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 定價127.00元
  • 8 折優惠:HK$101.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簡明刑法總則(三版)

簡明刑法總則(三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8986664
黃仲夫
元照出版
2014年9月01日
200.00  元
HK$ 180  






ISBN:9789868986664
  • 叢書系列:刑事實體法
  • 規格:平裝 / 580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刑事實體法


  • 社會科學 > 法律 > 刑法











      初學法律之人,對於「刑法總則」的艱澀常心生困惑,對於理論學說的支離紛繁,也往往無從駕馭;為使初機者能樂於親近,本書儘可能避開煩瑣的學理之爭,也儘量剔除枝蔓,而以言簡意賅的方式循序導進,除提綱挈領的體系架構說明外,另輔以「表解分析」、「問題研究」、「實例解題」等,以減少學習障礙,如此,或可若網在綱,而得入門刑法之樂。 





    前篇 緒論�5

     第 一 章 刑法的基本概念 �7

     第 二 章 刑法謙抑思想及基本原則�25

     第 三 章 刑事立法例�45

     第 四 章 刑法的適用與解釋方法�67



    上篇 犯罪論�103

     第 五 章 犯罪的概念及犯罪論的體系�105

     第 六 章 構成要件該當性�115

     第 七 章 違法性�195

     第 八 章 有責性(責任、罪責)�249

     第 九 章 犯罪行為階段論—未遂犯�277

     第 十 章 犯罪參與論—正犯與共犯�313



    中篇 競合論(罪數論)�383

     第十一章 犯罪的單複與競合�385



    下篇 刑罰論�443

     第十二章 刑罰論�445

     第十三章 刑罰之適用�471

     第十四章 刑罰之易科及折抵�507

     第十五章 緩刑與假釋�521

     第十六章 刑法上之時效�541

     第十七章 保安處分�551










      人與生俱來的無始貪、瞋、癡,製造了世間無窮無盡的「惡業」。惡業之為重而侵及生活利益者,不得不思有所對應,此或即世間刑法產出的緣由?而從犯罪與人的本性看,萬般歸元,人性,善乎?惡乎?不善不惡乎?趨利避害乎?羊乎?狼乎?這關係到七情六欲的流向。而世間之所以需要「規範」,追根究柢,或許因為,我們人是一種緊張地擺動於「神性」與「獸性」之間的存在?過去如此,現在如此,未來恐怕還是如此!



      古往今來,刑法係規定「犯罪」與「刑罰」的人類社會生活規範,凡以規制犯罪構成要件與其法律效果為內容的國家法律屬之。時至近世,刑法內容一析為二:一曰「總則」,一曰「分則」。「總則」著重於一般犯罪成立重要基礎因素及其理論,在於揭示有關犯罪行為的本質,以及刑罰與保安處分制度的共通適用原則。而「分則」,又稱「各論」,有似「犯罪制裁總目錄」,在於宣示各種犯罪行為的態樣,並釐定各種犯罪類型所附刑罰的種類及其範圍。



      傳統中國刑律並無嚴格區分「總則」與「分則」,自繼受歐陸刑法的《欽定大清刑律》(1911)以來,經民國初元的《暫行新刑律》、民國十七年的「舊刑法」,以迄二四年的現行刑法,乃有此區劃,主要係為符合立法技術的需要。蓋互為經緯,其文相表裏而義實相貫串。關於犯罪與刑罰一般原理原責的闡發,乃「刑法總則」所應從事者,是本書所要討論的對象。至於各種犯罪類型所,或作法條詮釋,或援引學說、實務見解,藉以申明其體系內容者,是屬「刑法分則」的任務。



      目前,「刑法總則」於大學法律系通常開設在「大一課程」,初學法律之人,對於此一科目的抽象艱澀常心生困惑,面對紛繁的理論學說,也往往無從駕馭;為使初機者能樂於親近,本書儘可能避開煩瑣的學理之爭,也儘量剔除枝蔓,而以言簡意賅的方式循序導進,除提綱挈領的體系架構說明外,另輔以「表解分析」、「問題研究」、「實例解題」等,以減少學習障礙,如此,或可若網在綱,而得入門刑法之鑰。



      本來,人文社會科學就沒有所謂的「絕對答案」,翻開一部近百年刑法史,眾家爭鳴的情景斑斑可考;為求通達,本書並不強求記憶獨門見解;為求簡要,所以不作嚴謹學術寫作規範的引註。不過,刑法終究有其嚴密的邏輯思維與完整的體系架構,基本功底的養成自是萬萬不可或缺的;而本書的主要用意不在深刻的學理探討,在於應世致用,為此,大凡有所論述,比較傾向於學界通說及實務見解,此或權宜之道也!



      其實,本書衍自拙編《刑法精義》的前半部,並非純學術性的教科書,而係為教學之用的「講義式」彙纂;鑒於近些年來,刑法迭經修訂,乃依新修條文,詳加整編,增益原所缺漏者,但盼「書隨法轉」,而有助於莘莘學子的進學修業,如此而已!




      黃仲夫 謹識

      二○一四初秋

      於外雙溪犁齋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