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政治秩序的起源(上卷): 從史前到法國大革命

政治秩序的起源(上卷):

庫存=1
將於1個工作天內出貨
9789571360652
法蘭西斯.福山/著
黃中憲,林錦慧
時報出版
2014年9月22日
193.00  元
HK$ 164.05  






ISBN:9789571360652
  • 叢書系列:NEXT系列
  • 規格:平裝 / 576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NEXT系列


  • 社會科學 > 政治 > 概論

















      這是一本權威性的作品──《華爾街日報》

      本書是這個時代的重大成就──《紐約時報》

      鮮少談政治理論的書能讓人愛不釋卷,但本書做到了──《經濟學人》


      

      沒有優質國家,就沒有優質民主!



      若是代議制度失靈、民選總統無力回應民眾需求,國家機能即陷入危機!這是民主政治發展的難題,唯有回顧歷史源頭,尋找政治秩序的起源,才能在本質上得到解答。

      

      東歐共產瓦解前夕,因發表〈歷史的終結?〉引發全球熱烈討論的政治思想家法蘭西斯.福山,二十餘年後出版新作《政治秩序的起源》,為我們分析今日政治機構如何從歷史中發展而出?政治制度怎麼形成?為什麼有些國家成功,有些國家瓦解?

      

      福山認為,縱然自由市場、有活力的公民社會、自發性的群眾智慧,都是民主重要的成分,但都無法取代一個強健、階層分明的政府。民主建制的存在,並不是評斷某國治理好壞的有力依據,未能兌現承諾,才是政治制度面臨的最嚴峻挑戰。

      

      《政治秩序的起源》是一本探討政治衰敗的過程,與政治建制的歷史起源之書。福山透過人類學、社會生物學、演化心理學、經濟學、政治學與國際關係等跨學科研究,以政治發展三元素:國家建造、法治與可問責政府,從人類的靈長目祖先黑猩猩談起,依次講述人類部落社會的出現,第一個現代國家在中國的形成,法治在印度和中東的開始,直到法國大革命前夕,可問責政府在歐洲的發展,力圖建立一個理解政治制度演化的宏大框架。在紛亂、迷惘的當代台彎政治,此書無疑是一劑強心針!



      獲獎記錄

      《紐約時報》最受注目好書

      《環球郵報》最佳好書

      《克科斯書評》非文學類最佳書籍

      

    本書特色



      •享譽全球巨作《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作者福山教授最新著作。

      •《紐約時報》最受注目好書、《環球郵報》最佳好書、《克科斯書評》非文學類最佳書籍。

      •跨學科研究,從人類學、社會生物學、演化心理學、法律制度、經濟學、政治學與國際關係等跨學科研究,綜覽人類政治發展。  

      

    【專業推薦人】




      台大政治學系教授

      陳思賢審訂�導讀

      中研院院士、台大政治學系教授

      朱雲漢

      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會長

      楊永明

      

    【重要媒體讚譽】



      《衛報》(TheGuardian)

      《紐約客》(TheNewYorker)雜誌

      《紐約時報》(TheNewYorkTimes)

      《華爾街日報》(TheWallStreetJournal)

      《經濟學人》(TheEconomist)

      《克里夫蘭誠報》(ClevelandPlainDealer)

      《舊金山紀事報》(SanFranciscoChronicle)

      《新聞週刊》(Newsweek)

      《華盛頓郵報》(TheWashingtonPost)

      《高等教育紀事報》(TheChronicleofHigherEducation)

      《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Weekly) 



    名人、媒體推薦語



      「本書述及之範疇驚人,除了對一些歐洲國家,如英、法、?、丹麥、西班牙、俄羅斯等之政治史作了描繪,也對非西方的回教世界、印度與中國歷史詳加回顧,它的知識性助益自不待言。讀完後我們好像短時間內某種程度鳥瞰了世界文明史,而且又有幾項精彩的結論可供反思咀嚼。更刺激的是,這一切都還只是為了將要問世的〈下卷〉暖身。」──陳思賢,台大政治學系教授

      

      「福山於本書點出重要議題:當今眾多社會已經穩定進入民主政治,但為何還有許多國家堅持採用集權政體?」──《衛報》(TheGuardian)

      

      「《政治秩序的起源》展現高度的抱負與可讀性。」──《紐約客》(TheNewYorker)雜誌

      

      「本書胸懷大志、旁徵博引、具有強烈說服力,無疑的,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重大成就,福山更是領先群倫的公共知識分子。」──《紐約時報》(TheNewYorkTimes)

      

      「本書全面審視人類的行為,及產生的政治現象。是一本具有權威性的作品,呈現作者的博學與非常自信的意圖。」──《華爾街日報》(TheWallStreetJournal)

      

      「令人興奮的作品!作者福山的學識淵博,他旅行中國、印度、伊斯蘭世界與歐洲各個地區,尋找優質的政治秩序,分析如何與為何有些國家能出現優質政治秩序,其他國家卻失敗了……曾經提出『歷史的終結』的福山,具有大視野的格局,但對於能啟迪人心的細節,他也能精準掌握。鮮少談政治理論的書能讓人愛不釋卷,但《政治秩序的起源》做到了。」──《經濟學人》(TheEconomist)

      

      「政治理論家福山的這本新作,其重要成就等同於盧梭、洛克等極具影響力思想家的作品,本書在道德哲學與經濟學的地位,與羅爾斯的《正義論》、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沈恩的作品相較,亦不遑多讓……這是一本具有洞察力的巨作,在弊端連連的政治環境裡,我們可以透過本書得到鼓舞。」──《克里夫蘭誠報》(ClevelandPlainDealer)

      

      「從各方面而言,福山都是這個大議題的最佳導言人。他可以用通俗的語言,透過讀者熟知的歷史、哲學與社會理論,講述複雜、專業的政治制度。福山是一位具有魅力的作者,他以散文的筆調,佐以深刻的觀察與發人省思的比喻……更重要的,福山這本書可以幫助我們認清:為什麼如此多國家無法形成強權體制,而法治與責任政治才是和平、富裕國家的保障。」──《舊金山紀事報》(SanFranciscoChronicle)

      

      「福山的敏銳本能,讓他無可避免地觸及世界各地的地緣政治戰略……他證明了,自己是當代最暢銷的政治學家作者。福山這本登上暢銷排行榜的新書:《政治秩序的起源》,試圖解釋人類如何超越宗族政治的緊密關係,進入組織化的政治社會……他的新作論述不僅涵蓋政治與哲學,還包括生物科技和充滿火藥味的概念:人性。」──《新聞週刊》(Newsweek)

      

      「誓言『重振失去的傳統』的福山,是屬於維多利亞時代的人。在《政治秩序的起源》一書,他以全球政治為題,從黑猩猩講起,解釋五萬年前開始發展的社會組織形態。這是一部主題龐大的作品,試圖解釋二十一世紀第二個十年混亂的世界政治……這也是一部具有勇氣的著作,或許因為主題過於大膽、有想像,許多專家學者都避免碰觸,但是福山不迴避,也不擔心出錯。這部上下卷的巨作絕對令人銘記在心,其地位不亞於史學家馮.蘭克、G.M.特里維廉與唐納的作品。」──《華盛頓郵報》(TheWashingtonPost)

      

      「《政治秩序的起源》第一卷從史前下筆,止於美、法兩國革命前夕。福山行文融入了人類學、考古學、生物學、進化心理學,以及經濟學。當然,他還是以政治學與國際關係的領域,建立一套可理解的政治制度遞變的框架。福山在第一卷點出一個根本的問題:為什麼有些國家勝出,而其他卻崩潰瓦解?」──《高等教育紀事報》(TheChronicleofHigherEducation)

      

      「在人類歷史上,國家的權威與私人領域之間,一直處於不斷變化與緊張的關係……福山的散文式作品對此關係做出精闢的專業分析,尤其在此時,阿富汗等國紛爭不斷的國際局勢之下,此書更顯難得可貴。」──《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Weekly) 





    導讀? 自由民主國家如何演化而成? 台大政治學系教授 陳思賢

    序? 政治建制的起源



    第一部:國家誕生之前

    一、?? ?政治的必要

    二、?? ?自然狀態

    三、?? ?血緣枷鎖

    四、?? ?部落社會:財產、正義、戰爭

    五、?? ?巨靈的到來



    第二部:國家的建造

    六、?? ?中國部落制

    七、?? ?國家在中國的興起和戰爭

    八、?? ?大漢體制

    九、?? ?政治衰敗和家產制的重現

    十、?? ?印度的迂迴

    十一、瓦爾那與闍提

    十二、印度政治實體的弱點

    十三、奴隸制與穆斯林的脫離部落制

    十四、馬木魯克拯救伊斯蘭

    十五、奧圖曼國的運作與衰落

    十六、基督教削弱了家庭的影響力



    第三部:法治

    十七、法治的起源

    十八、教會變成國家

    十九、國家變成教會

    二十、東方專制主義

    二十一、定居的土匪



    第四部:可問責的政府

    二十二、政治可問責制的興起

    二十三、尋租者

    二十四、家產制越過大西洋

    二十五、易北河以東

    二十六、邁向更完美的專制政體

    二十七、課稅與代表

    二十八、為何可問責?為何專制政體?



    第五部:關於政治發展理論

    二十九、政治發展與政治衰敗

    三十、政治發展今昔



    謝辭

    注釋






    導讀

      

    自由民主國家如何演化而成? 台大政治學系教授 陳思賢


      

      過去這些年,一如以往,這世界著實歷經動盪;而過去這些年,福山本人的思想也經歷動盪,例如從擁抱新保守主義(宣稱在資本主義民主內的歷史終結論),支持小布希總統,到轉而咒罵他,質疑反恐,反對美國輕率對外用兵以顯示霸權,或美國國內貧富差距不斷擴大惡化。一個專業政治研究者歷經巨大心智轉折,無疑是挫折痛苦的(雖不乏先例),被世態表象欺瞞是忿懟自責的。在卷首他表明了對人類政治發展景況的憂心,看見「政治衰敗」現象的逐漸侵襲,故我傾向把這本書看成是他的「知識之旅」(intellectualodyssey)的最後階段──贖罪式反思,向全人類社會性存有的實際面貌與合理狀態「敬謹朝聖」(pilgrimage),完成政治學者的天職。

      

      福山想完成何事?這本書的書名其實令所有政治學者眼紅:《政治秩序的起源》。而本書只是〈上卷〉,他還要推出關於各個國家如何能成就「政治秩序」的〈下卷〉。而這兩個主題不正就是普世無數政治學者日思夜想的事情?無疑這是艱鉅浩大而野心勃勃的工程,近年來只有宗教研究上凱倫.阿姆斯壯《神的歷史》,政治哲學上羅爾斯《萬民法》與政治經濟學上法國的皮凱提《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之類性質之著作可比擬。福山想要探究(人民得享較幸福生活的)近世自由民主國家究竟如何演化而成?畢竟,在一兩千年前,人類不論膚色文化族裔,其政治景況本質上相去不遠,都缺自由民主與人性尊嚴之保障;只有因降生華冑或百姓家而命運不同,或是身為侵略者或被侵略者國度之成員處境相異而已。人的財產,生命與福祉似乎全繫於統治者之良窳、環境之隨機偶然變化,並無適當之保障。

      

      十七、八世紀後,歐美出現民主自由國家,人類「政治秩序」的典範於焉出現。本書即是要追述法國大革命前人類各式政治發展的歷史(當然是從主要文化或區域各取一些為例),評析其特色與優缺點。而若要比較,自然需有標準,於是福山提出三要素:「國家機器」(thestateinstitutions)的建構程度,行「法治」(ruleoflaw)的程度與「可問責的政府」(politicalaccountability)出現之程度。他從此三方面著手來展開他的龐大歷史比較工程。

      

      然福山的「歷史」研究,竟然是從黑猩猩與茹毛飲血、形成遊團逐水源而居的「史前」原始人類開始,著實令人吃驚。這就是本書的特色:他從人類學與環境、生物學的角度探究人類形成政治、社會組織的成因與歷史,脫離前此以來對於此問題的主觀或哲學臆想,而用實證與「發展」的角度來看待人類政治的演化,也即是他自己所說的以「描述自然狀態及人類生物學作為起始」。據此,本書有兩個研究方法上的堅持,一乃是學科的整合,把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與歷史融於一爐來解釋人的社會組織之演化問題,希望能夠提出最有說服力的演化模型。二就是蒐集大量古代各民族的人口、經濟與典章制度等考證資料,「讓數字說話」。第一點顯示福山的觀念新穎有開創性,勇於嘗試自古以來研究國家起源者未能踏入的(較精緻高階)範疇。第二點大概得歸於他的博覽群籍好學強記,才能處理大量的跨文化資料,很明顯這同第一點一般是高難度的(但此風格或能力有些類似他的老師已故哈佛大學杭亭頓教授,專門在消化極大量令人眼花撩亂的資料後歸結出重要看法……)。

      

      福山對人類「國家機器」史的討論能夠從古代中國開始,這見地令人矚目。近代中國受帝國主義欺凌,於是大家很理所當然會視中國的政治制度「無足可觀」(雖然在文化甚至科技史上也許還對中國存有「敬畏」),否則何以淪落至此?但福山卻堅持討論人類國家機器與政治建制非自中國始不可,因為兩千多年前秦漢時世界第一個複雜「國家機器」即已誕生,只不過其缺乏良好「政治秩序」的另兩要素:「法治」與「可問責的政府」而已。對福山來說,如以汽車比喻,彷彿兩千年來中國都具強有力的「引擎」,只不過「駕駛者」不當,因此方向、行動常混亂(沒有「法治」),也沒人追究駕駛失職問題(沒有「可問責政治」)。

      

      福山還有一重要發現,那就是對西方「法治」成因的觀察,這也是他優異學術能力的展現之例:他從大量頗專門的中世紀史及教會史的研究成果中,歸結出「在西方,宗教組織所贏得的獨立地位(從十一世紀教宗格列格里七世的改革始),演變為司法部門的獨立地位」。換句話說,西方的「法治」竟受惠於「教會法」的傳統。這解決了長久以來大家的疑問:為何「法治」獨在西方成形?西方古代、中世紀不也有與其他文化一般「君王高於法律」(Kingsabovethelaw;regnumlegibussolutus)的傳統嗎?本書對此有精彩的追述,對我們理解西方這一對人類政治最大的貢獻──ruleoflaw──幫助很大。

      

      此外,福山對於「議會」制度的最終發展出制衡君主之功能與「可問責政治」也做出歷史描繪,他的解釋是:「可問責的政府」需來自於國家各政治單元間的勢均力敵之巧妙平衡,有可能它是一個歷史偶然,而首先出現於英國。統治者權力過大或貴族、議會過強大,都不會形成一個「國家機器」有效能但也需負「問責」壓力的政體。我們若有耐心細讀這段歷史,一定頗覺興味。

      

      本書述及之範疇驚人,除了對一些歐洲國家,如英、法、?、丹麥、西班牙、俄羅斯等之政治史作了描繪,也對非西方的回教世界、印度與中國歷史詳加回顧,它的知識性助益自不待言。讀完後我們好像短時間內某種程度鳥瞰了世界文明史,而且又有幾項精彩的結論可供反思咀嚼。更刺激的是,這一切都還只是為了將要問世的〈下卷〉暖身。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