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愛的69種玩法(I、II雙重魅惑夾鏈袋限量版)
定價227.00元
8
折優惠:
HK$181.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MJ交換週記:京都•台南的100個美好生活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590019
Mandy(林奕岑)
木馬文化
2014年4月02日
140.00 元
HK$ 119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3590019
叢書系列:
我愛讀系列
規格:平裝 / 320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我愛讀系列
分
類
旅遊
>
台灣
>
南台灣
同
類
書
推
薦
大高雄時空散策:建築與美食
嚴選台南:府城食飲•綠植餐所•草藥茶食•古物老屋•職人手作
《雲林500 千客萬來》
驚豔阿塱壹:琅嶠-卑南古道
旅遊味台南食堂
內
容
簡
介
京都x台南? 最精彩的雙城對話
這是兩個女子在兩個古都好好過生活的真實感受
她們用心記錄100個日常的美好,你呢?
目
錄
推薦序
緣起
春
滿載父母心願的雛人形 014
酸甜思念蜜桃香016
吃不膩的抹茶冰淇淋018
就愛窩在文學咖啡021
啟動櫻花模式023
春日,花正綻放026
中午限定親子丼028
安平樹屋偷得半日閒031
理想的炭烤串燒034
一手掌握春之盛宴037
風吹雨打的狼狽賞櫻記039
緩步輕移茉莉巷042
京漬物044
讓生命美似夏花047
令人感覺生命美好的麵包050
老米行的小點心053
本月限定琥珀流055
真誠純粹杏仁香058
象徵魚躍龍門的鯉魚旗060
樸實美味豬腳飯063
舞妓最愛冰淇淋066
冰冰涼涼古早味069
中華風拉麵vs.京都風白味噌烏龍麵072
充滿感謝的回味075
找到幸福滋味的蜂蜜專賣店078
令人想念的街角小店081
夏
吃了保平安的水無月086
豪邁地乾杯!089
足湯咖啡初體驗092
最美味的粽子095
京風宇治金時刨冰098
甜美水果心存感恩102
一輩子的帆布包106
親切實在的懷舊帆布包109
享受天婦羅與啤酒的季節112
林百貨風華再現115
夏日風物詩118
祕密都市花園 121
祇園祭的祈願124
亭仔腳吃茶127
土用的丑的日要吃鰻魚130
府城經典美味133
天滿宮市集136
內外皆美台灣文學館140
小學校變身143
絕對老派進興糖果行146
我的嵐山半日散策149
白色小屋裡的日常美好152
揮別夏日的五山送火155
鹽之有理的夕遊出張所158
日本一、世界一的精神161
時光隧道裡的小豆豆164
秋
同志社大學散步168
成大巷弄散步記行171
就愛吃壽司174
想吃就點的簡單美味176
搭龍舟遊湖賞月過中秋179
中秋享文旦182
童話般的農村185
四草綠色隧道188
美好的邂逅191
悠遊百年風華的庭園194
歲月淬鍊的咖啡香197
暖胃暖心鮮魚湯200
千年古都的摩登入口203
老舊卻熟悉的台南火車站206
秋天的滋味209
花開有時,花謝也有時212
變身舞妓體驗214
拖鞋與木屐217
最傳統的潮牌220
撫平情緒細紋的咖啡香224
湯豆腐最高!227
飯桌上的家之味230
懾人心魂的楓紅美景233
黑面琵鷺返家237
洋人的茶道魂240
在地人的龜丹溫泉243
冬
京都的聖誕氛圍248
文學館前的聖誕點燈251
歲末年賀狀運動254
一個舒適溫暖的角落258
無病息災的大根炊物261
有方公寓264
終弘法市集268
代代傳承的味道271
京都新年集錦274
難忘舊時光278
京都限定伴手禮281
老店新生命284
把福氣吃下肚288
巷弄中看見幸福291
面面俱到的情人節巧克力294
以愛相遇在情人節296
等待春天298
湯圓裡的團圓300
令人回味的雪中朝食303
不張揚的待客之道306
特別篇 ?
丸久小山園茶房308
衛屋茶事312
附錄
店家資訊316
序
推薦序
居住旅遊的趣味 文/徐玫怡
我是台南人,但讀書工作時往北部跑,接著又住在國外已經好久了。前幾年特別從法國帶著兒子回台南住兩年,重新體會這個我成長的城市。由於是重新品嘗,所以特別用心,每天大街小巷穿梭觀察。那些小時候騎腳踏車經過的路段以及後來被觀光炒熱的地點,我一一重新以新的眼光欣賞。這兩年我再度定位了我的故鄉,台南,一個以保持老來進步的城市。
開著我小小的車子載著兒子,手一下指東一下指西,跟兒子介紹:「這裡是媽媽的學校喔。」「阿嬤以前常包這一家的蜜豆冰回去給我們吃。」「我以前都來這邊吃涼麵,好,我們下車去吃!」
就是這麼隨性的在台南悠遊度日,重返的這兩年,讓我更加珍惜它。
所以當我閱讀著這位生活在台南的學妹發出的週記時,又讓我彷彿回到當初在阿勃勒大黃大黃色的樹蔭下陪兒子遊玩的情景。 學妹的週記真沒讓人失望,生活在台南可吃、可看、可體會的大大小小事物,應該都沒被她的週記漏掉。
回到法國的我,羨慕學妹能一直住在台南,可以逛得比我還仔細,吃得比我更多樣。羨慕她能在黃色阿勃勒大片如雨下的花瓣中等待下一場豔紅的鳳凰木盛開。
而這本交換週記的書,還有另外一位學姊,住在我嚮往的京都。
京都只去過一次。一次當然是不夠的,以後肯定還要再去。當學妹的文章從台南轉到學姊的京都時,學姊筆下的京都週記,那一份生活的講究立即抓住我的注意力。
我對於京都的印象就是秀氣沈靜,小巷弄裡的人家總是能把周邊的植物栽植得優雅恬淡,對於生活細節之有心,我只能讚嘆。
讀著學姊的京都,我忍不住馬上畫重點,告訴自己下次去京都的時候沒有遺漏這些美好的景物。
京都台南、學姊學妹交換的生活書信,讓我跟著他們筆下的週記神遊,隨著書中章節春夏秋冬,遊歷在很熟悉和不熟悉的兩個古都中。我一邊想,這也是旅遊書吧!學姊學妹的居住旅遊,對城市的介紹比觀光路線更深入。
學姊學妹一人一篇,這是互動式的寫作,雖然說份量除以二平均分擔,但是在往來的交換比對下,有選材的壓力和寫作風格的配合。在這點上,閱讀起來非常流暢,兩者相當平均和諧。我也喜歡每封信最末短短的幾句結語給彼此的祝福,每篇的祝福語都有那麼一點像離場前的芭蕾舞者,輕盈轉身輕點膝蓋後將肢體拉出優雅的弧度,指向對方,將讀者的目光拉向另一位即將進場的舞者。
這本交換週記,學姊學妹既跳著觀察居所城市的獨舞又攜手演出共同的舞台,台下的我們跟著輪流上場的古都生活品嘗兩地悠遊度日的趣味。
自序/緣起
Mandy x京都
有什麼地方,比京都更日本?
舞妓、春櫻、夏綠、秋楓、和?子、抹茶、京懷石料理,京都用絢爛的色彩,記錄著千百年來的四季流轉。
我是來到京都定居後才愛上京都的,之前曾極度憧憬去西班牙當一名佛朗明歌舞者。第一年挫折感很重,無論是環境適應、語言學習與感情生活,挑戰不斷。而且本來直爽、有主見的性格也必須收斂起來。那一年我常常回台灣取暖。
第二年,不服輸的我告訴自己:人生不是得到就是學到!心開路就寬,一切都不同了。我學著轉換心情和看事情的角度,拋開沈重的歷史包袱,重新認識、了解並接納大和民族,學習長處、包容差異。過程中,由衷的敬佩京都職人「看似淡定又專業至極」的完美主義精神。在他們面前,做起事來同樣求好心切甚至龜毛的我,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一年過去,京都滋養了我,讓我茁壯、開始綻放,終於有了落地生根的歸屬感。
喜歡攝影與書寫,卻不曾想過經營部落格。然而京都實在太精彩!因而生起了「好想寫」的念頭。這念頭之強,讓我馬上付諸行動。常聽人家說,台南之於台灣就像京都之於日本,既然要寫,何不一次把兩個古都一網打盡?何況我那定居在台南的學妹J,文采好極了!完成企劃案後我便興致勃勃的寫信邀她和我在Facebook上對寫《MJ的古都交換週記》。
雖然我和J在大學時代並不熟稔,但是透過臉書,早已注意到她有一顆慧黠的心和一雙靈巧的手,文字裡有溫柔、料理中充滿愛。感謝老天!畢業後斷了連絡的J欣然接受我的提議,於是在二○一三年二月,我們開始每週透過文字與照片,分享彼此的心情故事。在J細膩的筆觸和影像裡,美好的台南鮮明生動。
無論台灣還是日本,書寫京都的專家好手多如繁星。然而當初我邀請學妹對寫兩個古都時,確實就有出書的企圖心,但只當成是努力的目標。沒想到這一天這麼快到來!交換週記約莫三個月後,機會就來敲門。木馬文化的編輯在臉書看到我們,經過幾次溝通後便簽定合約,預定等我們交換滿一年後集結成冊。而且簽約後,編輯並沒有干涉我們的內容走向,我和J還是照著原本的節奏,一週復一週,記錄著日常生活的美好。因此我可以說,這是一本忠實呈現我們努力融入在地文化,用心去看、去感受、在古都好好過日子的生活書。真心誠意獻給喜歡京都和台南的朋友們。
校稿時,感恩之情一一湧現。感謝這一年多來在網路上給MJ許多鼓勵的朋友們以及編輯們的跨海協助。更要感謝我的爸媽。如果不是他們給我這麼多的愛和支持,我不會如此勇敢甚至任性的飛。最後,我要特別感謝N。因為有他,才有今日的我。
Jennifer x台南
離開家人、朋友,從台北移居台南,起初的日子並不容易。直到我試著以旅行的心情欣賞身邊的風景,才漸漸適應台南緩步慢活的生活氣味,並將生活記錄下來,當成遊記與朋友們分享。一開始的書寫是有些寂寞的,直到收到學姊的來信。
除了開心,還有些詫異。
M與我在學校時的交談次數,大概用手指數得出來。但透過Facebook,我早已注意到M有雙攝影之眼,她的攝影作品常感動我,透過畫面體會著她想傳達的意境;開始書信往返之後,M也總能將我想隱藏在文字中的意涵挖掘出來,這種互相藏寶、尋寶的過程,讓所有的記錄增添更多趣味。
台灣人在京都、台北人在台南,兩個憨膽的女生各自生活在異鄉,M比我要面對更多的文化差異,我佩服她。書寫台南的前輩與專家很多,但這一年來我彷彿再次認識台南、認識自己,才發現自己愈寫愈投入感情,如果一路追本溯源,或許我的血液裡有部分根源於此。真實生活中的M與J都不是很含蓄的人,我們都會忍不住放聲大笑、生氣時用力怒罵,只是M可能比J細膩很多,就像「MJ的古都交換週記」粉絲頁上那兩雙木屐的照片,J比較像是歪歪的那一隻,有點脫線的個性、做事很不堅持、總是半途而廢。M的持之以恆與朋友們不吝惜的鼓勵與回應,彷彿在我肩膀上大力拍著,才能完成這本書。
不論是路邊發現的美味小吃、巷弄轉角遇見的美麗老屋,或是每年綻放的鳳凰花、風鈴木、阿勃勒……,隨手拍下影像,記錄當下感受,文字重新梳理之後,將編織好的美麗分享出去,希望能與喜愛台南的你分享。終於,能夠將所有文字圖片集結成書,要謝謝好多人:周愛珠老師,是您教我在文字中找到溫柔,很想念您。Cat, Cherie, 你們是我一路上最好的傾聽者。BJ,你總二話不說就載我到處拍照採訪,任何時候給我最厚實的肩膀。
最後,這本書還要獻給天上的父親、哥哥,還有常常為我禱告的母親,以及我的寶貝欣與廷,希望你們更愛這塊土地。
一步又一步,這是恩典之路。謝謝上帝。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