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萬物靜觀皆自得」的良機良緣
我認識良機公司張廣博董事長己有四十多年。從我三十五歲修完美國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企業管理博士學位回臺灣工作,就時常在學術研討會、企業經理協進會、政府經濟與企業政策宣導會等場所遇見他,與他探討企業經營管理的理念與實務,也到過他公司及工廠參觀演講,往來交誼密集。
他總是平心靜氣、謙虛有禮地提出他對人、對事、對物的深層看法,顯現出好學不倦、見地精闢、經營有得的精神。尤其他個人身體力行,提倡「身、心、靈」三重結合的企業管理及身體健康心法,並廣印《達摩易筋經甩手術》小冊分享大眾,菩薩心腸,普賢力行,與世無爭,令我佩服。
他的儒、釋、道、墨的經營典範,很契合宋儒程顥「萬物靜觀皆自得」的境界。北宋著名儒者程顥曾在〈秋日偶成〉詩說:「閒來無事不從容,睡覺東窗日已紅;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雲變態中;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
張廣博董事長和我個人對人生的看法非常接近,只是我們因際遇不同,走不同的成長途徑。我從坎坷的小學後,半幫兄嫂農事半讀書,完成初中、高中及大學學業,在獎學金支撐下完成碩士及博士學位的研讀,然後走一半在學校教書,一半企業實務路徑至今。
而張廣博董事長在艱苦小學畢業後,就勇敢地走少年創業的英雄路程,十六歲獨當一面,當老闆發員工薪水,比我氣派多了。他一路乘百里風,破千層波,越過萬重山,升到今日多國企業集團的成功高峰,造就數千人就業機會,繳納政府稅金,提供顧客滿意,功德無量。
雖然外型看來,我像是學者,他像是企業家,我們也都是佛家慈悲為懷,普渡眾生,離苦得樂的實踐者,但更是墨家勤勞樸實,摩頂放踵,兼愛非攻,尚賢尚用的學徒。我們也是崇尚自然,不做作虛偽的道家思想家,看得起自己,也看得起別人,更看得起自然萬物。
「人生於三緣和合,人死於四大皆空」;國家與企業,「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人生的路途,悲歡離合,形形色色,各有不同。但是人生的高級目標,利己利人,救苦救難,大略相同,並不會因貧窮童年出身而削減。張廣博董事長幼年窮困,以致受正規教育時間不長,但是他的學問修養及寫作演講功夫都非常高深,可以比美王永慶先生。
我從一九七三年就認識臺灣經營之神、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先生。他常常自謙只有小學畢業程度,沒有什麼大學問,比不上博士、教授等,有一點遺憾的味道。我不以為然,曾告訴他兩點,請他不必在意。
第一,在一九二?年代,臺灣被日本殖民,經濟生活普遍窮困,能夠讀小學畢業的人很少,其稀有程度相當於一九八?年代擁有博士學位的人。所以一九二?年代的小學,就等於一九八?年代的博士班。
第二,有博士學位與教授職位的人,也很少有能耐像他那樣勤勉,清晨四點起床撰寫「萬言書」,向政府主管部門建議改善措施。
他好像認同我的說法。
就良機公司而言,部門規模雖然沒有王永慶先生的台塑集團大,但國際化及有效經營的程度並無多大差距。而張廣博董事長的好學、勤修及寫作功夫,絕對可以和王永慶先生並駕齊驅,不愧是又「廣」又「博」,且看良機出版品:《人生難得——張廣博的良機良緣》、《良機精神文化學士篇》、《良機精神文化碩士篇》、《良機精神文化博士篇》、《良機精神文化綜合集》、《良機主管幹部勵進會》、《良機味》、《敬業樂群》、《力行三領導》、《經驗傳承》等豐富著作,現在他又花大功夫撰寫本書,就可證明。
張廣博董事長的修練與修持,已達「身、心、靈」三合一的境界,令人佩服。我們都知曉「天地生萬物,人為萬物之靈」。人本來也是萬物之一,怎麼能以萬分之一來統率運作其他萬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呢?深究之下,可知人的能力來自「身、心、靈」三合一的廣大作用。人的外形色體就是「身」,和其他萬物相同,但人尚有無形的知識、智慧及靈魂。人的知識及智慧可以傳播、修正、累積、擴大,而其他動物及植物雖有與人相同外形的五官(眼、耳、鼻、舌、身)與五識(色、聲、香、味、觸),但沒有人的「心」意的綜合作用、擴大作用、記憶作用、傳播作用等。人的「心」意,就是大腦的統御指揮方法(第六意識),變化萬端,不易捉摸。所以古《尚書》有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人心惟「危」(變化),在好的方面是指揮「身」做好的、正派的、高明的、利人利己的動作,在壞的方面則是指揮「身」做不好的、反派的、低級的、害人利己或害人害己的動作。
至於大腦的「心」意、方「法」的好壞,亦即動心起念的正邪,又受到多世修練累積的「靈」魂種子意識(叫阿拉耶識,alaya)的影響。修練好的阿拉耶靈魂種子識,在無意識(Unconsciousness)中,會影響大腦有意識(Consciousness)的心意作用,從而做出正面的「無形」文化精神思維及「有形」行為,得到身心健康、快樂無窮。
「身」的五官作用是有形的,「心」意的大腦作用及「靈」魂作用是無形的,自無形來影響有形,由靈到心、到身。修好了靈(無形、無意識),會影響好的心(無形、有意識),再影響好的身(有形、有意識)。在物理學上,「無形」的是微量子的波動,「有形」的是分子的移動。
張廣博董事長最近在〈身、心、靈健康心法〉、〈窮究有形與無形的共存〉等文章上,很強調無形的心靈作用,在新作本書中,更顯現高層次的修持功夫。我非常讚賞,也期望企業界更多領導人,能體認企業對顧客、員工、股東、政府、社會正面、正派的治理態度,深究「身、心、靈」的重要關係作用,得到真正的持久健康,人人都能達到「天年一百三十歲」的快樂。
財團法人中華企業研究院學術教育基金會公益董事長
財團法人中國經濟企業研究所董事長
陳定國
二?一四年三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