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 定價117.00元
  • 8 折優惠:HK$9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第六次大滅絕:不自然的歷史

第六次大滅絕:不自然的歷史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206156
伊麗莎白•寇伯特
黃靜雅
天下文化
2014年11月27日
127.00  元
HK$ 107.95  






ISBN:9789863206156
  • 叢書系列:科學文化
  • 規格:平裝 / 352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科學文化


  • [ 尚未分類 ]











      比爾•蓋茲(Bill Gates)2014年夏季六本推薦書單之一

      亞馬遜暢銷書總榜第七名

      亞馬遜「環境議題」排行榜第一名

      亞馬遜「生物演化」排行榜第一名

      亞馬遜「瀕危物種」排行榜第一名




      我們之前的世界是什麼模樣?我們未來又將留下什麼樣的世界?

      本書作者寇柏特試圖追查的,是一場正在進行中的大滅絕事件,

      並將這事件放進更寬闊的生命史背景脈絡中。

      這脈絡所呈現的是,在跌宕起伏中,生命極為堅韌,卻非永遠如此。



      《第六次大滅絕》藉由五種已消失的物種(乳齒象、大海雀、

      菊石、筆石、尼安德塔人)以及七種瀕危生物(珊瑚蟲、顆石藻、

      巴拿馬金蛙、鬼針游蟻、雙翼果、避光鼠耳蝠、蘇門答臘犀牛)的故事,來探討地球環境的變遷與人類的處境。

      當前的大滅絕事件,起因既不是天災(小行星撞擊地球)、

      也不是地變(龐大的火山爆發或冰河時期降臨),

      而是「一場可能由人類引起的大滅絕」!

      「在迫使其他物種滅絕的舉動中,」我們是否無心或短視,

      也「正忙著鋸掉自己所棲息的枝幹」?



    名人推薦



      王維賢? 中山大學海洋生物科技暨資源學系教授、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前任館長?? ?

      李家維?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特聘教授、《科學人》雜誌總編輯

      程一駿? 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教授、科學月刊理事長

      蕭語富? 石尚企業執行長、古生物化石修復專家

      ——具名推薦(依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寇柏特以很神奇的方式,

      將歷史和科學的線索編織在一起,

      她親臨現場(叢林、荒島、動物園)的報導,

      替科學研究成果與統計資料,賦予了活生生的意義。

      ——《國際商業時報》



      文風可親,充滿睿智與科學精確度,

      一拿起來閱讀,就不可能放下。——《出版人週刊》



      就像瑞秋•卡森的《寂靜的春天》,

      寇柏特的《第六次滅絕》注定成為定義我們這個時代的最重要書籍之一。——格雷恩(David Grann),《失落之城Z》作者



      雖然是討論物種的大滅絕,

      作者以縱古觀今的手法敘述物種如何利用適應及演化的方式存活下來,

      是一本保育生物學者必讀的科普刊物。——程一駿,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教授、科學月刊理事長



      地球史上的幾次大滅絕中,順勢由另一批強勢物種來主宰宇宙萬物。

      在最近的生態紀錄中,由人類所主導的生態環境裡,從破壞到保育,

      是維持生態中適者生存定律,還是過度掠奪資源的分配者所造成的,

      值得我們省思。——蕭語富,石尚企業執行長、古生物化石修復專家






    自序?? ??? ?懷有一份感恩之情



    第一章?? ?第六次大滅絕

    ——巴拿馬金蛙 Atelopus zeteki



    第二章?? ?乳齒象的臼齒

    ——美洲乳齒象 Mammut americanum



    第三章?? ?原始企鵝

    ——大海雀 Pinguinus impennis



    第四章?? ?菊石的運氣

    ——澤西碟船菊石 Discoscaphites jerseyensis



    第五章?? ?歡迎來到人類世

    ——曲折雙頭筆石 Dicranograptus ziczac



    第六章?? ?我們周遭的海洋

    ——藍笠螺 Patella caerulea



    第七章?? ?海上的熱帶雨林

    ——多孔軸孔珊瑚 Acropora millepora



    第八章?? ?森林與樹木

    ——輪葉雙翼果 Alzatea verticillata



    第九章?? ?旱地上的群島

    ——鬼針游蟻 Eciton burchellii



    第十章?? ?新盤古大陸

    ——避光鼠耳蝠 Myotis lucifugus



    第十一章?? ?犀牛超音波檢查

    ——蘇門答臘犀牛 Dicerorhinus sumatrensis



    第十二章?? ?瘋狂基因

    ——尼安德塔人 Homo neanderthalensis



    第十三章?? ?長了羽毛的東西

    ——智人 Homo sapiens



    誌謝

    資料來源

    延伸閱讀






    自序



    懷有一份感恩之情




      有人說,事情的開端往往難以捉摸。這則故事便是如此。故事得從大約二十萬年前,一種新物種的出現開始說起。此物種當時還沒有名稱(當時一切都沒有名稱),後來卻具有命名事物的能力。



      如同任何新生物種,此物種的地位並不穩固,數量甚少,且範圍局限在非洲東部的一小塊地區。起初,族群數量慢慢增加,但後來很可能再度減少——有人認為幾乎是災難性的,減少到只剩數千對而已。



      此物種的成員並不特別敏捷或強壯、或很會繁殖,然而他們格外機智靈巧。他們逐漸往各地推進,迎向不同氣候、不同天敵與不同獵物。任何棲地或地形的尋常限制,似乎都阻擋不了這個物種。他們越過河流、高原、山脈,在沿海地區採捕貝類,在內陸深處獵殺哺乳類。不管在哪裡定居,他們總是能適應並創新。他們來到歐洲,遇見和他們極為相似、但比較矮壯,搞不好更頑強有力的生物,這種生物住在這片陸地上久得多。他們和這種生物混種繁殖,然後,藉由各種手段,把這種生物殺光。



      這場事件的結局,後來成為一種示範。此物種擴張範圍時,遇到比他們大二倍、十倍、甚至二十倍的動物,結局莫不如此;不管對方是巨大的貓科動物、高大的熊,或大象一樣大的烏龜、站立起來高達五公尺的樹懶。這些體形碩大的物種更強而有力,而且往往更兇猛。但是牠們繁殖得很慢,於是遭到徹底消滅。



      雖然是陸生動物,我們這個向來很有創造力的物種,卻越過了海洋。他們到達的小島上住著演化的異數:生的蛋長達三十公分的鳥、像豬一樣大的河馬、還有巨大的石龍子。這些生物習慣隔絕孤立,沒有能力對付新移民、以及他們的同路夥伴(多半是鼠類)。這些生物有很多也屈服了。



      這樣的過程三不五時發生,持續好幾千年,直到此物種(不再那麼新了)幾乎散播至地球上的每一個角落。此時,許多事情幾乎一下子同時發生,讓已自稱智人(Homo sapiens)的人類,以空前的速率繁衍。單單一個世紀裡,族群數量便翻了一倍;接著又翻倍,再翻倍。



      廣闊的森林被夷為平地。人類刻意這麼做,是為了要養活自己。不那麼刻意的,他們將好些生物從某大陸遷移到另一個大陸,因而重組了生物圈。



      同時,某種更怪異且更重大的轉變正在進行中。由於發現地底下的能源儲藏,人類開始改變大氣的組成。接著又改變氣候,改變海洋的化學成分。有些動物、植物藉著遷移來調適。牠們爬到山上,往極地遷徙。但是有很多物種發現自己已無處可去——起初是幾百個物種、然後是成千上萬個物種、最終可能有幾百萬個物種。物種滅絕率飆升,生命的織構也改變了。



      以前從來沒有生物用這種方式改變地球上的生命,然而,倒是發生過可堪比擬的事件。在遙遠的過去,非常非常罕見的,地球曾遭受極為離奇的變化,以致於生命的多樣性驟減。這些年代久遠的事件當中,有五次非常慘烈,足以使它們自成一格:就是所謂的五大滅絕事件(Big Five)。在似乎是驚人巧合的情況下(但或許完全不是巧合),這些事件的歷史被還原的同時,人類也逐漸領悟到,他們正在引發另一次滅絕事件。要說這次事件會不會達到五大滅絕事件的規模,目前還言之過早,但已有人稱之為第六次大滅絕。



    追蹤十三種具有象徵意義的物種



      無論如何,我決定要來說說第六次大滅絕的故事。故事分成十三章,每章追蹤一種具有某方面象徵意義的物種,如美洲乳齒象、大海雀、於白堊紀末跟恐龍一道消失的菊石(ammonite)。



      最前面幾章提到的生物,都已經消失了,本書這部分大多是關於過去的大滅絕,以及發現這些事件的扭曲歷史,這得從法國博物學家居維葉(Georges Cuvier, 1769-1832)的作品開始說起。



      本書的第二部分,差不多發生在當前——在日益支離破碎的亞馬遜雨林、在迅速暖化的安地斯山脈坡地、在大堡礁的外圍地區。我之所以選擇這些特定的地點,是基於新聞工作者常見的理由:那裡有研究站,或是因為有人邀請我跟著考察團隨團採訪。諸如此類目前正在發生變化的領域,我幾乎每處都去過,並且在適當的導引下,發現變化的跡象。有一章涉及某種相繼死亡的事件,或多或少發生在我家後院(很可能也發生在你家後院)。



      如果滅絕是個令人害怕的話題,大滅絕更是令人驚恐萬分。但是大滅絕也是一個令人著迷的話題。在以下的篇幅裡,我試著表達大滅絕事件的一體兩面:對於所學事物的興奮,以及恐懼。但願讀者看完本書之後,對於我們生活其中的非凡當下,能懷有一份感恩之情。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