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追求真相:商業秘密訴訟論爭

追求真相:商業秘密訴訟論爭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5860509
張玉瑞
翰蘆
2015年1月08日
133.00  元
HK$ 119.7  






ISBN:9789865860509
  • 叢書系列:法律類
  • 規格:平裝 / 244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法律類


  • 社會科學 > 法律 > 法律實例/應用











      1997年間,四維集團總裁楊斌彥以中華網協理事長身分赴美考察美國網球公開賽,期間突然遭到美國FBI以「圖謀獲取艾利公司的商業秘密」罪名被逮捕。從此展開美國、台灣和大陸三地的官司訴訟。



      楊斌彥被稱為「華人膠帶之父」,我們常使用印有「鹿頭商標」的膠帶,即為四維集團的產品。四維公司的萬能膠,用於商標紙和膠帶上,是重大的技術突破。據作者張玉瑞資料指出與書中所寫,艾利公司曾派人參觀四維公司,瞭解這項技術,該公司後來有所「商業行動」,涉及「營業秘密」之奪,但後來卻反而運用法律手段,指控四維公司觸犯營業秘密,因而先後在美國、台灣與大陸有相關的訴訟。



      該相關的法律訴訟,仍在大陸進行。作者根據2014年11月間的大陸訴訟相關事項,有最新的書寫,本書涉及的是營業秘密、專利侵權,有很重要的代表性,因此本書可當成一個重要的教案。






    序文



    第一章︱鹿頭商標四維企業

    草創:偉美加工廠的四人組

    發展:四維企業的新格局

    成長:華人第一卷膠帶的茁壯



    第二章︱萬能膠的企業秘密

    少量多樣的優勢創造

    從進口到研發

    意外發現與量產應用



    第三章︱對等交換的商業角力

    穿針引線:只為相識

    百般恭維:合作計畫的芻議

    別有居心:Mario系列計畫

    違反常識:艾利公司的故事

    商業刺探:關於萬能膠

    權利攻防:專利申請的改變



    第四章︱艾利公司的聲辯

    商業反擊:艾利公司反守為攻

    輕描淡寫:只是互訪而已

    一臉無辜:艾利公司稱迫不得已



    第五章︱四維公司的坦蕩

    實事求是:冗長的談判

    四維不知:自己竟為首要競爭對手

    破局理由:均不成立

    合資談判:破裂的根本原因

    大陸版圖:都想染指的蛋糕



    第六章︱掌舵人Miller的四維計畫

    Miller興趣何在

    Miller的「終極許諾」

    Miller的警告與通知

    中國基材市場的商機

    diging into ?

    Taiwan Update ?

    誠信紅線



    第七章︱關鍵信函透露玄機

    Alan Campbell的基礎彙報

    工藝技術彙報



    第八章︱被競爭者的四維模式

    定位:被競爭者

    啟動:全面勘查



    第九章︱無孔不入的商業挖掘

    成本的精算

    經營的控管

    實質的探秘

    陳天宗計畫

    市場的區隔

    露骨的提問



    第十章︱商業間諜案的人性

    挖角:郭中興事件

    策謀:李天宏事件



    第十一章︱美國訴訟親歷記

    如此刑案

    如此民案

    玻璃天花板

    商業祕密提問



    第十二章︱商業秘密一線之隔

    商業秘密的構成

    商業秘密的界線

    兩岸法律的規定

    商業秘密獲取手段

    違法的使用、披露



    第十三章︱站在兩岸高處的楊斌彥

    公平交易之訴

    妨害信用之訴

    法制之展望

    評  析︱兩岸法律未來的進化

    美國有關「不實陳述」的法律規則

    不實陳述與保密措施的關係

    獲取商業秘密案例

    標桿學習法與四維的機密






    自序



      這本書是記錄四維集團總裁楊斌彥先生的故事。



      楊斌彥先生有感於名列世界五百強的美國艾利公司奉其為上賓,因此以誠相待,對於該公司索取的資訊,他所領導的四維公司都全力提供,不料也因為這個緣故,竟然惹出艾利公司的官司是非。



      楊斌彥先生透過美國訴訟證據,指出艾利公司當初對臺灣索取資訊之目的—取得技術、經營機密,並建立競爭企業詳細模型,其自始就刻意隱藏心機且別有居心,而在這之後,該公司在中國大陸的市場投資,與四維公司之競爭,也違反臺灣、大陸有關營業秘密保護的法律。



      楊斌彥先生是臺灣膠帶業的代表性人物,曾擔任臺灣膠帶工業同業公會第一、二屆理事長,一直是以社會責任為重;他在在臺灣,大陸發動對艾利公司的商業秘密訴訟,期以個人力量喚醒兩岸企業的警覺,以及實業界對先進國家企業的商業、情報戰爭的充分認識。



      2000年間,楊斌彥先生經歷了美國訴訟,在他返回臺灣前後,曾到我當時任職的中國社會科學法學院法學研究所,與大陸法律學者,一起就美國、大陸的案件進行溝通,我也因此有機會認識楊斌彥先生,眾人對楊先生所述之事都感到義憤填膺,惟當時的我只是旁觀者。



      中國社會科學法學院法學研究所,是大陸的法學研究重鎮,匯聚許多菁英,當時能親耳聆聽楊斌彥先生就其所遭遇的不平有最直接的瞭解,確實產生了重大的影響與衝擊。



      1999年,我出版了《商業秘密法學》,這是中國大陸有關營業秘密法律研究的最早的典型著作之一,在專業領域上影響甚大。楊斌彥先生看到這本書後,邀請我到臺灣,前後數次長談並出示甚多文件。我因緣際會,從此做為有關案件在中國大陸的訴訟代理,我後來也做為其律師,更有機會目睹或耳聞案件的諸多情節。因此,本書內容都是我親眼目睹材料加以整理而成。



      商業秘密的法律保護,尤其這當中某些關鍵的問題,對華人世界仍屬嶄新,因此,楊斌彥先生所面對的商業秘密訴訟自然一波三折。正因如此,我從法律專業角度,認為楊斌彥先生在這起訴訟案件所提出的問題,實為兩岸當前所不能迴避的問題。



      2011年,楊斌彥先生辭世,觸發我寫這本書的動機,我以相當的篇幅,介紹分析相關案情,希望提供給兩岸企業、法律界、人民觀察研究,以檢視楊斌彥先生的法律主張是否有道理。



      面對這麼一位知名的實業界創先者,這本小書忠實記錄了楊斌彥先生所經歷的官司,希望能在商業秘密法律的思維上能產生貢獻,唯有如此,才能為楊斌彥先生所做的努力留下珍貴的紀錄。




    張玉瑞

    2014年12月於北京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