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那些動物告訴我的事:用科學角度透視動物的思想世界
定價127.00元
8
折優惠:
HK$101.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行腳印度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6458811
釋妙熙
香海文化
2014年5月05日
93.00 元
HK$ 79.0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6458811
叢書系列:
人間文學
規格:平裝 / 240頁 / 25k正
人間文學
分
類
宗教命理
>
佛教
>
生活佛法
同
類
書
推
薦
宗門屑語:四十年習佛錄影之一
參禪與念佛修法:月溪法師文集(4)
快樂自在:如何無憂無懼過生活
自我的幻滅與重生:一個人的修行筆記
福慧自在:修福修慧,大家平安健康;六度萬行,人人身心自在
內
容
簡
介
一趟真真實實的印度生活之旅,物質貧乏的孩子、困頓卻質樸環境、給與不給的痛苦,震撼得讓人拋開文明枷鎖,不斷地重新審視自己和拋卻所執。
目
錄
推薦序? 佛陀,您在那裡??? 星雲大師
推薦序? 念???????????????? 符芝瑛
自序??? 尋找悉達多
之壹? 聖地旅人 步步今心
苦的印象 ?
看見佛影
流星劃過 ?
心如明燈
單程機票
前世約定 ?
咖啡與水 ?
度拜火教
之貳? 恆河兩岸 看盡生死
纜車驚奇 ?
靈山多大
觀空接心 ?
是河是神? ?
夢那爛陀?? ?
老僧眼淚? ?
和尚的頭 ?
釋迦族人
之參? 一念發心 佛地弘法
千山萬水
釋迦沙彌
乘實老實
魔王地盤
怕掃廁所
女孩阿莫
爸爸再見
菩提種子
之肆? 今年暑假 愛上印度
火車之旅
泥垢小手
念力止瀉
鄉間義診
白飯咖哩
電源通了
床位不足
隨浴而安
之伍? 心心相印 回歸自然
序
作者序
尋找悉達多
到過印度的人,通常會有兩種心理反應:一是再也不去了,因為被衛生條件和混亂交通給嚇著了。二是愛上那步調緩慢與自然合一的古國氣息,去了還想再去……。
那麼我呢?
回答之前,先敘述踏上印度之旅的因緣。記得年少時每回讀到佛傳,都想著若能走訪一趟印度,該是一件福事。尤其是《走進阿蘭若》出版之後,到印度尋那初衷本懷的念頭就更切了。
某個清晨,時任佛光青年團團長的妙凡法師來到面前,說起佛光青年團將在七月辦「心心相印」印度公益旅行,並邀請我帶團關照青年朋友。突來一句,彷若直中心懷,看見少時夢想,便義不容辭地答應了。
老實說,啟程前,都還不敢相信,我正在印度的路上……。
說來辛苦也是幸運。一般外國觀光客赴印,以豪華旅行團居多,沿路有持槍保鑣護衛,待遇是吃飽喝足睡得滿意。公益旅行自然以服務為主,離豪華甚遠,須深入偏鄉學校,與當地孩童面對面接觸、手拉手教學,相較於豪華團的優質待遇是刻苦的,然而能有下鄉Long saty的經驗卻是幸運的。
旅途中,我與十二位佛光青年同行,年齡介於二十上下,他們熱情奔放,讓我彷彿又年輕了一回。青年們在行前必須通過口試、面試,身心狀態平衡下,才有能面對氣候、工作、旅途、人際、情緒等考驗。
領隊楊秀蓮在佛光青年總團服務,辦過多場活動,有著超齡的成熟,深具責任感,很受法師信賴,可說是靈魂人物。陳姿靜也任職於青年總團,身形靈巧帶起活動來親和力十足。
當時就讀義守大學的林禾穗,和南華大學的蔡立彥本身就是南區佛光青年團的團長,很能凝聚團隊的合作與向心力,尤其主持功力一流,拿起麥克風不輸給電視臺主持人。
佛光山叢林學院精選兩位代表張泳雯和黃千倪,他們相當珍惜到印度的因緣,不僅發揮愛心,巡禮佛陀聖地時,與書本相應,啟發心性,黃千倪回臺後不久便落髮出家,法號知蓮。
鍾偉元、徐孟君兩人本是大學同學,畢業後又都在特教學校任職,可說是默契十足,在教材製作和活動發想上,發揮很大的創意,光是教材就帶了兩個大拉箱。
彰化師範大學的陳明如在畢業前夕,面臨兩個人生重要抉擇:和同學一樣趕緊卡位補習,以便順利考取研究所;或者選擇參加印度公益旅行,體驗人生,對未來卻毫無把握?一路上,內心飽受煎熬,最後,他終於掌握了比補習更重要的人生方向。
東海大學會計系的陳柏諭是個貼心的小孩,一路上都會主動詢問團員,身體適不適應、有沒有需要幫忙,主動協助大家,可以想像在家裡多受人疼。記得在新德里火車站,當大家圍著一個擦鞋小孩猛拍時,詹以萱卻悄悄地躲在一旁落淚,很難想像這位容易感動的女孩,竟是東吳大學法律系的高材生,未來當上律師可必須非常理性的呀!
全團最醒目的,莫過於一位年齡最小只有十八歲,又是唯一的男生林鼎喬,他的防晒裝備比女生還要齊全。望著瘦得像竹竿的鼎喬,扛行李搬貨運等工作,女生們只好一肩擔起。然而,鼎喬個性隨和,很快便融入女人國裡,在戶外行走時,他總是走在最後做個守護者。
佛光青年們來自四面八方,各有所長,共同克服了戶外教學的困難,和語言上的溝通,完成一次又一次的三好生活營,二十一天下來,共服務了近二千人次。
時任臺灣駐印度的翁文祺大使說,公益旅行是「反向學習」,過去臺灣學生往歐美留學,向先進國家學習,如今臺灣經濟成長,少子化下,每個孩子都很幸福,公益旅行反其道而行,深入落後國家做服務,返國之後,肯定更懂得珍惜現有的一切。
對我而言,不僅僅只是旅行,更是從遺蹟中看到佛傳裡的真實現況。佛教起源於印度,又在印度式微,遺蹟殘破不堪,當日輝煌今何在?佛教傳播分枝到世界,又如何回到印度這塊土地上播種、灌溉?
在佛光山新德里文教中心裡,慧顯法師帶領一群印度小沙彌,他們是釋迦牟尼佛的後代,流著佛教兩千五百年來的血液,一旦甦醒後,印度佛教將是一頭醒獅。
妙如法師、妙軒法師等在菩提迦耶開辦育幼院和女眾佛學院,默默付出,多年下來,孩子逐漸長大,有禮貌又善解人意。在印度弘法有十年經驗的妙如法師說過,菩提迦耶是佛陀降服魔王的成道地,自然有許多魔考,想通了就不覺得有什麼困難了!
在印度,有許多動人的故事;在印度,有發人省思的點滴;在印度,有令你惋惜到不得不奮起的力量;在印度,也似乎看見了生生世世以來,對佛教、對自我的承諾。
在佛陀苦行六年的苦行林,我鑽入佛陀禪坐的洞中,彷若世界只有我與佛陀心心相印,當時有個隱形的洪鐘,從遠方傳來陣陣音波,分不清是佛陀的音聲,還是內心的音聲,明確地告訴我要「廣度眾生」。
鑽出苦行洞,回到現實生活,看著印度偏鄉學童在學習時,眼中流露渴望,對未來無限期待,心中慚愧只能帶來短暫的停留。我感佩臺灣前去的佛光山法師們,發心長期捨身在當地,播下希望也給予耕耘。
今生來印度,已經太晚了,所能付出的實在貧乏。來生,讓我成為印度人,能說印度語,以印度身得度者,即現印度身而為說法,給予印度佛法滋潤,我一定會再回去!
此書定名為《行腳印度》,看是到印度尋訪,其實是尋找自心的悉達多,發掘本自具足的佛性。
註:本書所有作者版稅,全部捐贈給佛光山新德里沙彌學園,以及菩提迦耶育幼院、女眾佛學院,作為弘法之用。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