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王朝的鼎盛時期,北京西北郊先後建成了靜明園(玉泉山)、暢春園、靜宜園(香山)、圓明園、清漪園(萬壽山)五座規模宏偉的皇家園林,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三山五園”。這五座皇家園林,水木清華,樓閣玲瓏,綿延數十里,在中國建築史和園林史上,寫下了輝煌的篇章。
那時,世界上還沒有發明攝影技術,三山五園的勝景,除了表現在清朝皇帝和大臣們的詩文之中,就是中外畫家們的繪畫中了。其中最負盛名的,當推乾隆年間唐岱、沈源繪制的《圓明園四十景圖》和伊蘭泰繪圖、中國工匠制作的《圓明園西洋樓銅版畫》。但是,描繪三山五園勝景的繪畫,流傳至今的不多,達到唐岱、沈源、伊蘭泰那樣的藝術水平的也很少。所以,全盛時期的三山五園的勝景,在人們心目中幾乎是一片空白。
1839年,法國人達蓋爾以自己發明的底片和顯影技術,結合哈謝爾發明的定影技術和維丘德發明的印相紙,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照相機,于是,一種比繪畫更真實、更傳神的“留影”方式誕生了。
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攝影技術傳人中國。但是,流布不廣。加上皇帝御苑禁衛森嚴,中外攝影師無法進入,更不用說用照相機拍攝其中的景色了。
1860年10月,英法聯軍進犯北京,在對三山五園進行瘋狂搶劫之後,又于10月18 H野蠻地縱火焚燒,使絕大多數的精美建築,包括由意大利傳教士郎世寧和法國傳教士蔣友仁、王致誠等設計建造、融合了中西方建築和園林風格的西洋樓都成為一片廢墟。這一時期,一些外國的隨軍記者,拍下了一幅幅三山五園被毀前和被毀後的照片。這些照片,也就成為三山五園最早的照片。
從此以後,不同時期的三山五園的面貌,成了外國人經常拍攝的重要內容。但是,這些照片,大都在國外流傳,國內很難見到。1933年,滕固先生將德國人奧爾末于1870年前後拍攝的圓明園西洋樓殘跡的照片13幅,編成《圓明園歐式宮殿殘跡》一書並由商務印書館刊行。但這以後的幾十年中,只有很少的三山五園的老照片面世。劉陽先生在《三山五園舊影》一書中,一舉推出了300余幅三山五園的老照片,在中國出版界,可以說是一件空前的盛事。
本書的出版有什麼意義?我認為有三個方面︰
第一,從這些照片,我們可以看到三山五園全盛時期的面貌。雖然反映三山五園被毀前面貌的照片為數並不多,但是,廖廖幾幅便使我們看到了中國古典建築的精美。有些照片,雖然是被毀後拍攝的,但是,當時的破壞程度還不嚴重,通過這些照片,我們不難想像三山五園全盛時期的輝煌。
第二,從這些照片,我們可以看到三山五園被毀後不同時期的景象。在三山五園的老照片中,數量最多的是圓明園的照片。從圓明園的老照片,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圓明園在1860年那場浩劫之後是怎樣一步一步地成為廢墟的。
第三,從這些照片,我們可以看到三山五園被焚毀後的不同命運,並從中受到啟迪。三山五園被英法聯軍焚毀後,147年來,特別是最近68年來,它們的命運是各不相同的。新中國成立後,靜明園由機關佔用。暢春園,除兩座小小的廟門之外,已經一無所有。靜宜園,雖然還保留了一些當年建築物的殘跡,但是,皇家園林的風貌早已蕩然無存。被歐洲人譽為“一切造園藝術典範”的圓明園,由于建國初期周恩來總理就指示,圓明園遺址要保護好,北京市人民政府做出了圓明園一草一木不準動的決定,圓明園遺址得以完整地保存下來。為了使圓明園遺址能夠長期保存,1980年10月,以國家副主席宋慶齡為首的1583人聯名發出了《保護整修暨利用圓明園遺址倡議書》。1983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市城市建設總體規劃方案》的批復中,明確指出將圓明園建成遺址公園。2000年8月,北京市政府出台了《圓明園遺址公園規劃》並得到了國家文物局的批準。盡管6000多外來人口、700多戶居民和13家單位已經遷出,但是,實現規劃,至今仍步履維艱,在整修和保存廢墟的十字路口徘徊。七年過去了,許多地方仍然滿目荒涼。在三山五園中,唯一保存了皇家園林風貌的只有清漪園。清漪園雖然和其他四座皇家園林一樣遭到了英法聯軍的焚掠,但是,光緒年間,慈禧挪用海軍經費修復了前山、前湖部分並改名頤和園。它取代了圓明園的位置,成為晚清統治者經常居住和向全國發號施令的政治中樞。1900年,頤和園又遭到八國聯軍的破壞。1902年,再次進行修復。清王朝覆滅後,頤和園一度成為末代皇帝溥儀的私產。1924年,溥儀被驅逐出宮,頤和園又先後在北洋軍閥、日本帝國主義和國民黨的統治下度過了25年的艱難歲月。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不斷投入資金,將這座以湖光山色著稱的世界名園修葺一新。1961年,國務院公布頤和園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0年以來,又先後修復了1860年被英法聯軍焚毀的蘇州街、澹寧堂、景明樓、耕織圖等建築。1998年,頤和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三山五園的不同命運,向我們揭示了一條真理廢墟是人類文化遺產從有到無的過渡形態,人類的文化遺產不是在廢墟上新生,就是在廢墟上消亡。幾年前,有的專家還在津津樂道世界七大奇跡,並以之作為廢墟美可以萬古長青的例證。然而,最近剛剛落幕的新世界七大奇跡的評選卻使我們恍然大悟︰當年的世界七大奇跡,由于自然和人為的原因,除埃及的金字塔外,都早已從人間消失了。
作者劉陽,今年26歲。2002年畢業于北京師範大學藝術系。他學的是電影藝術,但是,他對北京的歷史,特別是對清代皇家園林的歷史情有獨鐘。他不僅收集和研究有關的文字資料,而且通過各種途徑收集和研究有關的老照片。為了收集一些珍貴的老照片,他甚至不惜重金。2∞4年,經一位老前輩的介紹,他到圓明園管理處工作,終于有了用武之地。2005年,他的第一部著作《昔日的夏宮——圓明園》問世,得到了專家和廣大讀者的好評。現在,他又將收集到的有關三山五園的老照片編輯出版,為清代皇家園林的研究,提供了極其重要的第一手資料。在學術界彌漫著浮躁之風的時候,一個青年人能夠不尚空談,踏踏實實地從收集、整理、研究第一手的資料做起,的確是難能可貴的。
我祝賀他的成功,並希望他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