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澤東與莫斯科的恩恩怨怨
|
|
|
|
|
|
9787210021278 | |
|
|
|
楊奎松 | |
|
|
|
江西人民出版社 | |
|
|
|
1999年5月01日
| |
|
|
|
98.00 元
| |
|
|
|
HK$ 93.1
|
|
|
|
|
| |
|
|
|
|
|
|
詳 細 資 料
|
ISBN:9787210021278規格:平裝 / 520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再版出版地:大陸
|
|
分 類
|
[ 尚未分類 ] |
同 類 書 推 薦
|
|
|
內 容 簡 介
|
毛澤東一生都同莫斯科有著不解之緣。
30歲的毛澤東入選中央局,得益于共產國際代表馬林的賞識;然而從莫斯科回來的政治局領導人之一的張聞天到蘇區一年半竟然從沒想到要了解一下毛澤東有什麼本領;俄國人把毛澤東視為“亞洲的鐵托”,斯大林、莫洛托夫竟然當面批評毛澤東,毛澤東氣憤地回憶說︰“我在鼻子里笑他們,一聲都不吭……”;赫魯曉夫秘密報告披露驚人內幕,斯大林一夜之間威信掃地,毛澤東表示中國不能摘斯大林的像;赫魯曉夫傳話過來︰如果你們要斯大林,我們可以把他的尸體搬到你們北京去;毛澤東決定轉入反攻,不怕分裂,來一個“大鬧天宮”;邊界沖突忍無可忍,大戰來臨,林彪差點下令炸掉密雲庫……
本書根據大量有關中蘇檔案和親歷者的回憶,按歷史發展的順序,對涉及到毛澤東與莫斯科關系的歷次重大事件以及毛澤東性格和處事特點作了引人入勝的描述。文中所及中共歷史上許多事件的來龍去脈和背景都是鮮為人知的。當這些觸目驚心又“似曾相識”的歷史卷展現在眼前時,我們不得不驚嘆歷史的確比我們想象的要豐富得多,復雜得多。
|
|
目 錄
|
序
修訂版前言
第一章 共產國際始終壓制毛澤東嗎?
1.毛澤東因為受到共產國際代表的“賞識”,三大即入選中央局
2.毛澤東回憶說︰那時年代,“素以為領袖同志的意見是對的”
3.毛澤東歡呼農運“好得很”,共產國際稱贊毛的報告出色
4.共產國際注意到毛澤東“史詩般的英雄行動”,開始對其另眼相看
5.臨時中央奪去毛澤東的各項權力,共產國際卻要他加入政治局
6.遵義會議推舉張聞天為黨的領袖,人產國際宣傳毛澤東
第二章 毛澤東扳倒“左”傾中央
1.博古,一個只有24歲的學生黨員,竟一躍成了“總書記”
2.毛澤東不滿地說︰我那個時候被扔到茅坑里去了,搞得很臭
3.毛澤東說︰“馬克思主義這種東西,是少了不行,多也也不行的”
4.毛澤東講︰遵義會議成功,最重要的是張聞天.王稼祥能分化出來
5.毛澤東升為常委,但分工只是“恩來同志軍事指揮上的幫助者”
第三章 如果季米特洛夫不支持毛澤東……
1.季米特洛夫在統戰政策和援助紅軍的問題上,功不可沒
2.中共放棄蘇維埃政策,工產國際擔心︰這是不是太急了
3.季米特洛夫並非不滿毛澤東,安排王明回國沒有奪權陰謀
4.王明推舉毛澤東做“主席”,自己做“書記”,很有點一山二虎的架勢
5.毛澤東表示︰“同意王明意見,國共共同負責共同領導”,“和為貴”
6.王明否認中央權威,毛澤東說︰“十二月會議後中央已名存實亡”
7.季米特洛夫表態︰中共中央還是應該在毛澤東領導下工作
第四章 毛澤東的“十五萬精兵計劃”
1.蔣介石揚言,把共產黨合並到同民黨中來乃其生死問題
2.共產國際一紙電報,毛澤東開始斷言“資產階級叛變的必然性”
3.毛澤東稱︰蔣介石當政之時,國共關系不可能有根本好轉
4.毛澤東警告︰“蔣介石正在與日本講妥協並可能在兩三個月內成功”
5.毛澤東致電季米特洛夫,尋求莫斯科支持他的先發制人
6.毛澤東接受莫斯科的意見,估訓‘蔣不過是大吹小打而已
7.皖南事變爆發,毛澤東與莫斯科政策分歧,雙方關系起變化
第五章 延安整風的台前幕後
1.毛澤東尖銳批評“言必稱希臘”,主張對俄同人的話“不可盡听”
2.毛澤東成功“打通”博古.張聞天的“思想病”,路線錯誤基本確定
3.王明一時興起,揭穿一個秘密,毛澤東轉而決定澄清黨史問題
4.王明斷言,他和季米特洛夫有同樣看法,毛澤東的政策太“左”
5.任弼時.王稼祥轉達季米特洛夫的批評,王明從此一蹶不振
6.先縱後收,斗爭矛頭發生變化,思想問題意外變成敵我問題
7.共產國際宣告解散,俄國聯絡員報告說,毛澤東大大松了一口氣
8.毛澤東說,誰對誰錯已經很清楚,再不認錯,就有走向敵人的危險
9.中央決議︰王明的投降主義,是國民黨在共產黨內的代表
10.毛澤東向季米特洛夫保證︰斯大林在延安受到普遍愛戴
第六章 毛澤東想做亞洲的鐵托?
1.毛澤東與斯諾一見如故,卻很少對利害相同的俄國人表現熱情
2.毛澤東很清楚,美國必定幫助國民黨,中同不能走中間道路
3.蘇德戰爭爆發,美英大力施援手,毛澤東主張︰要與英美好好合作
4.毛澤東相信,應學鐵托那樣,拿英美的錢,干自己的事業
5.毛澤東斷定是赫爾利在搗鬼,他希望去華盛頓勺羅斯福交涉
第七章 斯大林“不許革命”!?
1.曾經四次“整我們”的斯大林也曾經對中國共產黨慷慨解囊
2.斯大林曾經計劃向中國紅軍提供上千噸軍事物資的援助
3.“武器給了資產階級,書籍給了無產階級”的說法,太過簡單化
4.毛澤東說︰“我們中國共產黨的每一個人,都是斯大林的學生”
5.毛澤東用手比畫著,說︰“國際援助一定要來,如果不來,殺我腦袋!”
6.毛澤東因斯大林來電大發雷霆後,講了四個字︰“無可奈何”
第八章 和戰關頭的考驗
1.毛澤東說︰計算精確,不難實現華北以我為主東北由我控制
2.蘇軍態度不明,中央主張慎行,毛澤東堅持至少應派30個團
3.蘇方鼓動爭奪熱察,劉少奇積極響應,毛澤東信心十足
4.蘇軍宣布提供全部日軍裝備,要中共以主人自居,放手干
5.俄國人弄巧成拙,陷入被動,毛澤東勞累過度,住進醫院
6.毛澤東阻斷“和平民主新階段”,認為走“法國道路”過于危險
7.蘇軍要中共放手大打,毛澤東力爭以長春為自己的首都
8.毛澤東極機密地要求蘇軍援助,蘇建議在關內另闢戰場
第九章 米高揚密訪西柏坡
1.毛澤東弄不明白︰究竟是中國革命勝利重要,還是蘇聯收麥子重要
2.毛澤東急于向斯大林“請教”,斯大林提議派米高揚秘密來華
3.斯大林勸毛澤東接過和平旗幟,毛澤東疑心蘇有意搞“南北朝”
4.莫斯科主張速佔寧滬成立政府,毛澤東強調4月過江,拖半年再說
5.毛澤東否認中共泄密的可能性,斯大林表示願意及早撤出旅順
6.毛澤東高度評價蘇聯援助,米高揚肯定中國革命經驗
第十章 莫斯科祝壽風波
1.斯大林在訂立新約問題上出爾反爾,毛澤東頓時有了挫折感
2.毛澤東真的曾經大發脾氣,宣布他決定“在別墅里睡大覺”
3.毛澤東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又問道︰是否以新條約代替舊的
4.不論毛.周當時如何努力,還是沒爭取到中蘇之間完全平等
5.希望與蘇聯合股的毛澤東,回國後態度卻發生了變化
第十一章 奪取台灣計劃擱淺之謎
1.毛澤東保證,一旦中國實現統一,就援助朝鮮解放事業
2.毛澤東提出︰“我們的將領一直建議清蘇聯幫助奪取台灣”
3.斯大林贊同金日成統一朝鮮,但他強調必須得到中國同意
4.毛澤東說︰“如果帝國主義進行干涉,我們一定會打過去”
5.戰爭爆發,美國介入,毛澤東認為這是個“極大的錯誤”
第十二章 中國出兵朝鮮幕後
1.朝鮮戰爭爆發,毛澤東未雨綢繆加強邊防,斯大林許諾空中掩護
2.毛澤東表示,中國能夠成為朝鮮強大後盾,不怕與美軍作戰
3.美軍仁川登陸,斯大林贊成向中國求援,但“不要提莫斯科”
4.斯大林出面請援,毛澤東復電︰許多同志認為對此事應當謹慎
5.毛澤東說服中共中央出兵援朝,斯大林從此改變對中共的看法
第十三章 遲到的合作
1.斯大林通知︰蘇聯代表準備重返聯合國,以便討論朝鮮問題
2.斯大林認為志願軍應趁熱打鐵,毛澤東下令志願軍越過三八線
3.聯合國通過停火提議,毛澤東決心再打一仗,根本解決問題
4.美軍全線反擊,志願軍被迫後撤,毛澤東估計戰爭已長期化
5.毛澤東贊同停戰,斯大林斷言,害怕打下去的應當是美國人
6.停戰談判受阻,斯大林老謀深算,反對示弱,堅持強硬路線
7.斯大林突然去世,毛澤東痛失有力支持,停戰結果不盡如人意
第十四章 馬.恩.列.斯一毛?
1.蘇共“二十大”風波驟起,毛澤東拒絕摘掉斯大林的像
2.毛澤東認定斯大林是好心犯錯誤,是認識上的問題
3.毛澤東說︰“對波匈,蘇軍可以撤出,讓它們獨立自主嘛”
4.毛澤東引用列寧的話說︰“與其讓你獨裁,不如我獨裁好”
第十五章 “東風壓倒西風”?
1.毛澤東告訴周恩來︰這些人利令智昏,最好是臭罵一頓
2.赫魯曉夫左右開弓鞏固權力,毛澤東力排眾議,表示支持
3.毛澤東說︰“我們半個衛星都沒有拋上去,要為首就很難”
4.毛澤東不拿講稿引起誤解,米高揚示威性地從椅子上站起來
第十六章 “共同艦隊”事件
1.毛澤東大發脾氣︰“要麼給我,要麼拉倒,搞‘合作社’不行”
2.毛澤東聲稱︰“為了最後的勝利,我們願承擔第一個打擊”
3.赫魯曉夫擺出智者的架勢,毛澤東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4.兩黨會淡發生激烈爭吵,毛澤東斷定赫必將破產
第十七章 背水之戰
1.赫魯曉夫口無遮攔,毛澤東忍無可忍,稱之為半修正主義
2.赫魯曉夫揚言︰“如果你們要斯大林,就把尸體搬到北京去”
3.毛澤東部署莫斯科會議方針,強調“置之死地而後生”
第十八章 “九評”赫魯曉夫
1.毛澤東認定︰赫魯曉夫代表高薪階層,與資產階級差不多
2.“大躍進”動搖了毛澤東的威信,毛澤東斷言中國也有修正主義
3.毛澤東宣布︰“我們現在轉入了反攻”,要來一個大鬧天宮
第十九章 戰爭即將爆發?
1.珍寶島發生邊界沖突,毛澤東發出警告︰“要準備打仗”
2.毛澤東主張破除迷信,強調沒有優勢裝備,照樣可以打勝仗
3.毛澤東並不想擴大沖突,主張︰到此為止,不要再打了
4.毛澤東估計到蘇聯可能報復,但沒有想到中蘇有開戰危險
5.毛澤東擔心爆發核戰爭,認為領導人集中在北京太危險
6.毛澤東不相信蘇方有意緩和,決定全面備戰,實行大疏散
7.戰爭形勢促使毛澤東緩和對美關系,不再熱心世界革命
代跋 毛澤東蘇聯觀變化原因剖析
附錄 毛澤東對印度支那戰爭態度的變化(1949-1973)
參考書目及資料
|
|
序
|
研究歷史,有兩點是必須做到的︰一是尊重客觀事實,二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兩點其實是一回事,因為客觀事實本身是復雜而充滿矛盾的,如果把事情看得很簡單,不進行具體分析,就很難做到符合客觀事實。
楊奎松同志這部關于毛澤東和莫斯科關系的著作,選擇的是一個人們普遍關心而過去又缺乏系統論述的重要課題。它的突出優點是︰作者肯花大力氣去鑽研那些豐富而又龐雜的原始資料,力求把這段歷史的全部復雜性在讀者面前重新再現出來;同時,又勤于思考,能夠在許多人已經習以為常的地方,敏銳地發現問題,系統地進行剖析,提出不少很有見地的看法。這就使讀者感到對許多事情的了解叉深入了一步,豐富了原有的認識。作者的文字也流暢好讀,很有點揮灑自如的氣概。凡是稍知此中甘苦的人,都可以體會到作者在寫作過程中需要付出多麼艱辛的勞動,而他的辛勞沒有白費,取得了許多重要的成果。我很為作者高興,並且覺得這種研究精神是應該提倡的。
在讀這部著作時,有的讀者可能會感到奇怪︰為什麼不少事情比他原來所想象的要復雜?為什麼黨的領導人在作出重大決策前似乎顯得猶豫,甚至會一再改變自己的看法?
其實,這並不奇怪。在中國這樣一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東方大國從事革命和建設,前人沒有經歷過,需要艱苦地摸索著前進。周圍的環境又瞬息萬變,充滿著難以捉摸的未知數,還存在著不確定的變數,卻要求你很快作出決斷。很多在事後看來十分明白的事情,當事人可能會感到困惑和難下決心。這就像一艘大船行駛在沒有航標的水域中,眼前是一望無際的波濤,不知道水面下哪里潛藏著淺灘、暗礁和漩渦,無法在事前都看得一清二楚,稍有不慎就可能遭受滅頂之災。處在這種狀況下,肩負著巨大責任的決策者的難處可想而知。他們不能不提出多種可供選擇的設想,經過許多次權衡利弊的反復比較,然後才能下最後的決心。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多謀善斷”。事實上,在作出決斷後,還會遇到許多事先沒有料到的新情況,還會發現原有判斷有不準確或不恰當的地方,因而在行動過程中作出若干調整。這不僅是可以理解的,而且是必要的。如果說,有人能在一開始時就對周圍的一切情況了如指掌,可以輕而易舉地作出種種重大決斷,然後沒有絲毫改變地加以實現,那他就不是人而是神了。
中國有句老話說︰“事非經過不知難。”後人正是需要從前人那些艱難而復雜的經歷中汲取智慧,多懂得一點世事,增長自己觀察和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
當然,這並不是說書中的所有看法我都贊成。力求重現歷史,本來就是一件異常艱難的事。當代的歷史資料,既太多又嫌少。說太多,是指有關資料浩如煙海,這是古代歷史不能相比的,即使是最勤奮的研究者也只可能掌握其中的一部分。說嫌少,是指有些重要歷史環節卻沒有足夠的文字資料留存下來,留下的也不能說全然可靠(例如俄國檔案中有關中共主張的記載,少數地方因經過翻譯和轉述,可能同原意有出人)。作者的分析,有時就只能借助于推斷。這種推斷,有準確的,也可能有不夠準確的。作者為了盡量少講或不去重述前人已經說清楚了的問題,常常著重強調事情還有它的另外一面,這是很能引起讀者興趣的,但這對有些不熟悉事情全部情節的讀者也可能留下片面的印象。但不管怎樣,這些都可以引起讀者的進一步思考。在學術研究領域內,為了弄清一些復雜的問題,有時像努力攀登高峰的探險者那樣,需要經過長期而頑強的探索,在前進中即便存在這樣那樣的誤差,也總比只在原地踏步要好。
作者要我為本書寫幾句話。這些,可以說是我對本書的一點讀後感。
|
|
|
書 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