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定價117.00元
8
折優惠:
HK$93.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你也能當包青天:中國古代犯罪偵查實務與理論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5729295
鄒濬智/編著
獨立作家
2014年9月21日
97.00 元
HK$ 82.4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5729295
叢書系列:
Do科學
規格:平裝 / 364頁 / 25k正
Do科學
分
類
社會科學
>
法律
>
法律實例/應用
同
類
書
推
薦
法律的第一堂課(7版)
相驗心得手札:人間擺渡人的真心告白
法律歸法律?:熱門新聞話題中的法律爭議,我也是看法白才知道!
遺贈稅.財產移轉圓滿計畫(十版)
輕鬆看土地稅法規(四版)
內
容
簡
介
西方有福爾摩斯,東方有包青天,本書在手,
讓你超越狄仁杰,成為中國古代第一神探!
目
錄
序
第壹章 犯罪偵查的基本前提
寬嚴相濟仁敏慎──高素質的偵查人員
陶魯密謀盡擒賊──偵查不公開
第貳章 現場調查
明查暗訪刺套騙──證人訪查
廷瑤留心年月日──時間重建
許進模擬明冤情──空間重建
胡質側寫得犯嫌──犯罪剖繪
第參章 證據鑑識
李惠鹽屑知裘主──微物跡證
楊繪官庫識猴跡──各種痕跡
惟濟刀痕辨誣陷──法醫鑑識
筆墨紙裡有乾坤──文書鑑識
第肆章 情報蒐集
張敞責盜破盜夥──線民
桑懌扮賊進賊窩──臥底
王璥隔門悉奸情──監聽
無名躡後發假塚──跟蹤
第伍章 常用偵查謀略
況鐘裝憒懲奸吏──欲擒故縱
李崇誑語偵實情──將計就計
柳慶假榜逼賊首──挑撥離間
張淳攪水魚落網──打草驚蛇
第陸章 常用搜捕技巧
尚寬霹靂揣賊窩──速補-兵貴神速
正辭密遣搗黃龍──掩捕-靜如處女
行德依贓探賊蹤──跡捕-以贓追賊
德用以餌釣洪霸──誘捕-引蛇出洞
第柒章 常用偵訊技巧
高柔戳謊撼殺手──望聞問切(看)
趙和喧賓破鄰案──虛張聲勢(嚇)
陳表以誠收施明──溫情攻勢(勸)
秋潮苦口度金四──曉以利害(講)
韓褒赦罪促舉發──污點證人(拐)
老吏妙計明潔貞──李代桃僵(騙)
第捌部 犯罪防制
士會由德勸民善──教化為先�社會控制理論
真卿罰款杜私鬥──防微杜漸�補破窗理論
王晏杯酒靖鄉里──殺雞儆猴�嚇阻理論
官長兼聽得民情──下情上達�犯罪被害調查
徐的籍惡相牽制──連坐保正�情境預防理論
李崇村鼓將民力──寓警於民�社區警政
序
序
本書之編撰,主要在作為軍警、檢調犯罪偵查單位及司法教育單位「古代法制史」、「警政史」、「專業文選」及警察考試「國文」科選讀之參考讀物。本書之編撰,以今日犯罪偵查學之學理為架構,以中國古代司法案件為素材,系統地陳述中國古代犯罪偵查原理。
本書共分捌部,逐部對中國古代的犯罪偵查案例及原理進行說明:
第壹部「犯罪偵查的基本前提」講解重點:選文以說明中國古代偵查人員的必備條件及偵查不公開原則。
第貳部「現場調查」講解重點:選文以說明中國古代犯罪現場的證人訪查、犯罪時空重建及根據現場所做的犯罪剖繪。
第參部「證據鑑識」講解重點:選文以說明中國古代的犯罪科學鑑識──微物證據鑑識、痕跡證據鑑識、法醫鑑識及文書鑑識。
第肆部「情報蒐集」講解重點:選文以說明中國古代的犯罪偵查如何利用線民、臥底、監聽及跟蹤而為之。
第伍部「常用偵查謀略」講解重點:選文以說明中國古代常用的偵查謀略──欲擒故縱、將計就計、打草驚蛇及挑撥離間。
第陸部「搜捕技巧」講解重點:選文以說明中國古代搜捕嫌疑人的技巧──速捕、掩捕、跡捕及誘捕。
第柒部「常用偵訊技巧」講解重點:選文以說明中國古代常用的偵訊技巧──望聞問切、虛張聲勢、溫情攻勢、曉以利害、污點證人及李代桃僵。
第捌部「犯罪預防措拖」講解重點:選文以說明中國古代的犯罪預防措施──教化為先、防微杜漸、殺雞儆猴、下情上達、連坐保正及寓警於民。
本書各單元分【案例出處】、【原文】、【白話意譯】、【犯罪偵查原理簡析】及【古代其他相關案例選摘】五部分。【案例出處】說明單元所選讀之案例原文出處,並簡介案件承辦人;【原文】迻引原文並為難字、難詞進行注釋;【白話意譯】以意譯為主,直譯為輔,將【原文】翻譯為今日生活用語,方便讀者理解案情;【犯罪偵查原理簡析】簡要說明該案例的犯罪偵查原理,並佐以今日犯罪偵查學說;【古代其他相關案例選摘】迻引與單元主題相關之其他古代案例做為補充。
本書由鄒濬智完成底稿,蕭銘慶進行整稿、校稿及犯罪偵防學理的審訂。書中所引用及參考之文獻皆於附註中詳細說明出處,除方便讀者查閱外,也藉此表示對前人時賢無私貢獻學術的感謝。筆者學力未逮,本書必多有疏漏之處,萬望碩彥鴻儒不吝指教是幸。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