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我學中醫是從醫案開始的。整理老師的醫案,讀前輩的醫案,乃至研究古代名醫的醫案,都是我當年學習的課程內容。《余聽鴻醫案》我手抄過,柳寶詒的《柳選四家醫案》、葉天士的《臨證指南醫案》我細讀過。醫案可以告訴你這方如何用,這辨證的關鍵在何處,轉方的依據在哪裡,這個醫家的獨特思想是什麼。中醫的醫案,不是西醫的病歷,而是一種獨特的教材,能啟發中醫的臨床思維,能訓練辨證論治的能力。所以,我一直主張年輕人多讀醫案。
與醫論不同,醫案是臨床實錄,是論證的材料。醫生多積累一些醫案,既可以用於自己的研究和總結,也可以成為與同道交流的最佳素材。我那時候為老中醫整理總結經驗,大道理是不講的,有醫案就行。其實,中醫的許多論文都是從幾個醫案開始的。所以,我也主張年輕中醫多寫醫案和多整理醫案。整理醫案是中醫臨床科研的基本功。
這本醫案,是我的學生們共同整理的,案例來自門診學生們的即時記錄。在記錄時,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病人並收集診斷依據;在整理中,用自己的視角去審視病例治療的過程,分析我選方的思路和動機,梳理我的臨床思維規律。他們對醫案的討論,不僅較好地揭示了經方方證的特徵和臨床應用規律,而且為經方應用的規範化做了有益的探索。有些醫案的討論比較深,對我的思路也有修正和補充。我對他們的整理是滿意的,希望這本醫案能為經方愛好者學習應用經方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
參與本書醫案整理的學生,大部分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學術流派傳承項目龍砂醫學的傳承人。龍砂醫學是江蘇江陰地方中醫學的最新稱謂,以江陰城東龍山和砂山為名。歷史上,這裡曾經孕育了一大批名中醫,經方大家曹穎甫就是其中傑出的代表。今天,我們推廣經方,正是繼承了先輩的遺志。經方是中醫文化的優秀組成部分,是可以惠民利國的寶貴遺產,願本書的出版發行能為經方推廣事業做一件實事。
本書能在臺灣出版發行,我感到高興。臺灣對中華傳統文化有很深的感情,十多年來,我已經多次赴臺講經方,我編寫的不少經方書籍也在臺灣出版發行,經方受到廣大臺灣中醫同道們的歡迎,並得到廣泛的應用。這次,知音出版社又將我的臨床案例結集出版發行,是為引玉之磚,我真誠地希望臺灣同道也能多總結臨床經驗,多出版經方醫案,以推動經方的普及與應用。
特別要感謝著名書法家孫曉雲女士為本書題簽,她的書法根植傳統,淡雅自然、質樸而不乏靈動,這與我所追求的醫學境界是一致的。
南京中醫藥大學?? 黃??? 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