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台灣的兩面鏡子:從中國、日本缺什麼, 看台灣如何加強競爭力

台灣的兩面鏡子:從中國、日本缺什麼,
9789865723019
近藤大介
泓冰
野人
2014年7月30日
117.00  元
HK$ 93.6  





ISBN:9789865723019
  • 叢書系列:地球觀
  • 規格:平裝 / 304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地球觀


  • 商業理財 > 經濟/趨勢 > 觀念/趨勢


















    什麼是「中國臉」、「日本病」?

    什麼是鴻海崛起、夏普沒落的主因?

    什麼樣的台灣服務品質使人被騙也甘願?

    什麼是台灣不利於經營國際品牌的原因?





    【推薦】「日本病」值得參考◎朱文清

    【推薦】文化鏡子照出新的自己◎邱立本

    【推薦】辣炒翠玉白菜——台日中三角關係的鏡中影像◎胡文輝【推薦文】

    【推薦】「台灣」這件作品完成了嗎?◎范疇

    【台灣版序】母親的故鄉



    第一章? 中國缺什麼:優質的服務

    首都機場服務效率差,讓旅客彷彿深陷「中國炒菜鍋」

    北京計程車司機令人大嘆:「這裡就像不在地球上。」

    北京奧運之後,中國已放棄成為「服務業大國」嗎?

    日式便利商店的宗旨:服務,就是讓顧客得到滿足

    北京便利商店需加強員工訓練,提升服務品質

    「黑貓宅即便」到府收件、隔天送達,掀起服務業革命

    體認「服務就是金錢」,將使中國服務業高速發展



    第二章? 日本缺什麼:責任感

    自豪的液晶技術被對手模仿,夏普面臨經營困境

    被鄧小平引進中國的松下電器股價暴跌

    夏普與索尼為什麼在市場上節節敗退?

    調整價格並開發被取代性低的產品,企業才有競爭力

    無人敢為新企劃負責,日本企業難創新

    沒人能忍受老是「尚在研究中」的日本企業

    日文是一種逃避責任的語言

    無人敢背負統一日本國名念法的歷史責任

    天皇與首相形成可互相卸責的治國體系

    日本擅長失敗了也無法究責的團體運動

    溫馨提醒可能只是為了逃避責任的偽裝



    第三章?? ?中國缺什麼:協調一致的團結精神

    中日文化差異大,繞地球一圈才有交集

    從舉辦迎新會談中國員工缺乏團隊精神

    中國員工開會時,彼此爭功求表現

    中國人口多,競爭激烈,同事是勁敵不是夥伴

    日本從求學到求職嚴格要求一致性

    比起個性合群,文化產業更需要才華洋溢的員工

    為了維持團結與平等,日企不特別獎勵傑出員工

    中國年輕人面試的缺失:不重視服裝,無時間觀念

    年輕人多樣的個性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原動力

    日企會錄取具備什麼特質的應徵者?

    在日企工作需掌握的三大工作技巧:報告、聯絡、商量

    中國老闆命令至上,員工缺乏為公司賣命的動力

    中國經濟快速發展,機會處處,導致人才容易跳槽

    ? 中日企業的優、劣雖完全相反,但合作前景依舊樂觀



    第四章?? ?日本缺什麼:年輕人的力量

    七十一歲高齡的馬術選手居然取得奧運參賽資格

    六十五歲是第二次青春的開始

    日本街頭上的年輕能量正在消失

    經濟衰退、物價高、通貨緊縮,導致年輕人收入低

    日本社會講究輩分,老年人把持職位與資金

    便利商店、百貨公司轉型,以爭取有購買力的老人

    日本年輕人對海外旅遊增廣見聞不感興趣

    日本年輕人沒錢買房、買車

    咖啡廳、電影院、健身房成為老人的天下

    溫馴的「草食系」年輕人對抗積極的「肉食系」老人

    「三一一」震災、海嘯重創日本,年輕人更加自閉

    女子偶像團體、韓國帥哥成為年輕男女的精神寄託

    連國粹相撲的頂尖力士大多是外國人



    第五章? 中國缺什麼:細膩的技術

    若古代有諾貝爾獎,中國年年都會得

    中國與日本的技術差距已達90:100

    日系雜誌中國版的自製內容已達80%~90%

    從建築技術的細膩程度看中國落後日本有多大

    日本技術的細膩度仍是中國望塵莫及的

    在中國製造的UNIQLO保暖衣,講究精細的製作技術

    中國有成熟的代工技術

    培養人才、扶植民營企業,是中國製造業的未來

    中國擁有雄厚的資本來提升技術,增加競爭力



    第六章?? ?日本缺什麼:廣闊的世界觀

    農業與勞工專家竟被任命為財務大臣

    首相對世界局勢漠不關心,與鄰國失和

    官員在國際場合只會講日文、不與外國人打交道

    媒體撤回駐外人員,電視新聞缺乏國際要聞

    封閉性思惟作祟:百萬人足不出戶、排斥移民

    島國環境型塑日本「封閉性意志」的民族性

    地緣政治使中國具有廣闊的視野與洞悉全局的能力

    中華文化與日本文化,其實可互補



    第七章?? ?台灣缺什麼?不缺什麼?

    外婆心目中的世界第一樂園

    在松山機場感受到親切、有效率的服務

    中、日文化天平的兩端,台灣傾向哪一邊?

    台灣優點一:隨機應變、馬上行動

    台灣優點二:女性在社會上活躍的程度與男性相同

    台灣優點三:令人感到「就算被騙也甘願」的優質服務

    台灣缺點一:宣傳能力不足,不利於國際品牌

    台灣缺點二:複製外來事物,缺乏脫胎換骨的能力

    台灣缺點三:缺乏危機意識的島國和平癡呆症



    【後記】日本是反面教材嗎?






    台灣版序



    母親的故鄉




      對我而言,台灣,是「母親的故鄉」。



      話雖這麼說,其實我的母親是道地的日本人,她於日本殖民時期在台北出生。不僅母親,母親那邊的家人也幾乎都在台灣出生。直到一九四五年日本戰敗為止,母親一家人都住在松山機場附近。當時我的外曾祖父是台北車站的站長,外婆則在台灣銀行服務。因此,我從幼年時期,就聽著母親或外婆細數在台灣生活時的美好回憶而長大。米粉等各種「夜市小吃」,更是母親及外婆的拿手菜。



      二十多歲時,我第一次造訪「母親的故鄉」。當時花了一個星期,走遍台北的大街小巷。因為不論哪一條街道,都令我覺得充滿母親一家人的回憶。有時候,當我迷了路在街上攤開地圖,總會有台灣人以流利的日文主動協助。台灣人真的充滿溫情。此外,就是故宮博物院非常迷人!



      完全對台灣著迷的我,之後曾經好幾次往返台中、高雄等地。成為記者後,主要是為了採訪而到台灣。我曾經採訪過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這三位總統,也曾和《中國時報》有合作關係。



      我認為台灣文化是巧妙融合了台灣既有的文化,以及中華與日本文化之後,發展出的獨特「結晶」。不正是台灣人巧妙地以現代精神呈現出日本平安時代就被視為理想的「和魂漢才」嗎?



      得知本書將要在這樣的台灣出版時,我除了興奮,也感到些許緊張。本書原本是為了不太嫻熟日本文化的中國讀者,以淺白的方式來論述中、日兩國的文化差異(簡體中文版書名為《中國缺什麼,日本缺什麼》)。在中國上市後,廣受好評,曾登上Kindle電子書排行榜,名列第六。此外,我還接受了五十多家中國媒體的採訪。



      這一次本書要呈現在早已成功「合成」中日文化的台灣讀者面前,究竟會產生什麼樣的評價呢?我的心情有如即將面臨考試的學生般緊張。



      不過,另一方面,若能讓台灣讀者感受到少有的「從日本人的角度看中國樣貌」,我深感榮幸。同時,對於願意嘗試讓本書在台灣問世的野人文化,也致上我衷心的謝意。



      今年四月下旬,我造訪了春光爛漫的台北,並為台灣讀者重新撰寫了當時思考的〈台灣缺什麼?不缺什麼?〉。我希望以後有機會多多訪問台灣,與台灣的朋友交流。




    近藤大介

    二○一四年夏天寫於東京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