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在喜鬧之外提昇層次
在沒有繪本、或繪本不多的年代裡,我們從不擔心孩子不看文字書這個奇特的問題,因為文字書是我們能接觸到的最佳學習工具,而且也學習得很愉快。圖像彌漫整個世界後,文字先受到衝擊、接著又被懷疑、然後幾乎慘遭排斥,臺灣也不例外。在部分喜愛繪本者的鼓勵與推介之下,繪本席捲了臺灣課外閱讀輔導將近二十年之久,成為國小推廣閱讀的最佳利器。這些熱中者似乎忘了孩子國小畢業後,還得念國中、高中、大學。這些國小後的學習階段都必須回到純文字世界。
由於有這層體認,許多有心人便開始倡導帶孩子閱讀少年小說。這種構想是不錯的,早慧性的孩子有能力直接進入少年小說的美麗世界,但多數孩子還是得從簡入繁,橋梁書隨著成為帶孩子回到純文字世界的最佳工具,這幾年來橋梁書的蓬勃發展便是最好的說明。
橋梁書從校園故事出發,頗能迎合當代青少年的需求,但千篇一律的內容早就弄壞了小讀者的胃口。令人擔心的是,還有不少人沈迷於這類作品中,在喜鬧中過日子。有些出版社對於這種「輕」作品的未來極為擔憂,認為橋梁書的內容不應該如此狹隘,可以展現的主題可以延伸為對整個社會的關懷,讓小讀者身臨其境,懂得珍惜目前所擁有的,將小愛轉化為大愛,這也正是《小兵故事百匯系列》努力的方向。
細讀這一系列的童話故事,讀者會很訝異的發現,這些作品的內涵已不同於早期的橋梁書,頗具深度與廣度。生態、環保、養寵物、親人互動等當前人們關心的議題,都可以藉不同的寫實或奇幻的手法呈現,感人肺腑的情節給小讀者的衝擊是無法估計的。在精采故事的潛移默化下,他們學會了如何應對、如何開拓視野、如何展望未來。這些也正是出版者所期待的。空間的展延証明橋梁書不會早早消失,一段沿途盡是明媚風景的路依然擺在關懷孩子閱讀的有志之士的面前。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創系教授? 張子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