數,且得耗費身心力氣,往外尋覓,找看看有沒有好走的路,有沒有捷徑?常常是跌跌撞撞,更加迷惘。在尋找前路的過程裡,我們領悟到必須自省,而終於願意回頭看自己,誠實面對,老實改善。



      《瞥見》共分五個單元:工作、童真、體悟、親情、道場。開展前,都有各單元意旨,每單元數篇,以散文的筆調,將生活與修行的體悟貫穿其中。生活即是道場,生活裡的歡笑淚水都是真的,也是因緣一場;從中,我們體會到什麼?看見了什麼?






    工作輯�9

    委屈?不委屈?

    認真的態度

    接納

    好運,都被嘆掉了

    辦公室風波

    定要雪中送炭,不必錦上添花

    生活即是道場

    有禮有情



    童真輯�33

    真的有養眼鏡蛇嗎

    道場慣用語的運用

    有樣學樣

    菩薩沒穿鞋

    以身作則

    誠實的南海古佛

    老老實實,別一廂情願

    以禮相待

    與小蘿蔔頭談生死

    請菩薩吃東西

    正中紅心的感動

    我要跟妳分享

    自己負責,自己承擔

    身教



    體悟輯�65

    如果一粒麥子不死

    君子蘭



    體貼

    聽其言,觀其行

    都還在學

    善用此身

    小傷口,大體會

    人生走一遭

    把自己喊回來

    真的懂愛了

    執情是苦

    回到原點

    珍惜難得人生

    飲茶讀書有感

    穿著「開玩笑」外衣的不體貼



    親情輯�105

    媽媽的眼淚

    外公走後

    外婆

    腳痛

    多個小女兒



    道場輯�121

    記得妳的職責

    渡人成全

    人人有責

    人有善愿,天必從之

    人道盡,天道成

    最初的地方

    念茲在茲,念念不忘










    工作輯




      職場也是修行地,見賢思齊,見不賢則內自省。會在同一個場域總是有緣,這些讓我們喜歡或不喜歡的,都是讓我們反觀自己的喜惡;我們不容易承認自己的自私,卻把別人的缺點看得很清楚,不是嗎?



    委屈?不委屈?



      低頭吃著碗裡的飯,妳微蹙眉,抬起頭旋即微笑,媽媽沒看出妳剛才失神地想著辦公室裡的事情。妳覺得每個人都有優點,但有些人,妳誠實跟自己坦承─妳真的不太喜歡。這讓妳有些罪惡感,妳的信仰教妳盡量不要結惡緣。



      妳想到今天又在辦公室聽到、看到的∼



      早上,坐在妳旁邊的同事:「沒有,那是您教得好,您為我們鋪路,我們要很努力才能跟上。」笑得諂媚,她說著。「您辛苦了,有您這樣付出,我們這些晚輩要努力跟進。」她眼睛瞇著,好似確信不疑。



      下午開會時,另一位同事說:「經理,這樣確實對公司營運比較有幫助……。」同事用妳的點子向主管闡述。人在現場的妳,看著同事這樣說得口沫橫飛,妳瞠目結舌。



      妳不擅長在初識者面前說話,即使侃侃而談,多是因為公事,妳不擅長一開始就談自己、攀關係。而有些人就是可以三分鐘彷彿熟了三輩子,先給人些好處,因為之後要從別人那裏獲得自己想要的。妳偶爾為自己吃虧、被利用而生悶氣。



      晚飯後,妳忍不住跟媽媽聊起。媽媽聽後微笑道:「沒有人是完美的,大家都還在學習,每個人都有自己想達成、獲得的,但心態與方法要正確,可是別人怎麼做,不是我們能決定的,我們只能要求自己該怎麼做。」妳還是覺得有點委屈。



      媽媽又說:「信仰是讓我們有所遵循,相信人人都有良善,倒不是要妳對錯誤的只是忍耐委屈;妳了解現實並不完美,但不用失望,做好妳自己,比去想那些不公平更有實質意義。」媽媽溫暖的聲音撫慰了妳。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