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做自己,享受舒適自在的美好人生。

做自己,享受舒適自在的美好人生。
9789863401834
大塚壽
心鮮文化
2014年4月15日
100.00  元
HK$ 85  





ISBN:9789863401834
  • 叢書系列:Heart
  • 規格:平裝 / 256頁 / 25k大
    Heart


  • [ 尚未分類 ]











      歷經二十歲的全力衝刺,來到三十歲的十字路口,放眼四十歲之後的人生願景。



      你追求的是「金錢」?還是「生命價值」?



      我們應該以「金錢」掛帥,追求豐足的生活,拓展出讓家庭安心的未來呢?還是應該追求「生命價值」,過著充滿熱情且讓自己滿意的生活呢?



      大塚壽先生在本書中介紹了各式各樣不同的生活態度,不論是順從「真心」的人生、選擇「表面需求」的人生、或是希望在兩者間取得平衡的人生,都有深入淺出的著墨,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想透過這些例子,幫助讀者朋友們能進一步找出讓自己覺得「舒適自在的生活態度」。



      透過這本書,我們將學會:



      1. 捍衛自尊,不亢不卑地過生活。

      2. 不受金錢、名譽、權力所惑,堂堂正正地過生活。

      3. 不受他人擺佈,毫無畏懼地過生活。

      4. 壓抑那顆自私自利的醜陋心,莊重謹慎地過生活。

      5. 鍛鍊自己,讓自己成長,不留悔恨地過生活。





    第1章 捍衛自尊,「不亢不卑地過生活」─ 不諂媚、不奉承

    第2章 不受金錢、名譽、權力所惑,「堂堂正正地過生活」─ 人生中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

    第3章 不受他人擺佈,「毫無畏懼地過生活」─ 一個人真正的價值是什麼?

    第4章 壓抑那顆自私自利的醜陋心,「莊重謹慎地過生活」─ 人世間就是由各種矛盾所組合而成的

    第5章 鍛鍊自己,讓自己成長,「不留悔恨地過生活」─ 一流與二流的境界差異









    趁著三十多歲做出決斷,進入四十歲後才能不再煩惱




      人生只有一次,到底該如何讓人生更加豐富、讓自己活得更舒適自在呢?三十多歲是我們開始思考人生轉捩點的時機,如果大家都能趁著這段時間,找到四十歲(亦即自己的下半輩子)以後的方向,那該是多麼幸福的事啊!



      「人生中,我們應該以『金錢』掛帥,追求富足的生活,拓展出讓家庭安心的未來?還是應該追求『生命價值』,過著充滿熱情且讓自己滿意的生活呢?」相信對各位來說,這是一個非常難做出結論的問題。



      我私心地認為,大部分的人真正想選擇的,應該還是「生命價值」吧!至少應該有不少人「希望自己能夠如此」才對。 前些日子,年已八十且住在老家的家母,說想要一份生前契約,於是我從東京找了以後送去給她,並聊了一些事。



      與家母年齡相仿的人,幾乎都反映出和我所想的一樣的結果。他們當中,有人終於得到了機會,可以帶著自己做的便當,到家附近的廣場賞櫻,便會皺著早已佈滿歲月風霜的臉,笑得合不攏嘴,並高興地表示「今天一整天過得好開心」;也有人明明到了一晚要價五萬日圓的高級旅館迎接新年,卻淨是抱怨道「房間裡都是灰塵」、「其他帶小孩同行的顧客吵死了」,在雞蛋裡挑骨頭。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固然跟當事者本人的個性有關,但主要原因,還是在於每個人「滿意的基準高低有所不同」所致。



      對樂於賞花的奶奶來說,帶著便當到自家附近野餐,就是一件跳脫日常生活的活動,所以她能夠從中感受到幸福;她對滿意的基準要求很低,令人非常欣羨。



      然而,我們這一代的人從懂事以來,日本社會就已經相當富足了,所以很難強求自己把滿足的標準降到那麼低,甚至可以說,根本也很難有契機,讓我們變成那樣的人。 三一一東日本大地震發生至今,已經過了兩年,這場震災,剛好讓我們有機會仔細地思考自己未來的人生。



      嘴上說的人生觀,和內心真正想實踐的人生觀,究竟孰是孰非?社會的常識與背後暗藏的潛規則又是什麼?以地震為例,在災害發生的當時,日本人表現得如此有規矩,對其他人也很體貼,彼此之間相當團結,受到了全世界的讚賞;然而事後要處理震災產生的輻射污染與瓦礫雜物時,許多人馬上態度丕變,不希望這些廢物傾倒在自己的縣市,甚至時而可見反對運動。這讓我深切地感受到,人類啊,真的同時擁有表面、內心兩種不同的態度。



      就算覺得自己絕非這種人,但往往在不知不覺中,自己卻也成了加害者,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回過頭來,才猛然發現,因而不禁好厭惡這樣的自己……相信不論是誰,應該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吧?



      在商場上也是一樣的。比起「符合顧客的需求」,我們往往更在意「上司的臉色」,導致自己最後只能看著上頭的意思辦事;身邊的同事要開發生意時,我們表面上出言鼓勵,但卻發現內心那個醜陋的自己,正暗自希望他會失敗。



      不過,就算每個人嘴上會說一套,內心又想一套,只要明白了這一點後,我們都應該衷心地期許自己,盡量讓自己能夠不欺騙自己、舒適自在地過生活。就現在的年輕人來看,「與其選擇金錢,不如選擇能實現生命價值的工作」,好像也是近來的趨勢。



      本書中,我將為各位介紹各式各樣不同的生活態度,不論是順從「內心渴望」的人生、選擇「表面需求」的人生、希望在這兩者間取得平衡而煩惱的人生,我都有所著墨,各位讀者能從實例中了解各自的優缺點;而這本書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想透過這些例子,讓讀者們能進一步找出令自己覺得「舒適自在的生活態度」。



      一言以蔽之,希望各位能從別人的生命經驗中,找到自己覺得最快樂的生活方式。因此,我的目的並不是要為各位提供一套照做即可的方針,而是希望各位能夠檢視書中的每則例子,判斷自己是否同意當中的觀點,並逐步刻劃出你覺得「舒適自在的生活態度」。



      我從二十多歲開始,就以人力公司業務的身分拜訪過許多經營者、企業幹部、中階主管,在和他們聊天的過程中,我很幸運地有機會能詢問他們的人生觀、生活態度。而後,我留學取得了MBA學位,創立企業研習公司,透過這份工作,我也直接地了解了許多商業人面臨的煩惱,以及他們內心的矛盾糾葛。



      目前我面談過一萬多人,希望各位讀者也能從這些前輩的人生故事中找到一些靈感,讓你往後能夠「做自己,堂堂正正、舒適自在地過生活」。



      我認為,過了四十歲後,人生就應該「不煩惱、不焦急、不怯懦、不奉承」。為了能讓自己以這種生活態度過日子,本書中會介紹抱持這種人生觀的前人們各自成功、失敗的例子,但願各位或多或少都能從中找到一些值得參考的,讓你能夠更舒適自在地過生活。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