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寂境:看見郭英聲

寂境:看見郭英聲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205456
郭英聲
天下文化
2014年8月29日
150.00  元
HK$ 127.5  






ISBN:9789863205456
  • 叢書系列:華文創作
  • 規格:平裝 / 312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華文創作


  • 藝術設計 > 攝影 > 攝影家傳記/文集












    他散發藝術家氣息,

    他從不穿短袖,

    他身上總帶著一塊手帕,

    他講話很快,但是害羞、怕生,

    他從不參加自己的攝影展,因為害怕人,

    他很孤獨。


    ?





    楔子? 怕熱???????????????? 黃麗群

    昨日當我少年時

    父與子

    東京灰色物語 ?

    你好,親愛的明信片

    我的母親

    台灣、台灣

    昨日當我少年時(一)

    昨日當我少年時(二)



    人在巴黎

    灰天空下開的花

    午夜狂奔

    人在巴黎

    日後所有的事會發生

    旅途中的男女

    時間裡的錨4



    從前從前,曾有這樣一個男人

    孤獨的我的表情

    從前從前 曾有這樣一個男人

    關於我的八個關鍵字(一)

    關於我的八個關鍵字(二)

    我終於習慣了世界

    子與父



    寂境

    英聲的世界? 申學庸 ?

    這片出岫的雲——郭英聲和他的攝影作品? 張繼高/譯 ?

    色彩的不斷追尋? 奚淞

    期待熱情出寂境? 林懷民 ?

    寂境? 蔣勳

    原點——讀郭英聲? 張正霖? ?

    蘞蔓於野,踽踽獨行——《草》 陸蓉之





    序言



    楔子? 怕熱



      我和編輯的拜訪是夏天開始的。然後冬天來了,最後又拉著線頭繞回夏天。一年過去,時間空間溫度,都是起起伏伏,郭英聲的辦公室倒一貫那麼冷。太冷了。他很怕熱,永遠一件長袖薄襯衫,有時候甚至(貌似不好意思地)說:「好熱!你們不熱嗎?」我和編輯一個借用毯子,一個借用圍巾,兩個人都喝熱咖啡,都回答:「哪裡熱了老師?」



      去年出版社找我與郭英聲合作,寫一本……姑且說是他的回憶錄吧。一開始我有點慌,不確定該怎麼做,又不確定自己能派上什麼用場;當然我很確定若講這些郭英聲必會非常驚慌地說,這不是回憶錄,也不是自傳……。「回憶錄」裡的「回憶」,「自傳」裡的「傳」,在攝影家來看,似乎都是太大的字眼。我們留意到他不常拿像聖誕樹一樣的大字眼往身上穿,在這個時代,不拚命墊腳尖的人,在這個年紀,不提起當年勇的人,感覺有點稀罕。



      所以他的辦公室雖然太冷,我們總是愉快赴約(後來就知道要多帶件外套)。

     

      大部分是一早就抵達他在天母另空間二樓的辦公室,玻璃窗外,中山北路六段一片清青。說也奇怪,採訪的日子,我們總碰到燙手的大太陽,或激烈的颱風雨,即使在秋冬也都是那種不拖不欠、一口咬下鮮蘋果似的爽快天氣。說起來跟他工作簡直是食神高照,享福得有點心虛,如果是大太陽,他一定先問大家今天喝什麼?如果淋了雨,趕緊給你找來乾布與毛毯;如果看你還沒吃早飯,必定忙著問要不要吃這個或那個?我們總是說老師你別忙,沒事,你以為這樣就可以逃避我們接下來的盤問?想得美喔。



      談話常常進行到中午,幾乎都被留在另空間的小餐廳吃飯,有些別致的食物,咖啡與點心也好。



      其實他完全不必特別招呼我們。現實地說,我們也就是一個寫作者與一個編輯的臨時組合,不是媒體,不是大記者,他不必怕被公開褒貶或者修理;這本書一切內容又來自他的口述,他人沒有太多介入或動手腳的空間,完全可以在這個關起門的辦公室裡擺他的譜,做他的大爺,吹噓他的事蹟,像我曾經在工作現場見識過的各種各類令人發噱的小明星與經紀人那樣。



      但良好的教養是可以讓一個人不必成為這樣的人。



      有時他也會介紹辦公室的同仁給我們認識,大多是年輕明亮的二十幾歲孩子,我冷眼看去,他總是慎重地把他們找進辦公室,扶著肩膀仔細介紹這是美編某某某、這是公關某某某、這是設計師某某某。有名有姓,都有來歷;郭英聲講話非常跳躍,明顯是圖象思考,腦裡一整部蒙太奇隨時水銀瀉地,我們總在一路追拾那些發亮的滾珠。比較少聽他講自己得過的獎或辦過的大展,或者哪套作品被以多麼高的價格收藏,許多資料與年分必須事後查找才能確定。我想他對溫度的排斥似乎不只是皮膚上的體感,而是內在與天性裡都鋪上厚的絲絨墊,滿滿的,所以受不了人來人往,受不了擁擠,所以「怕熱」。但當然,換言之那也代表人生一路或許同樣厚待著他,至今並沒有將心室的鋪陳撕扯成廢墟裡披掛的殘絮,也沒有脫落的流蘇解不開的結,總在籌謀著卡住誰或絆倒誰。



      因為常常見面,後來許多事,只要我們問起,他幾乎都是知無不言;沒問起的,他有時也自己口無遮攔地說了、承認了。當然某些能寫,某些不適合,某些部分對於聽見的我們或許必須帶入墓地。之於無關的第三者,有的細節與人名大概算是極有談助價值的祕辛,甚至可以大大製造話題。但是對當事者來說,哪一段都是心核裡抽出的一條線,往外拉扯,都會牽動,所以有時為賢者諱,有時為愛者諱;而他又實在是好命的人,大概沒有中過什麼埋伏,或者也中過,但選擇帶過或不說。結果到最後不能說的太多。例如他一生都滿會談戀愛(這樣講大概不算是爆料吧?),二十幾歲時有些女友的名字,今日在華人圈說是太后級巨星不為過了,我們看了黑白照片和情意的短箋,忍不住笑出來,四十年過去,還是不打算讓這些小故事出土。



      他說:「如果有人說一句『郭英聲沾某某某的光』,只要這樣說一句,我就要去死了。」



      但能說的也很多。



      他說起戰後的東京,蕭索的童年,在全面灰階中飄出瞬逝的淡紅色櫻花花瓣。



      說起台北的春光,巴黎的燈火。說起寂寞的旅程、鏡頭後高壓內縮的創作之心,與咬在身上一輩子的怪癖。



      說起父親與母親,摯友,兒子,愛過的人,記掛過的事。我們常說人生是「愛恨」,但其實也有一種可能是一點溫暖反覆摩挲到起毛,或許也看見破綻,但未曾留下恨砍劈過的刀痕。當然從頭到尾也沒有一句例如「人生要放下」「心裡要有愛」或者「在溫柔中發光」的廉價說教。



      這不是一本清算歲月之書,不是一本見證歷史之書,不是懺情錄也不是功名記,不勵志又不給力,要說什麼積極的效果……,是不是真的有點無用呢?完稿後,因為被囑咐必須寫段簡單的引文,我從頭翻過一次,竟彷彿像對住攝影家的作品一樣,躊躇模糊,不知什麼話才算是妥貼。或許影像本來就不是一件該被文字解釋的事,也或者這正像我們一年來的對話,隔著性別與年代的斷橋,許多時候我心裡也清楚自己並不是每一句都贊成,每一段都體會,然而這才讓寫下的事顯出真切,是每個人心裡醞釀太久的水氣,因為怕熱,終於結成冰花落下;落在誰的手上,或許就只是融開了沒有痕跡,但也或許生起一點霧氣,在世間焦渴,輾轉反側之際,躲進他的書,在寂境中,生起一點清涼,不致神枯髓乾。




    黃麗群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