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剎那有時,永恆有時
絕藝的湮滅
揮別私校,徙居港都執教,已屆兩年,雖說離鄉背井不免有漂泊之慨,但友善有序的教學環境,卻讓自己的靈魂得獲安穩,不曾懊怒倦困。且不管教學的場域險惡如荒漠,沁涼似綠洲,我身邊始終不乏勤於澆灌桃李的教育夥伴,用著一管管的紅色墨筆,為孩子順理文句。三年一輪的送往迎來,不斷將荒蕪的文心展拓出盎然生機。
看似輕描淡寫的批閱,其實極耗心力,摘拈佳句的慧眼,針砭弊處的手勁,皆賴教師多年經驗的積累。但一篇篇滿載祕訣神功的稿紙,往往在孩子覽觀後便滅跡了,我殊覺可惜,若能妥善珍藏,定能蘊積成一座寶礦,輝照為文字所苦的學子。
那時我便開始思考,這些乍現的靈思,私房的絕藝,要如何賦予它們更恆長的生命?
相遇的鈐印
後來才明白,人力微薄,很多時候我們是身不由己的。時光沛然難禦的力量,不停篡改著原本認知的歷史與記憶。情隨事遷,感慨係之,俯仰之間,已為陳跡。彷彿任何物事,都無能抵抗這個世界的驟變與移化。
直到我想起子曰,想起紅樓,想起倉頡文,想起太白詩。這些文明的留痕,一直強烈而鮮明的,烙印在我們的靈魂中。或許,「立言」會是一份值得信靠的依憑,讓曾經發生過的緣會,得以不朽。
於是我以第一本書,記錄了與兩位國中男孩的相遇;再用此書收藏著兩班高中少年,灼燦如南國陽光的青春面容。
年過而立,我常抱憾自己未將在學時期的作文本妥善保留,那些拙滯青澀的文字,隨著成長而湮散,卻曾是我寫作的源流,今日即使想千金換一字,亦不可得。因此,在撰述本書時,我刻意在行頁間為每一個學生都挪出位置,收藏著他們文章的身世。當他們穿行江湖夜雨,世事滄桑後,於書肆重拾這些熟悉的文句,會不會在心底浮現今日桃李春風的歡聚?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這些姓名也將成為我教學行旅中的鈐印,彷如臉書打卡後的地標,那樣鮮紅而準確地標舉出我們相遇的緣起。
醞釀與綻放
在孩子初升高三後,在他們鴻飛西東前,我試圖追索永恆的美好,開始了每週的作文練寫與批改。先以紅筆在卷上評分、略改,然後挑選一些值得共評的作品,依原文、解釋、改寫三個步驟,鍵打成講義,半年來累積了幾近十五萬字的篇幅。後半年,則將兩百餘個寫作的弊病,重新編排,先擷取與文章架構相關的:題目、首段、結尾、段落、篇章五個主題出版,其後再規劃與文字書寫相關的:詞句、修辭、敘事等主題以饗學子。這樣龐鉅的工程,曾讓我的手腕痠痛難當,若這是將剎那化作永恆的必然,我只能甘願領受。
在書寫過程中,感謝五南出版社的賞識,願意協助本書付梓,並應允我略顯奢侈的要求,盡可能讓它隨著六月鳳凰花開時,一同在孩子的掌間綻放。同時,也感謝所有賜序的諸位教育前輩,願在掌鐸之餘,為本書的初誕給予祝福,我不勝感激。
作文的航道
行遊國文教學的淵海,悄逾七年。我不是善言的嚮導,無法在眾人面前闊談其中精微,我僅是一位舟子,始終緊握槳舵,安靜地在作文的航道間擺渡,為一些願意前來親近的孩子,引渡到他們渴望的彼岸。
每一次的發想與著作,亦如行舟的啟程與返航,懷抱夢想而去,滿載經驗而歸。三年前出版《用心智圖寫作文》,是我準備建構寫作範本的起步,提供並引導學子下筆前的詞彙、思路與文本。《作文課後》二書,則意欲架設出一座寫作易犯錯誤的資料庫,用具體的對照改寫,來協助學子印證抽象的評語和針砭。
何謂前後呼應?何謂實題虛寫?何謂離題與偏題?何謂冗贅與膚淺?在本書皆能找到詳盡的探討與分析。
拋出此磚,是為了引出更珍美的寶玉。若您覺得解說得過於主觀或偏頗,請不吝指正;若您覺得哪個篇章寫得切中肯綮,也請給予回應與鼓勵;更重要的是,不論您是教學先進與青年學子,若手邊有更值得討論的批改文本,也歡迎來信提供,待本書改版時作增補之用。
施翔程
謹誌於 高雄市新莊高中國文科
民國一○三年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