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魔法森林(《秘密花園》第二集,中文版獨家附贈32頁練習本)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
HK$74.4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有些影子怕黑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035835
孫得欽
逗點文創結社
2014年6月11日
93.00 元
HK$ 79.0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9035835
叢書系列:
言寺
規格:平裝 / 216頁 / 12 x 19 cm / 普通級
言寺
分
類
文學小說
>
詩
>
華文現代詩
同
類
書
推
薦
歧路行
席地而詩【增章新版】
席地而詩【增章新版★限量贈「兔年讀詩」春聯】
番薯記持。臺灣詩
驛站前的整條街都溶在光裡
其
他
讀
者
也
買
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藍光普及版)
交換愛人的肋骨
剛剛發生的事
為愛發聲詩選集
那些閃電指向你
你是我背上最明亮的廢墟
內
容
簡
介
有些殘酷是愛,戴上面具才能真心告白
「用一種恨的語調懇求你�注視我,以你不死的眼神」
目
錄
序
開始敢說一些字
雨落的時候
男與女
給妳
已經
我們
脣
大人
告別的午後
戴面具的人們
還有誰有愛
神學課
肢體練習
青春期
青春期 (二)
青春期 (三)
初夏
夏綠地
靜物
炎夏之路
花東鐵路
鏡子讓人不敢
撿石頭的日子
穿透花的男人
螺旋
鬼迷宮
欲渡
女人
偶
暗中
女孩
重新做人
電梯
我買
去要回來吧
遺書
聖誕老人的九個短篇與一首歌
後記
序
後記
人們所說的愛
1.
大約兩年前,某天隨手翻開俄國導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雕刻時光》,來的就是他父親亞森尼.塔可夫斯基的詩句:
當命運尾隨我們的行蹤
宛如剃刀握持於狅人手中
我記下幾行字:「這一個階段我漸漸學會把生命中大小瑣事一概視作神諭,並或多或少地加以解讀,這麼做不僅讓生活的每事每物都泛起一層薄薄的靈光,更讓一切隨機運轉的無謂與無情之事,彷彿都有了存在的必要與必然,並且讓人稍稍可以承受得住命運的洶湧。」
許多事情發生時,正如許多文字寫下時,我並不知道那代表什麼。開始的時候,只是意識到一切要開始了。有東西值得寫下,有力量正在蘊釀。有的詩,許久以後,才忽然瞭解為何對某個意象、場景如此執著,那是我給自己的神喻,我的星座指南、塔羅牌面、瑪雅預言。
倉田百三的《出家及其弟子》,借佛家的殼,通篇基督義理,一本戀與罪之書:
唯圓:人的願望與命運是一對陌路人,它們沒有任何關係,甚至在許多場合,它們的關係就像暴君與犧牲者那樣殘酷。……
親鸞:還有祈願,願望與命運是通過祈願在內心裡銜接的,祈願呼喚命運,祈願創造命運。法藏比丘的超世祈願不就是把判定下地獄的人改變成升入極樂的命運嗎?
人對命運的祈願,就像哀求變心的戀人回頭,是一種卑屈的無謂之舉。我不信,但我被親鸞打動,一如我被所有無意義的創造打動。最深刻的祈願,落空也不怪罪神的祈願,最無用的祈願。
對命運的徹底屈從,裡面有種我尚未明白的尊貴。
Leonard Cohen 唱著:
Show me the place
Where you want your slave to go
求神,「求」重於「神」。應該說,「求」美於「神」。
但我怕神,怕得要死。怕神所代表的命運。
最後又寫下:「如果不想任憑命運追擊,唯一的辦法,只有自己去當那持刀的狂人。」
2.
我喜歡看人為愛卑賤受辱的樣子。有時他們身上發出光芒。
我迷戀過尊嚴,覺得那是人類的光輝姿態。還楞楞抄下哪裡聽來的芭蕾舞大師箴言貼在牆上:「如果你失去平衡,你就失去尊嚴。」後來發現人類丟盡尊嚴的樣子同樣迷人,甚至更加迷人。
那時刻他們忘記存活於世所需的種種禮儀、防備、姿態,忘記他人的眼光,把最脆弱的部位坦露出來。
1973年的法國電影,《媽媽與妓女》。一部無恥的電影,原來完全去除羞恥,幾乎就是純潔。
男主角滔滔不絕,談哲學、談理想、談生活、談社會,他的思想、論述是他的殼。女主角的語言是敗德的告白,她說:「只有你能把我幹成這樣。」直截如短刀。女主角在這場三角愛情中的角色越是屈辱、越是卑微,她的尊貴就更強一倍。
她說:「我不喜歡尊嚴,卑賤是我唯一的尊嚴。」愛著的人,沒有尊嚴,沒辦法有尊嚴,忘記世上還有尊嚴。
我搞錯了重點,那不是喪失尊嚴,而是卸下了偽裝,才顯出傲立於怯懦人性之上的真正尊嚴。
誠實是一種激進的主張,要付出高昂的代價。
想起一個怪詞,自由。
後來有人要我聽崔健的〈一塊紅布〉,我聽了,我不知道他的心到底是什麼做的。在此之前,
我只熟悉一首〈一無所有〉,一樣的,一無所有,連自我都沒有。愛者沒有預設、沒有防衛、沒有恐懼,只有當下,在當下處於無限,到哪裡去都可以:
看不見你也看不見路
我的手也被你拴住
你問我在想什麼
我說我要你做主
被紅布矇上眼睛的人,那一刻他也和鐵一樣強和烈。
耶穌也在受辱,他要拯救人,而人把他釘上十字架。實際上他無法受辱,人的愚行只能侮辱自己。
塔可夫斯基談他最終的電影《犧牲》:「令我感動的是出自犧牲、出自對愛的雙重依附而致的和諧這個主題。這並非指相互的愛:似乎沒有人能夠了解愛只能是單面的,其他的愛並不存在,其他的任何形式也都不是愛。如果無法包含完全的施與,就不是愛。那是行不通的,目前根本不存在的。」
愛情的語言系統與信仰的語言系統極為接近。
木心談耶穌:「耶穌對世人的愛,是一場單戀。」
我尚未明白愛是否只能是單面的,但單面的愛,已經含有愛所需的全部力量。
再引一句木心:「愛,原來是一場自我教育。『原來』兩個字,請不要忽略。」我喜愛他的說教。
令人討厭的松子,為愛屈辱一生,每一次都將自我完全敞開,每一次都承受徹底的崩潰。片尾松子上樓梯,唱著:「彎著腰,伸長手,我們來捉住星星吧。」
崩潰多難,無愛,欲崩潰亦不可得。
里爾克的詩:斬斷我雙臂,我將擁抱你。
我也見過這樣的人。
愛者是貴族。
3
兩位攝影家:Jan Saudek 和 Joe-Peter Witkin。
Jan Saudek 的作品全是肉體,各式各樣的肉體,擺出被目為色情淫猥的姿態。最醒目的,是許多肥胖的身體,巨大的乳房與臀部,鬆垮皺摺的大腿。他能捕捉到人最狂放,最無遮掩的樣子。肉體在他的畫面裡,是愛慾、生死的體現。經過渲染上色,俗艷與莊嚴融為一體,渴望在生命中找到力量的人,在他的作品面前會流淚。有人說他提倡醜惡,他說:「人不可能是醜的,除非他放棄。」
Joe-Peter Witkin 的作品更令常人退避,他的作品素材,是人類屍體、骸骨與切割下來的身體局部,以及因身體缺損、畸型而多半難以見容於世的邊緣人,再運用宗教意象或古典繪畫的構圖,將素材擺置成繁複而曖昧的圖像。不管怎麼看,都褻瀆到極點,他的作品受到的評價必然是極端的,恨者視他為惡魔。但他說:「瞭解我在做什麼的人,當能領會其中所含的決心、愛和勇氣,我在社會普遍認為受損、不潔、失能、扭曲、悲慘、不幸的人身上,找到奇蹟與美。」在他的畫面裡,常人別過臉不去看的,都是神存在的證物。
他們是與天競爭的藝術家。當然不是因為瀆神,沒人比他們更信奉神。
他們是巴別塔的建造者,爬上去,想要像神那樣去愛。神是否容許人像神那樣去愛呢?還是祂會在這些愛者身上,降下懲罰的雷霆?
把對與錯,鮮美與腐敗,生與死,總合起來去愛。
推到盡處,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人以為不公不義的,其實是天的公義。
平等也是一種激進的概念。
分別事物等級,有的接受,有的拒斥,我們才感到安心。
把原本就存在的東西再呈現一次給你看,那種真實,慣於自欺的人承受不了。
我們不敢去看我們已經看到的東西。
我逃避自己的本質。
影子畏懼黑。
4
再說一些話。
怯懦如我者,只能先把語言放在高處,拉著行動上來。
不懂的事太多了,一個人在黑暗中摸索,慢慢學會提問,問了,回答,或不回答,再問下一個,每一個問題,都可以一直摸索下去。身前幾寸地,竟真的微微亮起。譬如,人可以毫無隱瞞地活下去嗎?
被人知道越多秘密,你越自由。
你要誠實,先得做錯誤的事。
直視那些讓你痛的東西。
愛,與性,與宗教,與藝術,糾纏不清,皆屬享樂範疇。各種享樂,肉體的、精神的、情感的、此刻的、未來的、死後的。四者都是藥性最強的毒,歡悅鑽心透骨,嘗過就不能戒斷,一次比一次,要得更純更精。
都為了抵抗死。徒勞無功,只有性,讓死亡稍稍停步。其他三者,都求永恆,求超越,要得太多;性很低賤,瞬間灰飛煙滅,性除了自己什麼都不要,死亡說,這局讓你。
稍微走進去一點,都是無道德的,沒有現成的道德。沒有人知道真的道德是什麼,只能透過肉身、思想、情感去實踐,一路上粉身碎骨。他人的道德是詛咒。
苦行求道者,慾望最大,大到能忍常人所不能忍。人的快樂無效了,渴求神的快樂。
一竿子打翻試試,人能找到的所有崇高概念,都為了樂。我想,包括犧牲。
在胡赳赳的書上抄來一句,布希亞寫的:「只有無慾望的軀體才真正配得上快樂。」
濕婆在修行中被愛神伽摩一箭射中,頓生愛慾之心,怒睜第三隻眼,用毀滅一切的神火把伽摩燒成灰燼,但愛神未死,只是從此無影無形。
慾望很精明,別想敷衍它。
性是道成肉身。
藝術最貪婪,想把其他三者都吞進腹內,有時成了,有時吐了。
我會老去,老得快要變成別人。
活著是為了把自己再創生一次。
在命運面前沒有狂人。倒是詩這把剃刀,還算稱手,劃幾個傷口,不成問題。
和自己立約,言而有信:說謊的時候,要懷著誠實的願望。
這本書獻給相遇之人。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