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 定價127.00元
  • 8 折優惠:HK$101.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打開文學的門窗(下卷)島嶼身世

打開文學的門窗(下卷)島嶼身世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2952993
王靖婷
新學林
2014年2月01日
113.00  元
HK$ 101.7  






ISBN:9789862952993
  • 叢書系列:華醫國文
  • 規格:平裝 / 17 x 23 cm / 普通級
    華醫國文


  • 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 文史哲類 > 中文 > 現代文學












    本書特色



      本書透過文學篇章認識臺灣的風物人情,分「咱的土地」與「咱的人民」兩大單元,歷歷呈現了土地的滄桑變遷、城鎮的繁華沒落、山風海雨的時代氛圍、不同族群的傷痕與韌力,從中觀看蕞爾島國的悲愁喜樂,期能激發年輕學子更深刻的人文共鳴與情感呼應。藉由回顧過往、撫平傷痛、記取教訓,去思索與己息息相關的臺灣未來。








    上篇:咱的土地

    第一章 福爾摩沙

    沈光文〈臺灣賦〉節選 05

    章甫〈遊鯽魚潭〉 17

    亞榮隆•撒可努〈飛鼠大學〉 25

    劉克襄〈秀姑巒山〉 34

    第二章 城鎮風華

    林文月《青山青史》節選 39

    蘇偉貞《租書店的女兒》節選 59

    路寒袖〈臺北新故鄉〉 73

    高世澤〈七美島的情詩映像〉 77

    渡也詩選 87

    第三章 山海滄桑

    陳列〈親愛的河〉 95

    吳晟詩選 105

    向陽土地詩選 111



    下篇:咱的人民

    第一章 斯土斯民

    葉石濤〈潘銀花的第五個男人〉 123

    蔣渭水〈臨?講義〉 142

    第二章 白色年代

    向陽〈嘉義街外〉 147

    鄭清文〈來去新公園飼魚〉 153

    第三章 微聲吶喊

    王溢嘉〈肉瘤上的玉蘭花〉 181

    楊渡〈礦坑裡的黑靈魂〉 189

    田雅各《蘭嶼行醫記》選 209

    莫那能〈鐘聲響起時〉 221

    第四章 展望新象

    張啟疆〈消失的球〉 227

    向陽〈我有一個夢〉 253

    向陽〈立場〉 258

    向陽〈咬舌詩〉 259

    ?








    代序



    誰的土地?誰的歷史?




      隨著紀錄片《看見臺灣》在全臺各地戲院風風火火放映的熱潮,讓身處臺灣的我們見證了這片島嶼的美麗與哀愁,透過影像、音樂、旁白,不但激發大眾反思環境保護的問題,也讓政府不得不正視國土破壞的問題。一部紀錄片的感染力,勝過制式教科書或專家們的耳提面命,文學篇章的感染力亦是如此。



      臺灣學子從小學、國中、到高中,不是透過地理科的地形氣候知識,就是透過歷史科的殖民命運與戰爭死亡,或是公民課本中的民主操作與政經數據,來認識臺灣這塊土地與人民,很少從蘊涵人文關懷與土地之愛的文學篇章來認識臺灣。透過文學篇章,可從抒情感性或理性思索的視角,來「看見」臺灣的風物人情;在實際走讀文學現場後,更能讓年輕學子在面對或熟悉或陌生的臺灣土地時,引發更深的人文思考與情感呼應,一磚一瓦地建立對臺灣人文與歷史的深刻理解。本書的編撰乃抱持上述的理念,透過系統式編排,匯集臺灣文學的名家詩詞、散文、小說,分成「咱的土地」與「咱的人民」兩大單元,前者刻畫了臺灣美麗的山川風物、土地的滄桑變遷與城鎮的繁華沒落;後者則著眼於臺灣的歷史、族群與社會,歷歷呈現了山風海雨的時代氛圍、不同族群的傷痕與韌力,從文學中觀看蕞爾島國的悲愁喜樂。



      「咱的土地」單元的選文主旨,在於透過描寫臺灣山川、城鎮、風物、生態環保、土地變遷等文學篇章,帶領學生近距離閱讀觀察周遭生活環境,深植對臺灣的土地之愛,並以實際行動支持環境永續。所選讀的文本,如沈光文〈臺灣賦〉,以縱觀方式大概介紹臺灣的地理風物人情;章甫〈遊鯽魚潭〉、林文月〈馬兵營〉(《青山青史》節選)、蘇偉貞〈過東寧〉(《租書店的女兒》節選)等篇章描寫臺南地區的名勝古蹟與市街,帶領學子閱讀古都府城的歷史記憶,並透過走讀,近距離體察相關文學地景;陳列〈親愛的河〉、劉克襄〈秀姑巒山〉、亞榮隆•撒可努〈飛鼠大學〉,寫河川、寫山巒、寫生態,呈現臺灣特有的島嶼書寫;而「向陽土地詩選」,則描寫經過921地震劇變後的家鄉,及從災變中復甦重生的土地與人民。這些篇章,透過蘊涵土地之愛的文字,讓年輕世代重新認識、「看見」臺灣。



      「咱的人民」單元的選文主旨,以歷史為經、族群為緯,透過文學篇章反映不同時代的歷史氛圍與族群生活,如葉石濤〈潘銀花的第五個男人〉,呈現日據時代到二戰結束的人民生活,以原住民女性象徵臺灣土地,及陸續「播種」的男人象徵曾落腳臺灣的不同族群;依年代而下,向陽〈嘉義街外〉、鄭清文〈來去新公園飼魚〉呈現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及解嚴以前的歷史變遷;張啟疆〈消失的球〉則呈顯解嚴前後隨黨國政權解體沒落的眷村悲歌。小說詩歌之外,也加入報導文學作品,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底層的弱勢族群,如王溢嘉〈肉瘤上的玉蘭花〉反映醫病關係中的病患人權,對醫護專校的學生不但有臨場感,更具教育意義;楊渡〈礦坑裡的黑靈魂〉見證淘金族群與聚落的繁華沒落,以及資本主義社會勞資不均的問題;田雅各《蘭嶼行醫記》選,描寫離島原住民無可選擇的成為核廢料下犧牲品的悲哀;莫那能〈鐘聲響起時〉則反映解嚴前山地原住民飽受歧視欺凌的不公義現象。由此不但可綜觀以出生地為界的族群消長,與百年以來的臺灣大事紀;也從社會正義的層面切入,透過記者、醫生作家筆下寫實的報導文學,為處於政經主流族群外的弱勢族群發聲,開啟年輕世代人道關懷的視野。藉由感性理性兼具、象徵意涵豐富的文學篇章,回顧過往、記取教訓、展望新象,共同思索臺灣的未來發展。



      而在每篇文本的導讀設計上,透過「作者介紹」來認識作者的人生故事、寫作歷程與作品特色;「預讀引導」先喚醒讀者的舊有經驗,再以問題引導學生預先閱讀文章。「本文」部分,較長的篇章藉著分段落章節,引導讀者熟悉文章架構與寫作邏輯。透過「賞析」分析段落大意、人物特色、表現方式、主題闡釋、特殊寫作手法及意象的呈現。再藉著「課後討論」,營造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情境,以及學生與老師的互動情境,利用同儕討論或師生對話,分享彼此的意見、相互交流、相互辯論、相互碰撞,藉此獲得對文本內涵與單元主題較深刻而全面的理解,討論的題目包括:文本的主題詮釋,或將文本與自身經驗相連結。與上卷不同的是,下卷在體例上增加了「寫作練習」,提供教師和學生在閱讀該篇文章後,從觀摩名作家的片段描寫、情境意象或相關旨趣,也動動筆嘗試摹寫練習。



      正如紀錄片《看見臺灣》藉由影像讓身處島國的人們,真實地看到與我們相依相偎的土地面貌;我們也期待透過《島嶼身世》一書,讓生活在這片土地的人們「看見」島國曾發生過的悲喜歡愁,用理解去包容過往的錯誤,用愛心去關注被忽視的陰暗角落,用希望去開發人與人、人與土地之間的新連結,共同打造和諧永續的未來。



    編者 謹識於中華醫事科技大學






    其 他 著 作
    1. 遠方有夢.飛翔(2版)
    2. 人間有愛•低迴
    3. 遠方有夢•飛翔
    4. 打開文學的門窗(上卷)—歲月身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