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 定價127.00元
  • 8 折優惠:HK$101.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史托納

史托納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8856035
約翰•威廉斯
馬耀民
啟明出版
2014年11月01日
117.00  元
HK$ 99.45  






ISBN:9789868856035
  • 規格:平裝 / 520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文學小說 > 翻譯文學 > 美國文學

















      美國小說家約翰•威廉斯在1965年出版了《史托納》。它近十年在歐美各國重新出版引起極大的迴響,本書是原作出版近五十年後唯一的中文譯本。



      《史托納》的主人翁威廉•史托納於十九世紀末出生在美國密蘇里州的一個貧窮務農家庭中。他父親送他到密蘇里大學學習農業經營,但他卻意外愛上了與貧瘠農地天差地遠的英國文學,後來甚至成為了一位學者。不過,年復一年,史托納的生活遭遇一件又一件的挫折:脫軌的婚姻、父母的衰敗、家庭的暴力、愛女生命的消蝕,以及一段轉瞬即逝的燦爛愛情。淡薄堅忍的氣質,如何面對生命的種種衝擊?史托納在他不斷向自己內心追求的過程中,重新探索了純樸祖先們傳承下來的理智德性與靜默隱忍的力量。這些力量伴他面對一生無法逃避的孤寂。



    名人推薦



      若是單純把《史托納》的故事條列出來,聽起來可能感覺晦暗乏味,而且有點太過悲傷。但事實上,約翰•威廉斯把史托納的小小人生寫成了一部非常非常美麗的小說。



      它像其他偉大的文學一樣,揭示了某種人類的真實。它的文句並不華麗,反倒像是一片玻璃,你可以直接看透它,看到它揭示的真實。



      這是本絕佳的暑期讀物,不論在旅館的房間,或是在沙灘上,它都會在讀者心中茁壯成長。《史托納》對於每一位喜愛文學的讀者都會是一個不平凡的發現。──伊恩•麥克伊旺�英國知名小說家,毛姆文學獎及布克獎得主(BBC廣播)



      這是一本單純關於一個人求學並成為教師的小說,但它也是一本每個人一生中難得能遇到、令人神魂顛倒的小說。 ──湯姆•漢克�美國著名演員(時代雜誌)



      如果說這部小說有一個中心思想,那必然是關於愛,各種不同形式的愛及各種摧毀它的力量。 ──約翰•麥格翰�愛爾蘭知名小說家



      一部完美的小說。流暢的故事闡述和優美的文筆深深感動讀者,令人停止呼吸。──莫里斯•狄克斯坦�英國文學教授(紐約時報)





    引言 by 約翰.麥格翰

    史托納

    譯者後記






    引言



      約翰•威廉斯在他這本有關大學生活及個人心靈與思想的經典小說裡的第一頁,便直接了當地說出了主角所給人留下的印記:「史托納的同事在他生前並沒有特別敬重他,現在已很少提起他了;對老一輩的同事來說,他的名字提醒了他們終將到來的結局;而對稍微年輕的一輩,他的名字只是一種聲音,這種聲音無法召喚起他們的歷史感,或與他們自身或事業有任何關連的身分認同。」威廉斯以質樸的散文體,以似乎毫不費力的功夫勾勒出不同層次的思想與感受,把史托納以及與他相關的種種──時間、地點、人──活生生地帶到人世間,以推翻人們對他所做的隨便的、世俗的判決。他冷冽、清晰的思辯能力隱藏起寫作的熱情。



      史托納的出身與他父母所耕作的土壤一樣卑微。開始的時候他們的生命力不比他們的黏土頑強多少,但在生動的場景裡,就如他們參加兒子與銀行家女兒的婚禮時所展現的與生俱來的尊嚴與溫順,便顛覆了人們的刻板印象,而小說的結尾,史托納似乎也習得他們緘默與隱忍的力量。



      史托納是獨子,雖然是讀書的料,但是除了要繼承他已開始幫忙耕作的土地以外,並沒有多大的願景。一個辛苦工作後的晚上,他父親說,「上星期農業顧問來過……說他們在哥倫比亞的一間大學新成立一個學院,叫做農學院,說你該去唸。」



      在大學時期他到附近媽媽的表哥的農莊裡打工來支付食宿。那是最陽春的寄宿,工作則是沈重與無情的,但是他堅忍地撐過去,就如同他熬過大學裡與科學相關課程。「他對土壤化學的興趣普普通通……不過最困擾他、最讓他感到憂慮的莫過於必修的英國文學史。」



      阿契•史隆教授改變了他的一生。他放棄科學,開始攻讀文學。在這位導師的鼓勵下,他留在大學裡,一邊在表親的農莊做苦工,一邊攻讀碩士學位。畢業典禮當天父母遠道而來,他試圖告訴他們他不再回到農莊去。「如果你認為要留在這裡讀你的書,那便是你該做的事。」在那動人的一幕結束前,他爸爸做了這樣的結論。



      小說隨之客觀描述這位助理教授在大學圍牆內的平凡事業:他的教學、他的閱讀與寫作、他的友誼、他與一位理想化的女人談戀愛、他婚後對此人緩慢而痛苦的了解、他溫柔順從的女兒如何成為妻子的戰場。婚姻之外,史托納與一位年輕講師的戀情也糾纏在充滿怨恨與報復性的校園鬥爭中。



      這段牽涉兩位高知識份子的戀情被以罕有的精緻技巧刻畫得栩栩如生。健康的肉慾追尋背後是他們立足的危險景地,這個局面在他們發現這個光輝的新天地時便已是如此。「他們現在所過的生活是他們從來沒有想像過的。他們從激情發展到性慾,到最後從性慾發展出一種持續更新的情感。」他們研究、聊天、玩耍。「他們學到可以在一起而不說話,也習慣了寧靜。」他們不只在彼此之間尋得樂趣,還尋得意義,這被作者以戲謔和親切的反諷刻畫出來。「就像所有的情人一樣,他們談論很多關於自己的事,彷彿要透過這種方式來了解這個成就了他們的世界。」



      這段戀情除了作為整個故事情節的一環以外,更重要的是在史托納黑暗的婚姻生活中,它是一道光芒,照亮一個願景,強烈暗示一種可能的幸福。



      史托納的妻子是一個典型人物,在美國文學不同的感性作家,如?尼爾、田納西•威廉斯、福克納、史考特•費茲傑羅,等的作品中都可以看得到──美麗、不穩定、受過教育而遵守特權階級的規範──但這種妻子的典型從來沒被如此無情地揭露:她能接受教育的前提是她得以被保護,使人生中醜惡的事件不會干擾她的生命;她能接受教育的前提,是除了當一個優雅的、成功的、被保護的飾品之外,她再沒有其他的任務了,因為她屬於一個視保護為神聖任務的社經階層……她的道德教育,不論是在學校學的或是在家裡教的,都是負面表列的思考方式,立意在於禁止,而且幾乎都是和性有關的。然而,性慾一環是間接習得的,而且是不被認可的,因此它充斥在她不同層面的教育裡,其能量大部份來自隱性的、說出口的道德力量。她瞭解在未來她對丈夫有一份責任,而且她必須要完成它……她的刺繡十分精巧但無實用價值,她會用水彩渲染出霧茫茫的風景畫,她彈鋼琴的指法精準卻有氣無力。她對自身的身體機能不甚了解,她一生中沒有一天獨自照顧過自己,也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有可能要對另外一個人的幸福負責……威廉•史托納現在已闖進這塊私密的領域。」



      他們的婚姻基礎不是對彼此的了解,或彼此的共通性,而是性慾。他們性生活不協調是以一般戀人之間純潔的深刻情感,作為描寫的藍本。



      他回到房間時,伊迪絲已經在床上了,被子已拉到下巴的位置。她的臉朝上,閉上眼睛,眉頭微皺,使眉心現出一道折痕。伊迪絲彷彿已經睡著了一般,史托納安靜地褪去衣服,躺到她身旁。他伴著體內的慾望躺了好一陣子,但是這慾望已是無關重要,只屬於他個人。他對伊迪絲說話,彷彿要為他的慾望找一個港口,她沒有回應。他的手觸及輕薄的睡袍下他渴望已久的身體,在她身上撫摸著,但她一動也不動。他再次在寂靜中喚她的名字,然後笨拙卻溫柔地伏到她身上。當他撫摸她柔滑的大腿時,她猛然把頭轉開,提起手臂蓋著雙眼,之後沒發出一點聲音。



      當她決定要小孩後,她的性慾變得非常暴力,但懷孕後便完全停止。女兒在出生後,成為母親內在的混亂,以及對史托納憎恨的焦點。如果這個角色刻畫有瑕疵,那就是她的無情,然而這是基於某種清晰的了解,因此我們接受如此的刻畫,僅視之為事實,就正如史托納的婚外情會被視為一種本該如此的事件。



      在很多次要角色的刻畫上,作者的筆觸也是同樣精確,對人物心理的觀察也同樣敏銳:「就像很多男人一樣,他認為他的成功並不圓滿,他有一種不尋常的虛榮感,對自己的重要性極度著迷。他每十到十五分鐘會從背心的口袋裡掏出一隻金錶,看一看,然後點點頭。」史托納的朋友中,才華橫溢的大衛•馬斯達表達了作者對大學的某些觀點,他參加一次大戰而在法國陣亡。入世的歌頓•芬治戰後夾著戰功回到大學,步步踏上文學院院長的職位。儘管芬治有時候會被激怒,但他一直是史托納在大學裡的忠實盟友,也是他的守護者,史托納一生擁有這份純潔的友誼。我們也見證史托納的導師阿契•史隆日漸衰竭,及其替代者訶力斯•羅麥司的崛起,並成為史托納難以和解的敵人。在一本充滿鮮明角色的小說裡,訶力斯•羅麥司是最複雜的一位。部分衝突性的場面的張力幾乎讓人難以忍受。《史托納》也是一部有關工作的小說,農莊裡艱苦不屈的工作、在一段毀滅性的婚姻中生活、在一個破碎家庭裡以隨時準備妥協的耐心撫養一位女兒、對大部分反應遲鈍的學生講授文學。作者能成功地戲劇化這些幾近不可能的素材,可說是一項小小的奇蹟。



      在一次罕有的訪談中,作者這樣看待史托納:



      我認為他是一個真正的英雄。很多人讀了小說後認為史托納竟有如此悲哀與糟糕的一生。我認為他的一生極為美好。他的一生比別人都好,這是毫無疑問的。他做他想要做的事,而且對所做的事懷有感情,他認為他所做的事有其重要性。他是重要價值的見證人……對我來說,小說的重點在於史托納對工作的觀念。教書對他來說是一個工作──這是就美好而且可敬的層面而言。他的工作賦予他特殊的身分認同,並成就了他……他對工作的愛才是重點所在。如果你愛一樣東西,你會去了解它;如果你了解它,你會學得很多。缺乏愛就是壞老師的定義……你不會知道你的所做所為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我想這總結了我在《史托納》中想要掌握的。你必須要保有信仰。重點是要讓傳統繼續運作,因為傳統就是文明。



      約翰•威廉斯有四本著名的小說,《只有夜》、《史托納》、《屠夫渡口》、《?古斯都》,而《?古斯都》則為他贏得一九七三年度的美國國家圖書獎。他也曾出版兩本詩集,及一本古典詩集《英國文藝復興詩歌》。四部小說之所以引人入勝不僅因其風格迥異,更因其不同的故事背景。除了清晰的散文風格外,各部小說沒有相似的地方,使人容易認為是不同作者的作品。在威廉斯接受布萊恩•伍力的長篇而迷人的訪談中,(我前面已引用過論及史托納的部分),我們可以清楚了解四部小說之中,就屬《史托納》最個人化,因為它與約翰•威廉斯的生命與事業有著最密切的關係,儘管它並不具自傳色彩。該次採訪在一九八五年進行,剛好是他從工作了三十年的丹佛大學英文系教授一職退休的時候。接近訪談的尾聲時,他埋怨大學教育偏離了原來的純粹學術研究的本質,(其後果難以預測),並朝向一種純粹功利的、講求效率的、以解決問題為原則的教育模式。此現象同時出現在文科和理工科系,彷彿任何事都可以下定論,都可以量化。然後,威廉斯更明確地埋怨文學教育,以及對文本觀念的改變,「彷彿一部小說,或一首詩是要被研究,被理解,而不是被體驗。」伍力後來開玩笑說,「換句話說,就是要被評注的」,「是的,好像是解迷一般。」最後,伍力再次暗示,「文學不是寫來讓人娛樂的嗎?」威廉斯回答,「絕對是啊。我的天,無趣的閱讀是很愚蠢的。」



      《史托納》有非常高層次的娛樂性,威廉斯將其形容為「逃回現實」而且苦與樂兼備。清晰的散文本身就是純粹的樂趣。威廉斯把故事背景設定在他的前一個世代,讓小說本身所產生的距離感不僅在於其明確和智慧,更在於其冷靜地把辛辣的素材戲劇化。一所大學裡的小小天地延伸至戰爭與政治、經濟大衰退和千百萬「曾經抬頭挺胸忠於自我的人」,以至全人類。



      如果說這部小說有一個中心思想,那必然是關於愛,各種不同形式的愛及各種摧毀它的力量,「那並不是一種靈,或者是肉的激情;相反地,它是一種包含了靈與肉的力量;更具體地說,它彷彿僅僅是一種愛。」──約翰•麥格翰





    其 他 著 作
    1. 史托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