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 定價650.00元
  • 8 折優惠:HK$520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戀戀台灣風情:走過日治時期的這些人那些事

戀戀台灣風情:走過日治時期的這些人那些事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6527333
林衡道
賽尚圖文
2014年5月02日
107.00  元
HK$ 90.95  






ISBN:9789866527333
  • 叢書系列:書食館
  • 規格:平裝 / 300頁 / 25k正
    書食館


  • 人文史地 > 台灣史地 > 日據時期











      《戀戀台灣風情》共一百二十二篇小故事,透過這些故事,您將能想像、建構出台灣早期的完整風情、民俗風貌。



      全書分成「遙想台灣:城市•風貌」、「懷念台灣:食俗•風情」、「描繪台灣:生活•風俗」、「紀錄台灣:歷史•名人•趣聞」等四大主題,包括人物軼事、宗教信仰、山水風物、政經民俗、古蹟諺語等。每篇不脫台灣風土史事,卻比一般寫鄉土歷史者視野來得開闊,因為內容、景物遠涉中國大陸與日本的采風,其中,亦有以古托今的隱?,是研究近代台灣歷史的重要輔佐史料。



      林衡道教授生前卻很謙虛的說:「談不上是史料,只是個人時光隧道的回憶小品文而已。」



      話雖是如此,假如不是近代名門出身,不是橫跨清治、日治兩時期的台灣首富板橋林家之後,絕不會有如此豐富的生活經驗與閱歷。林教授得天獨厚,上承先世餘蔭,自己又飽讀中外經史典籍,尤其博聞強記的本領,幾乎無人能出其右。因此可以肯定的說,只有古蹟仙林衡道教授才能真實展現日據時代到經濟奇蹟這段歷史中的「台灣風情」,讓人戀戀不已。



      書末收錄關於「古蹟仙」林衡道教授其人其事。



    名人推薦



      研究歷史的人,生命永遠不會褪色,它會在時間的長流裡璀璨發光。介紹台灣人文歷史地理的這本佳構,也終於有了成為顯學的一天。懷念林老,也為他慶賀得到邱秀堂這樣的傳人。──張香華(國際桂冠詩人)



    秀堂妙筆生花,能將父親口中的舊台灣城市風情、飲食文化、文學、生活習俗、娛樂、宗教、諺語、名人趣聞,以深入淺出的文筆及活潑的用詞,融會貫通,整理出這本「戀戀台灣風情」,而且又補上多篇創作文稿,畫龍點睛,豐富了書的內容,穿越時空地傳達了林衡道教授的精神,不愧是青出於藍。──林蕙瑛(林衡道教授長千金、東吳大學心理系教授、諮商婚姻諮商師)



      林老師足跡所至之處,能馬上將所見的古蹟文物與歷史文獻互相映照,因此別人研究台灣史是平面的,但林老師的講述是立體的,有實際的古城牆、古寺廟、古宅第,甚至古墓可以印證,讓人感受深刻。──李乾朗(傳統建築專家、台藝大客座教授)



      邱秀堂是一個很奇特的女子,她的工作,橫跨了古蹟的研究與調查到老夫子動漫的推廣活動,性質各異,但她都能將它們整合在一起,而且每次都做得有聲有色!──陳牧雨(水墨畫家、吳三連文藝獎得主)



      林衡道以衣著儉樸的台灣史蹟活字典著稱,經常帶著媒體記者與青年學生們,穿梭在大街小巷之中,聽他指著一堆危頹的磚瓦廢墟,敘述曾經的風華絕代、冠蓋雲集;對著古厝或寺廟的燕尾飛簷或馬鞍屋脊,陳設、匾額,細數每個掌故緣由。──葉毓蘭(中央警察大學副教授)



      翻閱這些書稿,看著看著,彷彿回到史蹟會營隊,跟隨林教授那雙「牛伯伯大皮鞋」,一會兒走進大正十年的台北街頭,一會兒瞧瞧台灣泉州人的剪刀符 ……。──汪詠黛(專欄作家)





    推薦序

    戀戀台灣風情「古蹟仙」????????? 張香華

    古蹟仙的美好年代??????????????? 林蕙瑛

    傳承台灣最美的風情????????????? 李乾朗

    古蹟仙與邱秀堂師生情??????????? 陳牧雨

    那一年,我們一起追的古蹟仙????? 葉毓蘭

    林花謝了春紅??????????????????? 汪詠黛

    老夫子王澤向古蹟仙致敬?? ????????? 王 澤

    師生之誼寫下的美好回憶????????? 林嘉澍

    序 文

    永遠活在我們心中的古蹟仙???????? 邱秀堂

    因緣際會生風情 (1996年版序文)? 邱秀堂



    遙想台灣:城市•風貌

    001台北曾經是海洋

    002台北公會堂

    003台北的地標

    004細說「市長官邸」

    005台北的聲音

    006紅磚的街道

    007天橋下的皮鞋匠

    008台北帝國大學二三事

    009大正十年台北街頭好熱鬧

    010新高堂日治台灣最大書店

    011板橋林本源堂堂店號

    012北投溫泉泡澡樂園

    013瀰漫芬芳味的朝陽街

    014西門紅樓

    015西風吹在永樂町

    016菊元首創不二價

    017日本女人阿勝與八勝園旅館

    018古蹟與文學

    019善導寺的由來

    020善光寺緣起

    021臨濟寺由來

    022在台北的日本佛寺

    023台灣神社空留兩對獅子

    024台北南菜園歡迎光臨

    025北宜交通今昔

    026日據時期的飛機旅行

    027女人如廁大不便

    028無聲電影時代有看頭

    029永樂座走入歷史的戲院

    030臺北「大正丁」的今昔

    031鐵路大飯店完全英國氣派

    032木造車廂大有情調

    033昔日草山今日陽明山

    034「小劍潭」古碑今何在

    035三山善社和福州山

    036龍山國小怪談

    037車籠埔與吳家墓園



    懷念台灣:食俗•風情

    038光復前的台北酒樓和菜館

    039光復當初臺北的菜館

    040福州廚梅師,抓得住台北仕紳的胃

    041鴨子上得了桌面上不了檯面

    042蔡培火東京開餐廳

    043中華軒的福州肉鬆響叮噹

    044台北的西餐拓荒史

    045中秋月餅

    046中秋的節回憶

    047在來米蒸籠留香

    048霞海城隍廟口小吃好滋味

    049豬腳麵線補運改運

    050豆腐乳的故事

    051蒜頭與甲午戰爭

    052日人買「酒方」送菸酒牌照

    053「搓圓仔湯」洋涇_日語

    054教會與婦女的現代化

    055「刀自」的由來

    056 祝牛生日快樂

    057竹篙的民俗



    描繪台灣:生活•風俗

    058板橋林家娶親場面大

    059超級大戶挑女婿

    060台灣人的官迷

    061台灣泉州人流傳剪刀符

    062羅漢腳•聘金•童養媳

    063觀音佛祖探源

    064瑤池金母在台灣

    065灶神信仰今昔談

    066拈香拜佛築塔藏經

    067七月十五義民廟賽豬公

    068鼠與民俗

    069石碑、棒球、小學生

    070台北府城與安山岩

    071日治時期的環保措施

    072那一年我搭內台連絡船

    073輕便鐵路駛台車

    074福州航路海上去來

    075日據時期台灣有三多

    076走紅台灣的日本諺語

    077台灣人怕「四」和「九」的數字

    078諺語教育一代傳一代

    079福州話與閩南話

    080番婆庄這一地名

    081平埔族的課館與釆田福地

    082日本皇族遊台灣

    083日本風俗在台灣

    084日本人殉情風吹不到台灣

    085日人求財拜狐狸

    086臺灣名山方丈的遊學地───湧泉寺

    087從東和禪寺說起

    088三十三番觀音拜一回

    089船隻以丸命名為敬神



    紀錄台灣:歷史•名人•趣聞

    090日治時期台灣的琉球人

    091台籍日本兵的悲哀

    092高砂義勇隊九死一生

    093金門的歷史

    094中山堂:二二八另類政府

    095二二八紀念館和紀念碑

    096甘谷街的革命因緣

    097東沙島觀光前途看好

    098鴨母王朱一貴

    099蔣渭水與政治運動

    100訪問蔣渭川

    101黃土水與「水牛群像」

    102徐坤泉其人其事

    103詩鐘名家王夷軒

    104四十年代旅日台灣學者

    105郭雨新事母至孝

    106楊兆嘉的軼事

    107吳濁流軼事

    108林獻堂與台灣省通志館

    109憶耀翁辜顯榮先生

    110林爾嘉簽名信用保證

    111四十年代的大富翁──賴清添

    112高源發是布店加公車大王

    113不在任地的總督

    114日本陸海軍在台角力

    115台灣總督府松崎萬長有一手

    116台灣神社與能久親王

    117矢內原忠雄與台灣

    118日本安那其在台灣

    119鈴木商店破產倒台

    120日共血濺基隆港

    121漢文記者筆塚情

    122乃木太夫人墓碑四十萬



    附錄:

    林衡道教授生平簡介暨著作要目

    陪林衡道教授最後一程

    教授縫補過一生──歷史學者林衡道惜物又愛物

    老師,叫我「乾媽」太沉重了!






    推薦序



    古蹟仙與邱秀堂師生綿綿情




      邱秀堂是一個很奇特的女子,既古典又時髦;既活躍又安靜;既熱情又理性;既隨和又常有某些她自己的堅持。這些特質,在她的生活、工作或是她的文筆之中表露無遺,並使得她的工作,橫跨了古蹟的研究與調查到老夫子動漫的推廣活動,以及出書寫作等等,雖然性質各異,但秀堂都能將它們整合在一起,而且每次都做得有聲有色!



      她的熱情性格,也使得她從年輕一直到現在,都擁有許多很好的朋友。她和幾個老師,也都一直都維繫者良好的關係!甚至老師過世了,都還和老師的家人子女保持密切的聯繫與互動。



      比如她從年輕時代,就一直跟著人稱「古蹟仙」、「臺灣活字典」、「台灣史蹟百科」、「臺灣史學家」、「國之大老」等等頭銜的林衡道博士上山下海,到台灣各地作古蹟調查與研究。



      台灣,是我們生於斯、長於斯,甚至以後也要葬於斯的土地。但是由於過去教育的政策,使得我們對於台灣史地的認識極度貧乏。藉著這些口述歷史的整理,讓我們很輕鬆的了解過去曾在台灣發生過重要的人、事、時、地、物,這實在也是無量功德一件!



      我很高興、也很榮幸的能受邀為這本書寫序與題字。




    ◎陳牧雨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