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
HK$74.4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珍錫茗緣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2821411
池宗憲
藝術家
2015年1月05日
93.00 元
HK$ 83.7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2821411
規格:平裝 / 192頁 / 17 x 24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分
類
藝術設計
>
收藏/鑑賞
>
瓷器/茶壺
同
類
書
推
薦
博雅茶藝 至善入門
瓷影凝光:鼎鼎盛藝術館藏•歷代瓷器精品圖集
品味故宮•陶瓷之美
當醫生愛上了古玩
遇見宋瓷
內
容
簡
介
茶韻鑑賞《珍錫茗緣》出版
凡茶宜錫,以錫為器,適用而不侈
自2007年至2014年,著名茶人池宗憲在「藝術家出版社」業已完成了三個系列、共九本的茶藝專書;這三個系列包括「茶敘藝術」、「茶翫雅集」、「茶韻鑑賞」,而《珍錫茗緣》則是「茶韻鑑賞」中的第三本。
池宗憲在《珍錫茗緣》書中指出:「錫器作為一種茶道高雅的尊崇,它開導茶與人和諧的奧秘,以及社會秩序的人文主義。基本上,錫不搶眼,愛它是一種不完美的崇拜,它用溫良樣貌示人,或以藏茶,承載杯器的溫馴,而忘卻它具有人情味且不居功的品德。」
近年來,因由日本回流的錫製茶道具在市場上屢創高價,引起人們的關注。而本書作者深覺:「錫器帶著枯索高傲的幽光,更挾著不同時空留下同器不同名的絢麗名稱,例如茶罐、茶盒與茶裝都是貯茶之器,建水或稱渣方,這些埋藏塵封的歷史再掀聲浪……」這也是引起池宗憲撰寫《珍錫茗緣》,解構其內涵和探究之因。
茶之道,深厚廣博,是一種歷久不衰的文化底蘊;喝茶,不分顯貴庶民,因為,它是歷史,是藝術,是品味,更是生活。
目
錄
1章? 錫枯索文人之愛,養亮光之樂
【幽幽光澤中,賞析器物寂靜,探取禪學機鋒】
▍獨隱的悅目風景
▍品茗的場景,錫罐引動的妙境
▍人文身體? 交纏茗緣
▍材質雅稱? 若銀類銀
▍芭蕉花與蒼蠅翅
▍斷代參數? 模糊迷陣
▍再現映現? 穿越時空
▍東瀛煎茶道珍錫
▍唐物錫器? 名家寶礦
▍訂器銘刻? 品味保證
▍茶會焦點? 靜觀細品
▍價值認定? 用即是美
▍灰色枯索見生機
2章? 錫茶器收藏潛力大解析
【市場潛力股:沈存周作品身價,直逼宜興名家壺】
▍竹居主人? 益發光彩
▍人文聲悠? 撩動藏心
▍沈錫茶器? 拍場新寵
▍煎茶名品? 東瀛回流
▍沈存周熱創高價
▍真實藝術? 客觀辨識
▍守門員過濾資訊
▍斷代的模糊地帶
▍款識行氣? 信度憑證
▍核心氣韻必修課
3章? 大師不寂寞,珍錫變身拍賣新寵
【朱石梅古韻新意,三鑲壺傳奇一世】
▍砂胎錫壺新紀元
▍揚名絕非偶然
▍博物館藏品日久生華
▍形美好用? 長紅之道
▍落槌兩樣情
▍鑑識力大考驗
▍真金不怕火煉
▍時光逆流不意外
▍明察珍錫背景助藏功
▍過濾圖錄不擔保本質
4章? 錫茶裝藏茶應用,生命清涼劑
【運用錫材質轉化焙火茶火氣,轉急燥為綿長沉斂】
▍茶的生命清涼劑
▍洩火毒? 求好味
▍五金中獨錫易製
▍漆器錫茶裝揚名海外
▍美觀實用? 內外兼具
▍清代熱賣茶上身
▍再現時代風味
▍客製畫境的冥想
▍富貴吉祥的念力
▍紋樣活現世代情
▍映照心中? 山水雅趣
▍沈香入錫? 珠聯璧合
▍活醇餘暉? 金石神氣
5章? 錫茶托掌中嬌點,畫面心中生
【承載茶杯的要角,正是美感與實用雙修的襯景】
▍杯托幫襯? 如影隨形
▍出土文物? 見證盞托
▍茶席的掌中「嬌」點
▍領略圓通? 就在當下
▍四方大地? 穩妥安定
▍薄薄一片? 盡訴輝煌
▍道口錫器聲如銅
▍點銅的味自慢
▍成雙成對的祝福
▍微觀美學? 追本溯源
▍三年上揚? 有跡可尋
▍呈現鮮活美味
6章? 混搭太驚豔,三鑲錫茶壺吸睛
【以宜興土做胎,穿錫戴玉,見證曠世絕技的舞台】
▍三冠工藝集一身
▍鐫刻詩文? 美學地景
▍閒息的來回生成
▍樸貌古心? 自發靈慧
▍古器今識? 理性分析
▍能錫能詩才華洋溢
▍單刀勾梅的絕活
▍時人雅士? 跨界合作
▍多元技法首選集一壺
▍年款錫壺? 多媒材應用
▍感知與美學詮釋
7章? 灰姑娘傳奇,錫建水點廢水成金
【品茗間默默付出,低調的關鍵角色,茶席的流暢推手】
▍水方、滌方、滓方
▍茶席配角? 不可或缺
▍器因擁有者而貴
▍無用有用? 交會互動
▍五感縝密的殘響
▍詩歌短筆? 桌上地景
▍跨文化影響挪用
▍心境告白? 點水成金
8章? 誠意的平台,錫茶盤承先?後
【茶與人的轉運接軌,揭開娛樂性的璀璨人生】
▍煎茶道著墨茶盤
▍愛物惜物? 承運保護
▍線框示意的圓融襯景
▍茶壺駐足的方寸
▍氧化迷障? 無損童顏
▍繽紛茶席舞春光
▍襯景重任? 低調奢華
▍味蕾風景? 豐饒符號
▍清朝金石風好威
▍相生相和蒙太奇
9章? 珍錫工藝傳百年,激情的亮點
【鑲嵌、內繪、乾漆展奇技,素面、銘紋、詩文的風景賞味】
▍過時中找到的先進
▍錫茶銚益水德的告白
▍製錫用語的商機
▍百歲錫光永駐有撇步
▍非物質文化的榮耀
▍錫茶壺三字立大功
▍以錫喻賜好運到
▍包漿皮殼保值
▍養錫輕拂光鮮亮麗
10章? 類銀賽真銀,貿易錫器貫東西
【泡茶神器,鑲龍活現,珍錫牽起的茗緣情】
▍潮州製造? 貿易王朝
▍兩三字藏錫身世
▍潮幫以錫「撈世界」
▍火紅茶器寰宇
▍錫器的藍海策略
▍「拍錫顏」品牌效應
▍錫立體娛樂性
▍威海錫鑲的驚喜
▍倒龍、鏨龍、鑲龍
▍草創名店? 技藝猶韻
▍藏品背後? 令人驚豔
序
序
茗緣,錫茶器的極簡魅力??? ?
池宗憲
錫出自名家,原本價漲,是對錫器的再認識與肯定;然,錫原本對茶的功能性,對茶帶來的效益,卻淹沒在突然的價格漲勢?
「造時精,藏時燥。」清劉源長《茶史》如是說藏茶時茶的特質。他指出「貯以錫瓶,再加厚箬填滿,於竹籠上下周圍緊護即收貯。」這裡的錫瓶是現今所謂的錫罐,用途在於去「燥」與防「潮」。
黃屢道《茶苑》中說:「茶盒以貯茶用。錫為之。」更直述錫藏茶的用途。
「綠茶」、「青茶」的炒烘製茶工序會令「火」入茶,「火」就是焙茶的燥,錫器正有去「火」之效能。
品茗得趣是主觀的;但亦必有客觀事實支撐,倘若品火毒新茶而不知,甚而以此揉發品茗之感,想必無法體味「溫氣不散」,反倒是「火氣滿布」。錫器助一臂之力,抑火毒而助得真味,卻是知茶得趣才有的。
《茶說》的震鈞指出,「凡收茶,必須極實之器,錫為上,焊口宜嚴,瓶口封以紙,盛以木?,置之高處。」為何錫為上?錫阻絕空氣效果好,尤其是昔日藏綠茶,為防走味,以錫收茶的古人智慧,當可為今人之用。
錫器藏茶去火,而少為人知的錫煮水或裝水有「剛柔並濟」之功,明黃屢道的《茶苑》十二卷的〈器志〉中說:「銚金乃水母,錫備剛柔,味不鹼澀,作銚最良。」以錫器煮水對許多人而言,或只能見於今日日本錫製茶道具中,用來裝水候湯的錫壺,而今用錫煮水的經驗卻少回味。
《清異錄》中將錫壺煮水排名第三:以「銀銚煮湯佳甚,銅銚煮水,錫壺注茶次之。」以煮水用器材質不同,湯質表現本有不同,錫排名在後,當然受到貴重金屬排名與普及化有關,至於煮出來的水質果真不同?
茶器材質、用途、功能當然會受到貴重價值因素而左右,世人看法的主觀因素也脫不了關係。
清周亮功《閩小記》記錄:「閩人以粗瓷瓷膽瓶貯茶,近鼓山支提新茗出,一時盡學新安,製為方圓錫,遂覺神彩奕奕不同。」原本愛用粗瓷藏茶,如今使用錫罐,以錫罐「神彩奕奕不同」,看待錫罐曾受寵的經驗值如昔。
事實上,錫罐的材質在新製成時,色澤光亮如銀,博得「錫類銀」!銀為貴重金屬,錫既可類銀亦受歡迎。
明、清兩朝文人品茗用器,錫亦有一席地位!
梳理留傳珍錫茶器,亦探見錫產業曾有的盛世!然而,錫茶器在中國歲月淘洗中洗去,如今回流東瀛的錫茶器當紅,錫茶器的原產地怎麼了?而在煎茶道道具中,錫器為什麼備受推崇?
小川後樂寫《煎茶道名品集》:「錫製茶壺,適合放茶!」他也直白說,其源引自中國清朝馮可賓《岕茶箋》裡的用法。源自中國用器思維,輸入中國製錫茶器,煎茶道具品用不發酵茶主流價值是關鍵!
煎茶道係日本茶道兩大主軸之一,另一主軸是抹茶道,煎茶道以沖泡炒青、烘青綠茶為主流,錫器的防潮功能派上用場;但其名稱與中國稱謂有所差異,茶入、茶罐,名稱叫法不同,是語言使用差異,錫製茶道具在東瀛受煎茶道人士喜愛、珍藏,也提供了今人了解錫茶器曾有的風光樣貌。小川可進《後樂堂喫茶弁》說錫的「古作」為佳,推崇自中國清朝輸入的錫器最佳,也珍惜藏錫成為實證,更是今人探究中國錫器的「古作」,反求於東瀛的大基地。
很長一段時間,錫茶器與茶人隔絕未受重視;但卻又不能無視存在,錫當然沒有金銀器的高高在上,少了陶瓷器的矜持,卻用富有謙卑的光澤,帶來平淡的安慰。
馮可賓《岕茶箋》論茶具:「茶壺,以窯器為上,錫次之。」這是當時看法,今人論茶具必須考量時代時空背景。馮可賓論茶杯時說:鈞、汝、官、哥、定未可多得,則「適意者」為佳耳。所謂五大官窯是欽定作品,平凡百姓不可得,以「適意」來安慰自己或勉勵他人不要奢求,這種態度值得學習,是一種對茶器承認其侷限性,那麼茶器之美在於藝術體驗,其本身會超越材質,愛錫者若能在相異之中尋求相同之處,才能產生藝術共感,才能由錫、瓷或銀器之間互為體驗:產生鑑賞材質的不同,共同體驗茶器的真。
何謂茶器的真?侷限審美的自我,會影響形制、色感的判斷,瓷與錫的對比性常會使人失「真」?「瓷罐的青花色濃淡皆宜,淺絳畫風勾勒設色令人折服……」發自對一只瓷茶罐的讚嘆,相對來看錫茶罐便失去了主導誘人的色感,也沒有瓷器直接釉色畫工……。
錫器藝術體驗中,卻能深層品嘗錫帶來愜意的寧靜,品歲月養成錫色的陳年風韻,將眼前的茶席陳列的茶道具細細品賞,發現了有各自凸顯,有各自風格個性,錫製的壺、杯、煮水器、建水……如此看錫常令器隱入渺小,卻又能從渺小的微觀中,發掘隱藏的尊嚴與內涵!
錫器是平靜,有著自我達觀的微笑,甘為配角的自在,讓茶可以找到平和的住所,讓進行品茗的穿習息吐納之時,能得到逗留的趣味,如在柳暗花明園林間,一石一林處處驚奇!
珍錫在茗緣中再現,茗緣因珍錫常在!
書
評
其 他 著 作
1.
尋味?中國茶(暢銷經典版)
2.
紅樓夢醒 : 茶與器.假作真.有還實
3.
品茶入菜引美味:跟著池宗憲學餐茶,走進侍茶師的世界
4.
非典型紫砂壺
5.
藏情賞緣:被遺忘的紫砂故事(中英對照)
6.
藏情賞緣:被遺忘的紫砂故事
7.
陳年茶運 Aged Tea
8.
銀器掇香 Silver Tea Ware
9.
尋味.中國茶
10.
池宗憲 de Oolong 茶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