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 定價117.00元
  • 8 折優惠:HK$9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貪官腐事年年有,民初北洋特別多:《民國政史拾遺》與《民國十年官場腐敗史》合刊

貪官腐事年年有,民初北洋特別多:《民國政史拾遺》與《民國十年官場腐敗史》合刊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5729387
劉以芬
獨立作家
2014年11月17日
107.00  元
HK$ 90.95  






ISBN:9789865729387
  • 叢書系列:Do歷史
  • 規格:平裝 / 262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Do歷史


  • 人文史地 > 中國史地 > 朝代史 > 民國


















    兩冊民初貪腐事

    一本合刊千古奇





    劉以芬和《民國政史拾遺》/蔡登山

    自序



    民國政史拾遺

    一、宋教仁一死所關

    二、十六議席取得議長

    三、議長原來是閣員長官

    四、袁世凱大有造於岑春?

    五、袁世凱之欺人語

    六、袁世凱帝制運動之開始

    七、袁世凱無如梁任公何

    八、湯濟武之豁達語

    九、反袁派長期計畫

    十、馬廠起義與梁湯

    十一、徐樹錚排斥進步黨

    十二、進步黨失敗原因

    十三、研究系之來龍去脈

    十四、新國會選舉醜劇

    十五、另一曹錕賄選案

    十六、鄭孝胥拒入段閣

    十七、進步黨與段祺瑞之凶終

    十八、馮國璋失敗原因

    十九、徐世昌操縱時局

    二十、皖系何以失敗

    二十一、湯化龍與劉崇佑

    二十二、湯濟武先生之被刺

    二十三、黎元洪與法統問題

    二十四、雙十節就職之三總統

    二十五、國會之雙包案

    二十六、民八國慶日之福州

    二十七、薩鎮冰與張作霖

    二十八、林宗孟論自殺

    二十九、談聯省自治運動

    三十、賄選與賄不選

    三十一、馮玉祥之倒戈

    三十二、國會壽終正寢

    三十三、段祺瑞晚年舐犢

    三十四、林建章殺楊砥中

    三十五、又一直皖戰爭

    三十六、曾毓雋幸脫虎口

    三十七、吳佩孚不與馮玉祥妥協

    三十八、奉軍侵略東南之失敗

    三十九、林宗孟與郭松齡

    四十、直吳再起與法統尾聲

    四十一、林白水死於腎囊

    四十二、記張宗昌

    四十三、吳佩孚汀泗橋之敗

    四十四、日人炸死奉張之真因

    四十五、孫傳芳自致敗亡

    四十六、馮玉祥終自食其果

    四十七、張學良誘殺楊宇霆

    四十八、東北易幟與國民政府統一



    民國十年官場腐敗史

    一、公府

    二、國務院

    三、外交部

    四、內務部

    五、財政部

    六、陸軍部

    七、海軍部

    八、司法部

    九、教育部

    十、農商部

    十一、交通部

    十二、參謀部

    十三、將軍府

    十四、審計院

    十五、京師員警廳

    十六、平政院

    十七、督軍署

    十八、省公署

    十九、大理院附總檢察廳

    二十、交涉公署

    二十一、教育廳

    二十二、稅務處

    二十三、財政廳

    二十四、實業廳

    二十五、蒙藏院

    二十六、各關監督署

    二十七、道尹署

    二十八、鹽務署

    二十九、縣知事署

    三十、貨稅所統捐局

    三十一、全國煙酒公賣局

    三十二、高等審檢地方審檢廳

    三十三、地方員警廳水上警廳各縣警佐附

    三十四、文官高等懲戒委員會

    三十五、警備隊

    三十六、鹽運使署

    三十七、國史館(各省通志局附)

    三十八、造幣廠

    三十九、步軍統領衙門

    四十、全國水利局

    四十一、幣制處

    四十二、清史館

    四十三、官場百弊補遺

    四十四、官場百弊有引觀渡閒人






    自序



      民國締造之初,事變迭起,民無寧日,歷十餘年而未已。窮源竟委,根事實而為記載,奮直筆以定功罪,使後之人有所取鑒,誠修史者之所有事。然其中人事浩繁,或隱秘而難鉤其玄,或錯綜而莫提其要,益以世論紛紜,各阿所好,是非真偽,尤易混淆,操觚者輒引為病。余才力淺薄,不敢以馬、班自任,惟其時適旅居舊都,又廁議席,秉筆政有年,於政黨之離合鬥爭、國體之存亡關鍵、當局之便私毀法、武人之交哄自亡,或曾躬歷其間,或出朋儕告語,或經多方探訪,稍能洞其底蘊而明其真象。暇輒略按年月,拾其片鱗隻爪,為外間所未深悉者,拉雜而紀存之,並以己見加以剖析論斷,即間涉私人軼事,亦必取其直接間接與政治有關者,自民國二年訖十七年,得六萬餘言。見者多謬加贊許,謂足供修政治史者之參證,而以成書刊佈相勸勉,爰徇其意,將原稿略事修正,匯付剞劂。原名《宋荔山房隨筆》,以空洞不足以昭內容,乃改用今名,其署為上冊者,以十七年以後所收材料方在整理,謀續布也。惟自揣聞見有限,掛漏舛誤,恐所難免,尚望世之博雅君子不吝指正,幸甚!



    民國四十三年一月於臺灣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