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魔法森林(《秘密花園》第二集,中文版獨家附贈32頁練習本)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
HK$74.4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民國吃家:一個時代的吃相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5813390
二毛
二魚文化
2014年7月31日
90.00 元
HK$ 76.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5813390
叢書系列:
文學花園系列
規格:平裝 / 224頁 / 25k正
文學花園系列
分
類
飲食
>
飲食文化
>
飲食文化/札記
同
類
書
推
薦
上海日常旬味:小金處私廚的四季餐桌
深夜救贖我的烤雞(讓我留戀人生的解憂食譜)
美食祕境【大快朵頤精裝版】:用味蕾品嘗全世界!500道歷史、文化、旅行、慶典佳餚驚喜上菜
原來,這才是拉麵!身世、流派、職人魂,尋訪日本拉麵的文化底蘊、烹調演變與極上進化
回味無窮:香港百年美食佳餚
內
容
簡
介
★你一定聽過這些人的名字,但你一定不知道他們最愛的私房美食!
★大型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顧問──二毛2014年全新力作!
二毛細數袁世凱、魯迅、譚延闓、張大千、于右任、王世襄、梅蘭芳、郁達夫、張愛玲、蔣介石等,十二位民國初年聞人雅士的私房菜,從他們的食譜與菜單中,發掘他們偏好的口味,以及令人重度耽溺的美食好料。藉由「飲食」這個凡常、平易的角度,書寫這些民初聞人的脾胃與口饞,讓他們走出歷史殿堂,在各色美食中再次復活。並透過他們的味蕾,重新認識那個風起雲湧的美味時代!
李昂、韓良露、韓良憶 美味推薦
目
錄
序 前朝遺珍足品評 野夫
總統美食家
美食共和與袁大總統的偏口�袁公好「補」�袁世凱和豫菜大躍進�袁氏創新
魯迅與美食、文章及酒
魯迅的北京美食地圖�在酒樓上的魯迅�魯迅與上海菜�書案上那碟梅菜扣肉�螃蟹、茴香豆和山陰美食�字裡行間點心香
第一吃家譚延闓
「民國政壇不倒翁」與現代湘菜�美食家的家廚�南北譚家菜�大院長也開小餐館
美食如畫張大千
廚藝更在丹青上�身在黃沙,不忘美食�魚翅和肉�四海為家求「真」味�丹青化境為美食
文化巨匠 平淡飲食
寓居北平識京味�績溪味道�「酒肉鄉友」糟糠妻
美食「草聖」于右任
題詩誤筆出名菜�元老與名廚�三原遊子心
少帥美食傳奇
大帥府 小廚房�全豬席與紅燒肉�譚家菜和宮廷菜�幽禁湘黔�張群府上川菜香�王家的西餐�灶頭情義長
京城玩家王世襄
糟香思故鄉�拜三會和雜合菜�蔥香撲鼻�春菇秋蕈總關情
梨園家宴潤梅腔
梅大師也愛川菜�恩承居的油 烤肉宛的肉�同春園的文化菜�梅府家宴守清淡
郁達夫的下酒菜
富陽山水 閩江菜�銷魂西施舌�小吃最下酒�朋友來了有酒肉
張愛玲的軟飯
銷魂的舌之味�風騷的蘿蔔�莧菜——粉紅的回憶�上海女人像粉蒸肉�愛上爛豆渣�壓馬路、吃小吃
蔣介石的食養
白水排毒雞湯益氣�三位夫人和一個蛋�早餐三味和養生七法
序
前朝遺珍足品評
文�野夫
一
算來算去,中華民族還真的只有飲食文化,是足以稱雄世界的。當孔夫子已經主張「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之時,歐洲人基本還在茹毛飲血。西餐發展到今天,還在問你牛排要幾成熟,配菜幾乎還是永遠的老三篇──土豆洋蔥番茄。而我們的菜譜則早已汗牛充棟,食材更是上天入海,窮盡一切了。這樣的差距究竟能說明什麼呢?
一個專注於吃喝的民族,彷彿千百年來都處於飢餓之中。即便偶爾的酒足飯飽,也並未瀉出科技文明和制度文明。我們就像是一個吃貨一般傳宗接代,每個人生來就是難以饜足的廚子,在這個世界獵豔獵食。時常也成為亂世的食材,被搬上他人的刀俎……。
自古以來,修家譜都可能株連九族,讀書人於是只好研習菜譜了。精神生活的饑寒交迫,並不妨礙我們過屠門而大嚼──在想像的盛宴中沉醉迷離。既然當世不足論,那我們醉眼看前朝,也許從那些依然闌珊的歌筵燈影中,還能窺見民國男女的吃相,以及那杯盞之外的歷史遺蹤。
二
二毛和我,都在武陵山區生長發育。一江上下,同屬土家這個多數時候都很飢餓的民族。因為少時的食不果腹,很容易被養成我們青春時代的胡吃海喝和飛揚跋扈。如同久病成醫一樣,好吃的人總是美食家的候補委員。於是,我們都經由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詩歌運動,而發展為私家的御用廚師,再在美食和美色的路上顛沛流離,最終成了自個的掌瓢。
我還沒看見一個同代人,能像二毛那樣,用詩歌將食色籠絡在一起,使漢語和菜餚都變得性感十足。讀他的詩文甚至菜譜,多能如服春藥一般的盎然。
如果再加上幾味他的獨門美食,以及私釀的野酒,定力不夠的後生則多半容易發情──杯酒定交,結下一生的情義。
我和他的多年私交,正像酒色之徒在餐桌邊的狼狽為奸一般,三杯兩盞就能割頭換頸似的鍾情。多少年來,他的餐館開到哪裡,我扛著貪婪的唇齒就追向哪裡。他的酒旗招搖處,就是我輩酒囊飯袋眼中的延安。
從川西到京北,從西城到東城,我像蒼蠅不叮無縫的蛋一樣,追隨著家山中走出來的一扇胖哥,聞香下馬,擊掌為號地暴飲暴食著我們放浪的歲月。多少次我醉臥於他的大堂,被多情的大廚蓋上油香的圍裙,恍如楊柳岸曉風殘月一般的死而復生。
三
一個時代自有一個時代的吃相。當年阿城先生寫他們那代知青「吃相很慘」,我和二毛這一代哥們,很多時候吃相應該是很「烈」。相比民國那代世人的吃相,我們真是足夠慘烈的一代吃貨。
二毛的美食隨筆,是一個詩人加廚師的傑作,因此迥異於一般的外道中人。
從《媽媽的柴火灶》到《民國吃家》,彷彿他已經從江湖菜躍進到了公館菜,變換的已不僅僅是菜譜,也不是添油加醋之類的技法,而是在深入歷史的堂奧,在盤飧薄酒的一脈餘香中,辨尋歷史新的解讀門徑。
所謂的魏晉風度,我們是從《世說新語》中那些吃喝坐臥的細節中感知的。
同樣我們也能從這樣一些隨筆中,窺見所謂的民國範兒大抵會是怎樣的雅致或豪奢。而就在這樣彌漫的俗塵之中,我們這些懷舊的饕餮之徒們,猶能在這個早已推杯換盞的世界,嗅到那些殘醉餘芳……。
謹此為序。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