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魔法森林(《秘密花園》第二集,中文版獨家附贈32頁練習本)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
HK$74.4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健康的101歲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3274391
李華林
遠流
2014年7月01日
93.00 元
HK$ 79.0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573274391
叢書系列:
健康生活館
規格:平裝 / 216頁 / 25k正
健康生活館
分
類
醫療保健
>
養生法
>
其他療法
同
類
書
推
薦
是狼型人就不要逼自己早睡早起【1書+1好睡日記本】:解讀睡眠時型,找到你的高效睡眠法
解放心念:徹底轉變心念,才能恢復健康【調和怒、喜、思、悲、恐等情緒,啟動身體自癒力】
亞蒂絲的12堂愛自己冥想課【每堂課均附音訊引導QR CODE】
不生病的智慧百科
醫學芳香療法
內
容
簡
介
百歲是目前人口成長最快速的年齡層,
如何保持健康,縮短病痛時段,或超越百歲,是你自己的選擇。
目
錄
推薦序1�長壽而健康才有意義?? ??? ?莊明哲
推薦序2�健康長壽的四大基石?? ??? ?謝博生
推薦序3�為自己的健康負責?? ??? ?陳永興
推薦序4�為自己做最恰當的選擇?? ?邱義男
自序
前言
第一篇 好長壽
第1章 藍色地帶
南加州洛馬林達/日本琉球/地中海薩丁尼亞/哥斯大黎加尼克亞
第2章 生活習慣和環境
在加州,亞裔最長壽/加州族裔與世界各國平均壽命比較/加州亞裔和臺灣人的主要死因
第二篇 暢血流
第3章 血管與一氧化氮
用炸藥成分治病?/長10萬哩的血管內皮/一氧化氮對血管的作用/血暢其流最健康
第4章 ω-6和ω-3脂肪酸
發炎/ω-6和ω-3脂肪酸的功用/ω-6和ω-3脂肪酸與心血管疾病/非類固醇消炎藥/平衡是健康的原動力/人類飲食:從舊石器到農業、工業時代/遠低於國際的美國標準/測量血液中ω-6和ω-3脂肪酸含量/飲食對血管的影響
第5章 血管與膽固醇
季斯博士的實驗/原凶是膽固醇還是脂肪?/脂蛋白/標準脂肪檢驗/進階代謝指標
第6章 血糖與糖尿病
胰島素攸關老化/影響1.7億人口的糖尿病/糖尿病的診斷/糖尿病的預防與治療
第三篇 保康健
第7章 防癌抗癌
癌症與身體發炎/癌細胞和血管生成/環境變化促進慢性病/中國營養研究/抗癌環境/抗癌植物成分
第8章 舊石器時代飲食
原住民的飲食/舊石器時代飲食七關鍵/舊石器時代vs.現代美國/農業時代飲食的缺點/21世紀舊石器時代飲食
第9章 健康加齡的飲食
我的金字塔/我的餐盤飲食/臺灣版的每日飲食指南/改良金字塔飲食
第10章 健康加齡的運動
活著就要動/走路/有氧運動
第11章 性格與生活型態
珍貴的特曼檔案/個人因素/社會支持與宗教信仰/婚姻與愛情/男性化vs.女性化/長壽特質要維持
結語�創造長壽靠自己
中英名詞對照
序
前言
我們很幸運生在這個時代,有很多關於高齡的健康資訊。
從前要活到高齡不容易,只能靠運氣,但是現在已經有充分的知識,可以讓我們擬定一套健康的生活習慣計畫,健康的活到101 歲或更高。「健康的101 歲」現在可說已經是個人的選擇,而不是靠運氣。
1900年時人瑞屈指可數;到了1950年代時,也只有數千人;現在全世界已經有4萬人瑞;到2050年時,估計會有600萬人。100歲是目前成長最快速的年齡。
但是很多人不敢想像活到101歲,因為他們心目中的101歲是衰弱、需要被扶持及照顧的老人。事實上,這是個錯誤的觀念。現代科學告訴我們,只要遵循健康的生活習慣,就可以自己控制身體衰退的程度,而活到健康和獨立生活的101歲。
如果不遵守健康的生活習慣,身體當然會退化,進而喪失健康,導致肥胖症、糖尿病等。世界衛生組織(WHO)最近指出,人類在歷史上會第一次看到體重過重的人數超過過輕的。事實上這種現象在某些地方已經發生。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也指出,這一代孩子的平均壽命可能會比上一代短。這是有平均壽命紀錄以來從未發生過的。
1900年時代的人晚年病痛的時段很短,只有1%的時間。如今平均壽命增加了30年,病痛時間也相對的增加到10%。現在65歲以上的美國人有一半患有兩種以上的慢性病,而且罹病的年齡越來越早。
這種現象是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所致,是可以避免的。現代的醫療制度以器官分類,太專科化,過分注重疾病症狀(如感染、阻塞、荷爾蒙或營養失調)的診斷與治療,醫師很少對病患的全身健康狀態作綜合性診斷,把治療後的無症狀狀態當做健康(health),而不關心身體實質健康(wellness)和長壽的特性。這只能說是疾病管理(disease care)而不是健康管理(health care)。這種注重症狀診斷與治療的醫療制度——見樹不見林的微觀管理(micromanage)觀念——使健康問題變得太複雜。如果我們把重點放在宏觀管理(macromanage)一個人身體的實質健康,身體自然能維持在高層次的健康狀態。
一個人沒有症狀就是健康嗎?不是的。表面上即使看不出有什麼病徵,身體可能維持在低迷發炎狀態,長此以往,各種慢性病就可能呈現出來。要確定一個人健康的層次不容易,身體狀況不只是生與死或健康與疾病的兩個相對層面,從死到最健康是有很多層次的。
我們可以用身體功能表示健康狀態。波茲醫師1 指出,當身體功能降到50%時還會生存,也不會嚴重影響日常生活。降到40%也還不會有什麼症狀。但是降到30%時症狀就會開始出現,例如視力模糊、體力軟弱、呼吸困難等等。如果降到20%,就會嚴重影響身體功能,甚至死亡。
疾病可以說是身體功能降低到接近30%的狀態。健康墮落到這麼低,是飲食生活習慣長期處在惡化的狀態自己卻沒有感覺到所致。一般情形是這時才看醫師,醫師可以診斷疾病,開處方,以免健康狀態墜到谷底,但這只是迴避死亡,身體狀況只能回到大約30%的程度。如果飲食生活習慣不改變,就無法達到實質健康。
想達到全身最佳的實質健康狀態,有兩件事要特別注意:
●沒有慢性發炎
●血管健康,血液流暢
發炎是因為身體的免疫系統對外來的侵犯發揮治療功能。如果這個功能發揮過度而失去控制,會攻擊自己身體的組織器官,發生所謂的自體免疫性疾病(auto immune disease)。持續不斷的低度發炎會導致很多慢性疾病,如第1型糖尿病、氣喘、關節炎、狼瘡等。
心臟病一直到最近都是歸因於膽固醇使血管硬化所致,但是有的人認為血管發炎才是最基本的原因。膽固醇沉積在血管壁是免疫作用修補血管發炎的後果。C- 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在血中的濃度會隨著發炎程度升高,可用來預測心臟病的發作。
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巴金森症(Parkinsons disease)等也可能直接或間接與腦部發炎有關。新的、更基本的想法認為所謂的「高齡病」(age-related disease)也是不正常發炎的結果,而不只是年紀增加所致。
免疫系統的作用及發炎的過程和飲食密切相關。ω-6和ω-3脂肪酸產生類20 碳酸(eicosanoid),如血栓凝集素(thromboxane)、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 PGE,攝護腺素)、白3烯素(leukotriene)等主導發炎過程。由ω-6脂肪酸系統的花生4 烯酸(arachidonic acid, AA,20碳4烯酸)產生的類20碳酸有很強的發炎性質;由ω-3脂肪酸系統的20碳5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 EPA)產生的類20碳酸則作用溫和,可以調整ω-6脂肪酸的發炎作用。我們的身體需要約同量的ω-6和ω-3脂肪酸互相制衡,才能維持最佳的健康狀態。
但是現代西方飲食,含有較多的ω-6脂肪酸,可能有ω-3脂肪酸的10倍以上,所以身體經常處在發炎狀態。因為不了解這兩種脂肪酸的微妙作用,一般人就把脂肪酸不平衡所引起的疾病當做是年齡增加自然發生、不可避免的現象。事實上,這兩種脂肪酸一旦平衡,身體就不再發炎,恢復健康。
含有充分營養、適合人類的飲食,是經過250萬年舊石器時代演變而來、最接近現代的1萬5千年到4萬年前那時期的飲食。農業革命,尤其是工業革命所發展出來的飲食,很多是不適合人類健康、甚至是有害的。
與飲食一樣重要的健康因素是運動。雖然說是運動,真正的意思是要動,要經常使用身體各個部位,否則就會退化。但是動物的本性是以最小的努力去完成任務,社會的發展趨勢也就是省力、省時的發明,一切都是電動、遙控,即時的、不需勞力的、常坐不動的生活。所以我們必須在日常生活中增加四肢的勞動,多手工,多走路。
長壽是健康的生活習慣的結果,因此與一個人的性格有關。人在一生中,會做出無數與健康有關的決定,而個人健康狀態就是這些決定的總和。比較認真盡責、注意細節的人所做的決定,會積極維護健康,不會從事高風險的行為,也會認真執行;相反的,比較樂觀、不認真的人,會忽略健康行為,所以較易發生不測事故,或死於本來可以預防的疾病。
除了照顧自己的整體健康,一個人還要有社會連繫,如親戚朋友社區的支持。你要關心別人,幫助別人,而不只是感覺到你有社會聯繫而已。
這些個性認真負責的長壽者,一定是健康、獨立、能照顧自己的人。他們的一生,即使老年後,一定能繼續貢獻社會,不會成為負擔;相反的,如果因循西方飲食和生活習慣而不注意健康,則會導致肥胖症、糖尿病等慢性病。現在估計2025年全球的糖尿病患者會增加到4億人,這不但會減少個人一生對社會貢獻的時段,還會造成社會國家無法承受的醫療、經濟負擔。
本書廣泛蒐集有科學根據的生活習慣法,讓我們不需靠運氣,活到健康的101歲或更長的有意義的人生。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