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一
法學研究,向來以學說理論的探討為主,著重於法律應然面的討論。法學研究所重視者,經常為體系構成、概念說明、邏輯分析及價值判斷。對於醫療糾紛產生的法律爭議,我國多數學者研究方法,依據上述法學傳統,對於告知後同意法則、過失概念或損害賠償等,徵引國內外學說及判決,檢討醫療事故的具體解決方法。
然而,醫療糾紛解決機制的立法論,不僅需要體系架構的建立及法律概念的澄清,更需要對社會上實際發生的法律現象,進行整理分析,釐清問題之所在,始能「對症下藥」。此項工作,有賴於法律實證分析的進行,以發現真實,提出解決途徑。
此外,傳說中的醫療糾紛現象,如醫療事故的天價賠償、醫師經常被判刑入獄、醫療鑑定都是醫醫相護等說法,是否確實存在,亦有賴於法院判決的實證分析,始能確實掌握。
由於法律實證分析耗時費事,往往超越一般人所能負荷,國內進行法實證研究者,仍屬少數。本書作者吳俊穎教授及其團隊,多年來投入大量人力與精神,就臺灣過去二、三十年來法院的判決資料,進行系統性整理與統計分析,就民事訴訟的損害賠償、刑事責任的過失歸責、民事訴訟與刑事訴訟對醫療糾紛解決的衝擊、醫療鑑定的應用等,經由實證研究,均有嶄新的發現。研究結果經常令人驚艷,而有異於「通說」的發現,讓讀者興奮、研究者深思。
本書研究成果豐碩,在學術上及實務上均有重大貢獻,可以讓未來的研究者,藉由本書實證研究發現的事實,檢討過往的見解,並以本書的研究成果為基礎,進行新的實證研究,傳承過去經驗,發現未來趨勢。
本書開創醫療糾紛實證研究的先河,必然成為往後學者與立法者重要的參考著作,在此不僅對吳俊穎教授及其團隊表示敬意,並誠摯推薦本書,相信讀者必能藉由本書深刻瞭解臺灣醫療糾紛問題之所在,及未來應有的解決方向。
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教授
臺灣大學醫學院社會醫學科合聘教授
臺灣大學學務長
陳聰富
2014年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