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 定價217.00元
  • 8 折優惠:HK$17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健康飲食好心情:厭食、暴食與肥胖的心理探討

健康飲食好心情:厭食、暴食與肥胖的心理探討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570219
曾美智
心靈工坊
2014年12月18日
80.00  元
HK$ 68  






ISBN:9789863570219
  • 叢書系列:Mental Health
  • 規格:平裝 / 184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Mental Health


  • 心理勵志 > 心理學 > 其他大眾心理學












    良好的生活習慣,正確的營養知識,開心的享受美食,

    心情好情緒佳,身體健康最重要!





    【總? 序】 視病如親的具體實踐??? 高淑芬

    【主編序】 本土專業書籍的新里程碑??? 王浩威、陳錫中

    【自? 序】飲食失調,台灣的新隱憂? 曾美智




    前言? 飲食障礙是身心疾病



    第一章? 飲食與情緒?? ?


    體重的迷思

    健康體重的概念

    飲食為何與情緒有關?



    第二章? 什麼是飲食障礙症?

    飲食障礙症的分類

    飲食障礙症的致病潛在密碼

    飲食障礙症的發生原因

    同理陪伴,培養正確進食習慣



    第三章? 厭食症?? ?

    厭食症的診斷和分類

    厭食症的病程發展

    如何觀察家人是否為厭食症患者?

    厭食症的臨床表現

    隱藏的男性厭食症

    厭食症的就醫與治療

    厭食症的預後



    第四章? 暴食症?? ??? ?

    暴食症的臨床診斷標準

    國內的暴食症概況

    如何觀察家中有無暴食症患者

    暴食症的臨床表現

    永不止息的惡性循環

    多因情緒問題而求診



    第五章? 肥胖症

    肥胖、情緒與飲食障礙

    只進不出的嗜食症

    夜食症候群

    減重從心理健康和正確的飲食行為開始



    第六章 治療之路

    與病人的治療契約

    藥物及心理治療並進

    日常攝食自我記錄表

    認知行為治療

    矯正飲食行為,就康復了嗎?



    結語? 預防重於治療

    延伸閱讀






    自序



    飲食障礙,台灣新隱憂◎曾美智




      飲食是人類維持生命的必要行為。既然是天賦本能,為什麼會出現「障礙」呢?吃東西真是一門學問,吃多、吃少或不吃都會造成問題;吃得不正常,身體運轉失去了平衡,生病是早晚的事情。



      有些人不在乎自己的體重為何持續下降,或不在意體重為何急遽上升;也有人以為月經沒來是婦女疾病的問題、腸胃道不舒服是單純的器官症狀,完全沒有意識到諸多身體的異常症狀,就是飲食失調的變裝:「飲食障礙症」早已悄悄上身。



      近十幾年來,國人體重趨向兩極化,身為醫師,有必要提出以下的警訊:罹患飲食障礙症的族群,尤其在青少年階段及成人初期的女性之中,有逐漸偏多的趨勢。無論是在台灣或在國外,飲食障礙症在年輕女性的族群當中,已成一種相當普遍的疾病。



      目前國內探討飲食障礙症的書籍多翻譯自國外著作,專門分析台灣飲食障礙症的臨床現況,又適合民眾閱讀的書籍,少之又少。



      在眾多精神疾病當中,比起情緒方面的疾病,飲食障礙症涵蓋的層面較為複雜。大家可能比較理解什麼是情緒障礙、也逐漸認識情緒方面的疾病,但一般人不太能夠察覺飲食方面的行為異常。其實臨床發現,飲食失調和情緒障礙之間常有密切的關係,飲食障礙的病患多數有情緒困擾,也就是說,飲食障礙症患者經常合併有情緒方面的疾病問題。



      減重是否會造成憂鬱症,始終是醫學界熱門的研究及討論題目之一,甚至有學者提出「特別是體重仍在健康範圍內所進行的減重,後來演變成飲食障礙症者,其產生憂鬱症的現象可能會特別明顯」的假設。



      根據多年來治療飲食障礙症患者的經驗,我相當同意這樣的推測及研判。畢竟包括患者本身,國人對於「飲食障礙症」仍非常陌生。當身體發出不舒服的訊息,大家絕對不會在第一時間內聯想到飲食和情緒的關係,更不會主動向精神科求診,通常是在醫院其他科別的門診繞了好幾圈之後,找不到問題的答案,最後不了了之。這也是為何我常會思考「國內到底還有多少潛藏案例沒有被發現」的主因。



      本書將逐一分享臨床觀察與治療的心得,除了探討厭食症、暴食症,也將介紹較不為人知的嗜食症,和其他未分類的飲食障礙症。對於疾病的臨床表現、治療和預後也會詳加說明,因為一般人鮮少明確知道如何觀察疾病的線索,在知識不足、欠缺病識感的前提下,往往容易錯過治療的黃金時期。



      在寫書的同時,我要提出一項呼籲:若國內真有這麼多潛藏的飲食障礙症個案,那麼校園裡的相關預防推展,實在是刻不容緩的課題,必須及早建立合適的轉介治療管道,讓患者和家屬早日得到幫助。



    前言



    飲食障礙是身心疾病




      進食的愉悅,確實有紓解壓力、放鬆心情的效果。有些人遇到沉重壓力時,便透過「大吃」紓壓,長時間下來,體重便不自覺地攀升了。



      但另一方面,又經常被「肥胖有礙健康」的資訊提醒,心裡清楚「肥胖是不好的」。為什麼明知肥胖不好,卻難以停止靠大吃紓壓的行為?關於飲食與壓力、情緒之間,是否有什麼是我們應該知道卻不明白的事實?



      以下的幾個案例,都是由於生活形態的改變伴隨壓力增加後,主要因為過度進食導致體重明顯上升的例子。



      十五歲的玉芳(化名)正值青春期,上了國中之後,在升學壓力和父母的期望下,準備課業的時間增長,長期坐臥缺乏運動,又以吃零食當成是犒賞自己的方式,因此體重快速增加而導致肥胖。



      十八歲的家明(化名),身為大學新鮮人,第一次離家到外地求學,在陌生的環境裡,總是藉由大吃大喝來找尋安慰。高中原是游泳校隊選手的他,體能狀況很好,然而一旦停止集訓,加上三餐進食不正常,體重便突然暴增!



      三十三歲的啟祥(化名),是大夜班的上班族,養成與同事一起吃宵夜、或藉由吃來提神的習慣,不知不覺幾個月下來就胖了一大圈。



      四十二歲的子晴(化名),是家庭主婦,生活圈較小,遇到子女教養問題、夫妻相處問題時,無人可傾訴,心情一不好就邊看電視邊吃東西,來轉移不穩定的情緒。



      從以上的四個案例,我們不難看出,在壓力情境中,個案可能或不自覺地自己的情緒困擾,但是他(她)們共同都有不適切的飲食習慣,造成了肥胖的結果。

    ?

      從相關的追蹤研究來看,情緒與飲食兩者間有雙向的影響——患者心情不好的時候,會透過飲食來安慰自己,久而久之,每當處在壓力環境中,就以為吃了東西即可改善困擾中的難題,不自覺地養成了這樣的習慣,體重因此迅速上升。



      除了壓力的影響之外,媒體不斷播送「瘦才是美」的名模身影,使得暴露在這些資訊下的青少年,很容易造成飲食態度偏差的問題。他們一心惦記著不能吃油膩的食物,不要胖,胖不好;再加上同儕的影響,自信心低、敏感、固執又自我要求高的孩子,便可能發展出過度節食的控制體重行為,越來越瘦,以藉此獲取成就感。



      另外一種人,平日節食,但是無法長久,一遇到壓力、身體擋不住飢餓,便發展出暴食行為。但因為他們心裡還是怕胖,便用催吐或吃瀉藥的方法讓體重保持在正常範圍,但內心卻一直快樂不起來,也害怕和人交際。



      目前研究證實有飲食問題的人,容易有情緒問題外,也發現有飲食障礙的人容易有低自尊、低自信的問題,人際關係、身體問題和就醫頻率相對較多。當然,營養不良和肥胖都可能導致身體產生許多方面的狀況,所以飲食障礙是一個結合精神心理和身體多層面的複雜疾病。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