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 定價64.00元
  • 8 折優惠:HK$51.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膝望無窮:正確認識退化性膝關節炎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024631
呂紹睿
我們出版
2014年5月07日
110.00  元
HK$ 88  






ISBN:9789869024631
  • 叢書系列:身心靈
  • 規格:平裝 / 272頁 / 25k正
    身心靈


  • [ 尚未分類 ]











      一直被認為是無可避免的「老化」現象──膝關節退化,其實是有機會逆轉的!



      呂紹睿醫師是國內膝關節方面的骨科權威,在他手上,救回了許多醫師宣判死刑、只有置換人工關節一途的膝關節,而且他的方法很簡單,只是用內視鏡(很小的手術)去清除掉在關節內?落的「內側皺壁」……



      本書除了完整介紹膝關節的構造、生理、疾病與治療方法,也揭露了國內濫用人工關節及維骨力的現象。






    前言:退化性關節炎的X個迷思



    一、認識我們的膝關節

    1.完美的組合

    ●關節本體

    ●關節囊

    ●滑液囊

    ●軟骨

    ●半月軟骨

    ●韌帶

    ●血液供應

    2.舞出生命風采

    ●膝關節的活動

    ●關節軟骨的結構及力學特性

    ●有趣的生物力學

    開步走�跑步�爬樓梯�蹲跪



    二、人人都得面對的退化性膝關節炎

    1.年長者的宿命?

    ●退化?老化?

    ●風華已逝的軟骨

    ●歷盡滄桑的膝關節

    2.無法解開的謎

    ●挑戰有多大?

    ●似是而非的論述

    ●可能的病因

    ●危險因子

    ●瞎子摸象

    3.情況有多嚴重?

    ●盛行率

    ●驚人的社會成本

    ●Bone and Joint Decade

    4.常見的治療方式:25項共識

    ●非藥物治療方式

    ●藥物治療方式

    ●手術方式



    三、最後一塊拼圖

    1.緣起

    ●初次接觸

    ●混屯漸開

    ●契機

    ●走入次專科

    ●第一篇退化性膝關節炎相關論文

    2.隱形殺手

    ●亂中有序?

    ●展開探索之路

    ●塵封的角落

    ●轉機

    3.終其一生的交互作用

    ●水的啟示

    ●轉念

    ●小乾坤大世界

    4.漫長的探索之路

    ●我們的陣容

    ●艱困的過程

    ●孤掌難鳴

    ●曙光乍現

    5.最後一塊拼圖

    ●千年的迷思

    ●造物者的疏忽?



    四、膝關節健康促進方案





    前言



    退化性膝關節炎的X個迷思




      「退化性膝關節炎」是現代人的膝蓋最常罹患的關節炎之一,它不僅是引發中老年朋友慢性膝痛的主要原因,也是造成老人喪失行動能力的主要殺手,患者除了必須忍受病痛的折磨,其關節組織的腫脹、變形甚至結構損毀,皆會導致患者行走的步態不良,進而被迫改變日常活動習性,長久下來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病程發展到最後,將喪失自由活動的能力。



      然而,「退化性膝關節炎」並非現代人的專利,依考古學資料顯示,早在一億年前的恐龍化石,就已經有出現關節炎的跡象。而人類關節炎最早的痕跡也可追溯至西元前4500年左右。早期的資料指出,關節炎是史前人類極為頻繁而普遍的疾病,美國田納西州及堪薩斯州的奧勒西(Olathe, Kansas)所發現的美洲原住民遺骸,也被注意到此類相關的報告。在義大利及奧地利邊境的奧茲(Otzi)發現約3000年前的木乃伊以及埃及出土約2590年前的木乃伊,皆有證據顯示關節炎的存在遍及人類歷史的各個階段。



      關節炎與人類歷史共生共存,不同時期的人們應對它的方法自然也是五花八門。依據研究資料,古埃及時代的祭司兼醫生利用植物的樹皮及天然油來治療脊椎及關節疼痛,古埃及人曾採用死海的泥漿置於布料上製成泥漿敷布,敷於患部可以暫時緩解關節炎的不適。東方的古老中國醫藥寶典《本草綱目》中,更不乏記載許多骨骼保健及應付關節疼痛的藥草配方。



      羅馬帝國興盛時期,所統治過的地區皆發現浴池曾經大肆興建的遺蹟,浴池除了是生意人主要的社交場所、是炫耀財富及身分地位的舞臺之外,在當時十分猖獗的關節炎,病患亦藉由泡浴以減緩病痛帶來的不適,更讓浴池大大發揮功能。英國巴斯(Bath)、德國巴登(Baden)以及法國等多處溫泉勝地皆有羅馬帝國遺留至今的大浴池,顯現當時溫泉浴已具有治療各類疾病的效能,其中最著名則為西元211年至217年,羅馬皇帝卡拉卡拉大帝(Caracalla)在德國巴登所建造的御用浴池,用以治療其長年的風濕關節炎隱疾。古時候用以應付關節疼痛的方法不勝枚舉,以現代醫學的觀點皆歸屬於傳統療法,與現今我們所用於關節炎的復健治療有不謀而合之處。



      幾千年的經驗累積,加上近代醫學的突飛猛進,雖仍無法解開膝關節「退化」之謎,卻也發展出諸多有效的治療方法,不過,也引發不少迷思:



      大家熟知的「退化性膝關節炎」這名詞,其原文“Osteoarthritis”,是“Osteo”(骨)及“Arthritis”(關節炎)所組成,若比照“Rheumatoid Arthritis”(類風濕性關節炎)、“Gouty Arthritis”(痛風性關節炎)、“Septic Arthritis”(細菌性關節炎)、“Traumatic Arthritis”(外傷性關節炎)等等不同原因引起的關節炎的中文翻譯,“Osteoarthritis”較正確的中譯應是「骨性關節炎」,將它翻譯成「退化性」關節炎,有先入為主的把病因歸咎於「退化」、「老化」之嫌。豈料,長期以來口耳相傳,積沙成塔,不但產生了不少迷思,也左右著有關病因探討以及創新治療方式的研發方向。



      迷思一:它是自然老化的現象。

      迷思二:軟骨一旦破壞(老化),就無法再生。

      迷思三:膝關節一旦退化,就會持續進行,無法使它停止或倒轉。

      迷思四:膝關節退化會持續進行,最終難逃置換人工關節。

      迷思五:關節鏡手術只能暫時減輕症狀,並無積極療效。

      迷思六:營養製劑(如:葡萄糖胺、軟骨素、玻尿酸)的使用,是置換人工關節前的最佳治療方法。

      迷思七:科技的發展,一些創新技術(如軟骨細胞移植、幹細胞移植、血小板濃縮製劑)將可有效治療這目前無法治癒的疾病。



      而,存在廣大群眾內心的種種疑問更可組成一個大問號:



      難道真的只能走上更換人工關節這一步?其實不然,先和您分享以下案例……



      案例一:術後復健要持之以恆



      陳董事長,現年65歲,新北市一家射出成型工廠的負責人。37歲開始每天5000公尺慢跑、晨泳、打高爾夫球等運動,持續將近30年。



      幾年前開始感覺到膝關節疼痛,陸續看過三位大型教學醫院骨科醫師,皆被告知需進行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陳先生認為自己的膝痛應是長年運動所累積的運動傷害,為何須走到置換人工關節的地步?求診期間,因緣際會由慈濟志工朋友處得知大林慈濟醫院關節中心呂主任對於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關節鏡軟骨再生促進手術」(ACRFP)的治療方式(後文詳述,參見第◎章第◎節頁◎),於是抱著姑且一試的想法南下求診。



      看診後,陳先生被告知是第三期退化性膝關節炎,屬於「膝關節健康促進方案」(KHPO)治療的適應症(後文詳述,參見第◎章第◎節頁◎),但手術排程卻是在九個月之後。由於等候時間太久,當時陳先生無法接受,但幾經思量,他認為關節鏡手術傷害不大,並且不用換人工關節,加上大林慈濟醫院關節中心多年來已有無數成功案例,最重要的是,在看診期間與醫師針對病況的專業討論,讓他對主治醫師完全信賴,最後決定選擇等待。



      陳先生於2011年3月接受ACRFP手術,術後他服用一週的止痛藥後就沒再服用過任何藥物。手術後一週陳先生可自行緩慢移動從住家一樓至二樓起居室,日常生活皆能完全自理。由於對雙腿手術相當滿意,陳先生十分注重手術後雙膝的保養工作,他完全接受並配合醫療團隊的手術後復健指導及建議,在家進行持續性復健運動。陳先生坦誠,術後之初的復健運動做起來患部真的很痛,讓他幾度想放棄或偷懶不做。但他十分清楚,若要讓膝關節回復正常功能,光靠醫護團隊是不夠的,病患本身一定要自發自律,要能捱過復健運動的疼痛期。



      如今,陳先生持續每天一小時的健走運動,僅管手術已經兩年,他仍每天進行術後三款復健運動,沒有一天中斷。他依照院方關節中心安排的時間定期回診,將手術後兩年的膝關節X光片,對比於手術前的膝關節,清楚顯示目前的關節間隙變寬,關節內軟骨有修復再生的跡象。



      陳先生術後情況越來越好,對於膝關節的預後,他相當有信心。



      「病患一定要相信醫療團隊,醫師幫你手術解決主要病因,但術後保健一定要靠自己,復健工作要持之以恆,不能間斷,再痛也要忍過去。」陳董事長以自身的寶貴經驗,苦口婆心地囑咐即將接受手術及已經接受手術進行復健中的患者。



      「給自己的身體一個機會,千萬要對自己的身體有信心。」陳董語氣堅定地說著。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