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清澈的淚水
這是一本很不像「文學獎」作品集的文學獎作品集。
那些往事回首:原住民母親說著自己十六、七歲嫁入外省家庭,似被老鷹帶走,重新展飛的人生;阿公老遠探望女性友人,自覺應是最後一次見面了,對她說道:「我們圓滿了。」阿婆微笑以答:「都圓滿了!」啊,那耐人尋味的人生之圓滿……
那些溫暖的人們:有情的印傭阿尼,學唱聖歌,以美妙歌聲陪伴作者失智的老父;那輕聲對病人的母親說聲:「媽媽辛苦了,加油!」的老醫生;那收留逃家兒的T恤店老闆……
那些在愛中成長的孩子:菜市場裡長大的男孩,從吆喝聲,從蒸騰的油煙之中,看見市場裡的小人物、小事情教給他的道理;躁鬱症的過動兒,從車窗望見母親雨中的目送,也望見了自己一路顛簸走來,她無怨無悔陪伴的艱難時光……
那些祖孫之間的小物:阿公的金龜子,外婆的酢醬草,阿嬤的包仔粿……各自隱含了什麼樣的故事?
那些人生無可規避的缺憾:他,終於明白,用怎樣的心注視哥哥臉上的肉瘤;一位性格鮮烈的工殤者遺孀,神采奕奕地活出自我;更有一位年幼早逝的妹妹,在小哥哥的生命裡,留下絕美的蝴蝶舞姿……
這是一部以微笑,以清澈的淚水書寫的生命之書!2006年的秋天,懷恩慈善基金會與聯合報副刊攜手第一次主辦了極其另類的文學獎,以「懷恩」之名,徵求感動人的散文,徵文主旨詳細說明希望「以惜福感恩的心和真誠的關懷,體認生命的美好與希望;書寫感人善行善念,彰顯人間相扶持的溫暖。」;強調評選重點為:「生活中的真實經歷,文學中的真實感情」,收到了海內外大量的來稿。經歷初、複、決審過程、細膩討論,脫穎而出的作品,都是洞視人生,且能夠帶引讀者身歷其境的懷恩故事。
為了拓展題材的廣度,讓更多的生命故事被書寫下來,也為了鼓勵年輕人能夠聆聽、探求年長者的人生經歷,從2010年起又特設「兩代寫作組」,由年長者口述歷史、年輕人執筆寫作,以銜接時間斷層,使善念薪火相傳,連綿永續。今年已是第八屆,社會組、學生組、兩代寫作組的懷恩故事,一年一年迭有佳篇。收在這個集子裡的是第一至第七屆的得獎作。這些作品,不以文字炫技為目標,更沒有無病呻吟的篇章;即使曾走過幽谷,也能聽見遠方溪水潺潺;即使暴風疾雨,也能等待陽光與彩虹,沒有悲情,只有懷恩;更有許多溫馨、幽默、真摯小品,從細小事物,感悟善美無處不在。
感謝懷恩慈善基金會董事長李棟樑、執行長黃鎮台先生、詩人陳義芝先生(當年的聯副主任)共同發起、創設了這一個珍貴的文學獎,它不僅提醒寫作者,抬頭看一看窗外的藍天,更提供了廣大庶民書寫、抒情的園地。這方真善美的文學樂土,已開出一片繁花,懷恩文學獎仍將持續……
宇文正(聯合報副刊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