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給不想幹,或正想大幹一場的人
閱讀完這本書的當天,我正巧收到自己的讀者來信,信中的大意是:「我好想跟妳一樣做自己理想中的事,但不知道怎麼做,可以建議我怎麼開始嗎?」
我馬上將本書作者橫山貴子在書中的一句話送給他:「事情會不會成功,沒有實際做做看是永遠不會知道結果的。」
可是我卻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一直問該怎麼做的人,最後真的去落實的並不多。例如有些人會問:「我好想自助旅行,該怎麼開始?」「我好想開一家自己的店,要怎麼做才會成功?」「我想出國進修,該怎麼做呢?」但過一段時間會發現,他們還在被動地等答案,什麼都還沒進行。
真正想實踐理想、或展開革新的人,當別人還在「問」的時候,他們已經在「做」的路上。鼓起勇氣逃出習以為常的現狀,就是他們的答案。
橫山貴子就是專業的逃跑專家,她也自己這麼認為,雖然乍聽有點負面,但看完這本書就會知道,她其實是個想做什麼就立刻去做的實踐者、百分之百的行動派。而且有別於許多勵志書著重人性光輝面,橫山貴子不矯情、不掩飾自己的人性和缺點,所以每個人都可以在她身上看見自己的一部分,更容易進行反思。
例如「因為不喜歡主管而想逃」、「被同事討厭而想逃」、「薪水太少而想逃」、「無法和團隊溝通而想逃」、「工作內容和想像不同而想逃」,「做的事跟理想有差距而想逃」,可說是集所有辭職內心話於大全,誰沒有這樣過呢?
可是又跟著她的每次逃跑,看著她的成功與失敗,和她一起發現「等,是必要的投資」、「如果人生需要獲得,都得付出相應的成本」、「原來有時候問題的關鍵可能在自己身上」、「人生沒有毫無意義的經驗」……
其中我最心有戚戚焉的,莫過於她逃離主管職後的體認:「無論是工作或生活,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存在。如果老是在意別人與自己不同之處,處處挑毛病,只會讓自己變得很不快樂,並且把自己推入孤獨的深淵。唯有尊重每個人的特色、彼此包容,才能合作愉快。」對於要求完美、做事方法卻常讓工作夥伴痛苦的人,或陷於人際困境中的工作者,這段話實在是個救贖。
閱讀這本書,是幫助修正自己的好過程。
不論是告別心愛的廣告工作、流浪台灣,寫出掀起熱潮的《棄業日記》;還是為了提升非營利組織的永續性,成立「直接跟農夫買」社會企業,我的人生和橫山貴子雷同之處,都是跨領域發展、都是喜歡一件事就趕快去做、都是習慣跳脫然後創造,然後盡全力把它做到好。
所以不論是她的經驗,或是我自己的小小人生歷程,我都發現,「離開遲滯的現狀,是另一種前進的方式」。至於是選擇留在航道上、轉換前進的方式,或者選擇駛向全新不同的航道,只要確定自己不是擺爛和漫無目的地落跑,而是逃出泥沼、持續朝著目標前進,那就勇敢地大幹一場吧!事情會不會成功,沒有實際做做看是永遠不會知道結果的。
《棄業日記》作者、〈直接跟農夫買〉社企發起人�買買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