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 定價117.00元
  • 8 折優惠:HK$9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知識份子與社會

知識份子與社會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3273585
湯瑪斯.索爾
遠流
2014年3月01日
153.00  元
HK$ 130.05  






ISBN:9789573273585
  • 叢書系列:綠蠹魚
  • 規格:平裝 / 512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綠蠹魚


  • 社會科學 > 總論


















      知識份子的定義是:以產製觀點為生,但不必為自己產製觀點負直接責任的人,例如媒體、作家、學者及圍繞在他們身邊的幕僚、教師、助理等。他們享有特殊的發言地位,通常自認為擁有超人一等的能力或洞見,能夠啟迪政客,引導群眾。



      在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世代如今日一般,知識份子扮演著如此重要的角色,能夠發揮如此巨大的影響力!



      身為公民社會裡不願輕易盲從的成員,我們究竟該要如何看待、比較知識份子提出的觀點?《知識份子與社會》便是以廣泛的角度審查知識份子提出觀點的方式、背後的情境與動機,以此檢視他們的成績單。



      今天大家都說得出來醫學、科學為人類生活帶來的好處。可是相較於其他行業對社會既巨大又長遠的貢獻,靠產製觀點吃飯的知識份子就遜色了點。要列出知識份子的貢獻有點難(誰能列舉出三項社會學家、解構主義者為人類生活帶來的好處?),但要舉出這群人從過去到現在搞砸的事,可就容易多了。他們的觀點,曾經為當今的世界:



      延長了經濟蕭條(如,美國新政時期)

      助長了害命暴政(如,史達林與希特勒)

      錯領了社會大眾(如,社會正義論的缺陷)

      提出了誇大詮釋(例如基因決定論)

      推翻了基本的法律觀念(如,舉證責任的轉換)



      此外,他們搞砸過國政,製造出災禍,把校園弄成缺乏言論自由的地方(只能容納符合知識份子主流的意見),還讓國家的勢力干預個人生活領域,又屢次給出錯誤的預測……



      因此,全書分從「知識份子與經濟學」、「知識份子與社會觀」、「知識份子與法律」、「知識份子與戰爭」、「知識份子與種族」、「知識份子如何選擇性的呈現事實」等議題,將知識份子提出的「觀點」與實際現象的差異進行比較。作者發現,在許多人為災害的背後──無論是上個世紀兩次大戰之間歐洲獨裁政權的興起、一九三0年代經濟大蕭條的延長,還是一九八0年代對蘇聯勢力的誤判,甚至是當今校園內缺乏言論自由、只容許知識份子主流意見的情形,背後似乎都有難辭其咎的知識份子。



      舉例來說,

    ?? ?

      ◎在薪資議題上,知識份子常誤把「真人」和「統計分類級別」弄混,指摘社會讓富人越富,貧者越貧。但從「真人」來看,一個新鮮人的薪資會隨著時間、經驗、工作技能而成長,一個富人的薪水也會變化而掉出富豪榜;至於在「統計分類級別」上,薪水最少的一群人則會永遠存在。

    ?

      →1996年時美國薪資等級在最後20%的人,到了2005年他們的薪資成長了91%

      →1996年時美國薪資等級在最前20%的人,到了2005年他們的薪資只成長10%

      →同一個時間區段,無論是薪資排名最前1%或最前5%的人,薪資都是衰退的

      →1975年薪資等級位於最後20%的人,到了1991年有75%的人薪資躍居前40%

      →1975年薪資等級位於最後20%的人,到了1991年有29%的人薪資躍居前20%

      →1996年薪資為全體前1%的前1%者(最有錢的人),2005年時有75%的人已跌出榜外

      →1992到2000年間,薪資最高的前400人排行榜,有75%的人留榜時間不到一年;87%的人留榜時間不到兩年

    ?

      ◎在槍枝管控議題上,知識份子常相信「槍枝管控鬆散,將導致殺人犯罪率增加」,因此美國槍枝管控鬆散,殺人犯罪率自然高。可是統計數字顯示



      →巴西、俄羅斯的槍枝管控比美國更嚴格,殺人犯罪率也比美國更高

      →德國、比利時、法國不禁槍,殺人犯罪率卻低於禁槍的盧森堡

      →墨西哥人民擁槍率低於美國,殺人犯罪率遠高於美國

      →20世紀初英國不禁槍,二戰後開始管控槍枝,殺人犯罪率於1963年躍升為20世紀初的2倍

      →1960、1970年代美國殺人犯罪率持續竄高,1990年代大幅下降。同一時間區段內,私人擁槍率一直成長

      →可見槍枝管制與殺人犯罪率之間沒有關連



      《知識份子與社會》用清晰的論述與堅實的證據,提醒我們該如何看待知識份子的觀點,審視他們的言行,看破他們的話術,從而找到屬於自己的、符合現實的生活與行事觀點。書中的立論堅定,案例豐富,讀來一目了然又具有高度啟發性。



    理性盛讚推薦



      王? 丹 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客座助理教授

      王文靜 商周集團執行長 ?

      周偉航 人渣文本

      陳豐偉 醫師作家

      管中祥 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所副教授

      羅文嘉 水牛書店社長



      ◆立論嚴謹,非常非常有可信度,充滿了令人驚奇的案例與統計。說理之清晰,內容之權威,令人稱羨。《經濟學人》雜誌



      ◆作者的見解,尤其對左翼的知識份子會造成嚴重的衝擊。華盛頓郵報



      ◆任何想要從事務實說理的人,都應該看這本書。它是一本手冊,說明了常識與實證的事實,將勝過智識的傲慢與修辭的操弄。布魯斯•華克,InfoTech andTelecom總編輯



      ◆作者針對的這一群人,是影響我們公共事務、影響我們制度和政策的人。在作者的針對之下,那一群人很難站穩腳跟。就算勉強沒被作者擊倒,也是傷痕累累,鮮血淋漓地回到自己的角落。National Review Online



      ◆作者寫了一本非常卓越的書!The Independent Review



      ◆本書是檢視知識份子觀點的成績單!----Thomas Sowell








    《知識份子與社會》序論



      當今的知識份子在社會上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這樣的地位,在歷史上恐怕沒有別的時代能夠相比。「知識份子」指的是產製「觀點」的人,而一旦知識份子所產製的觀點,由他們身旁另一大群人士加以向外傳播的時候──這些人士包括記者、老師、立委助理、法官助理或其他的整體「知識界」(intelligentsia)成員等,便會為社會發展帶來巨大,甚至是關鍵性的影響。



      本書探討的是知識份子的「型態」,因此討論對象不僅是當代的知識份子,還包括這兩個世紀以來,存在於知識界的知識份子型態。另一方面,本書著重的是「普遍」的型態,因此不對個案一一解釋。此外,本書並不是要針對特定知識份子或特定議題來加以批評,可是若要評論某種思考模式之優劣,則點名舉例是避免不了的——在書中,有針對政治哲學家約翰.勞爾斯(John Rawls)正義觀點的批評,也重新探討了「利益均沾論」(trickle-down thoery)的見解──這是「富人減稅」背後的理論基礎。



      基於上述前提,我討論伊拉克戰爭或越戰的目的,並不是要分析美國人參戰是否明智,而是要探「討知識份子在戰爭時局中所扮演的角色」。同樣的,我提到一九九四年的著名暢銷書《鐘形曲線》這本書,並不是要檢討這本書內容的優劣,因為我在其他書中已以專文討論 。我真正的動機,是因為許多知識份子都曾對這本書大肆撻伐,我想點出這些撻伐最後帶來什麼影響。《鐘形曲線》的兩位作者都不夠典型,無法反映出知識份子的普遍型態,所以我選擇不探討這本書。



      《知識份子與社會》當中所探討的知識份子類型,則是影響社會大眾行事原則與信念、有時甚至加以形塑的知識份子。這類知識份子的著作可能炙手可熱,也可能乏人問津。經濟學家熊彼得(Jospeh. Schumpter)說過:「凱因斯或馬克思的信徒當中,很多人根本連凱因斯或馬克思的著作都沒翻閱過。」信徒往往是透過知識界輾轉獲得第二手或第三手的知識觀點。另一個例子則是約翰.杜威(John Dewey),他在一個世紀以前提出他的教育理念與架構,許多學校老師雖然沒讀過杜威的著作,教學時卻常見杜威的影子,足見在現代教育場域中,杜威的想法無所不在。



      許多人探討過知識份子這個議題,也提過諸多意見。其中,哥倫比亞大學教授馬克.里拉(Mark Lilla)在其著作《任性而為的知識份子》(The Reckless Mind)中的一席話,算是發人深省:



      「有些德高望重的教授、天賦異稟的詩人或是影響力無遠弗屆的記者,他們使盡渾身解數說服聽眾,希望聽眾相信現代的暴君其實志在解放人民、賦予人民自由,而且暴君衝動失序的暴行,實為高貴無比的情操。對此,如果有人想為二十世紀歐洲知識份子撰寫歷史,又要秉持不偏不倚的立場,這個人必須有高強的忍耐力,才能忍住不致嘔吐……要當一個公正的知識份子史作家,除了要有夠高強的忍耐力之外,忍耐的時間也要夠久,才能好好思索這種令人百思不解的怪現象,究竟所來為何。」



      知識份子往往會對社會造成影響。本書仍試圖拆解知識界裡諸多複雜難解的現象,但我採取的方式,不光是挑選出某幾位知識份子、研究其著作及行為,並且找出通則;我的方式是綜覽過去與現在的知識份子、歸納其普遍型態,然後梳理箇中信念、動機、約束性等因素。此外,我會剖析他們提出的想法,並且探討這些想法對當時社會所帶來的種種影響。



      《知識份子與社會》成書的目的,是要解釋知識份子的社會現象,讓讀者能夠了解。本書討論的對象雖然是知識份子,卻不是專門為知識份子所寫;反之,任何人無論從事哪一行,只要有心將書中的想法分享出去,皆屬於本書設定的讀者群。有些知識界人士總喜歡對人說教、彰顯自己的威風,或是存心找碴,我就隨他們去吧 。知識份子的一言一行,已經為各國文化帶來巨大的影響,這種影響力到未來還可能持續下去。如果你願意和我一同探討「知識份子」這個突出的群體,你就是這本書需要的讀者。



      關於知識份子史的研究眾多。在這些研究中,遇到意見相左的理論派別時,研究者通常傾向以各派「價值前提」(value premises)的差異來區分和解釋。這種研究方式,尤其是涉及意識型態差異的研究中特別常見。不過,《知識份子與社會》一書選擇用不同的方式來進行分析。本書根據人們對世界的既存事實、人類本性、知識本質與傳播方式所抱持的基本假設,比較各種意識型態的異同。



      用「價值前提」差異來區分和解釋,到最後會變成就只是品味不同的問題,而且大家都認為品味沒有高下之分,沒什麼好爭的。不過,從「觀點」差異出發的話,情況就不同了。人們碰到既存事實、事件因果、人性、知識本質與傳播等議題,總是抱持各式各樣的觀點。五花八門的觀點,反映出每個人如何看這世界。要解釋分歧的原因,我們必須先提出假設,而且是能以實證方法驗證的假設才行。



      一旦有了新的實證證據和分析方法,人們對於既存事實與因果關係的看法,便可能因此而轉變。有時候,轉念僅在一瞬之間。一個人要改變意識型態,耗費的時間雖然可長可短──甚至短到像聖經人物掃羅在前往大馬士革的路上接受了基督一樣──但要找到改變的原因相當容易。人們經常因為某些重大事件(如法國大革命、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等)或出乎意料的個人際遇,發現自己以往的假設被一一推翻,進而了解真正的世界與自己的想像有多麼不同。會經歷上述轉變的人,絕不只有知識份子而已。有句話說「二十歲激進,四十歲保守」,正是一般人意識型態轉變的寫照。不過,由於知識份子留下許多有形的資料,讓他們的意識型態轉變有跡可循,因此我們需要好好探究這些資料。



      自古至今,人們會因為經驗的累積,而拋棄掉原先的宗教觀念或世上俗務的立場,而且拋棄這些立場的速度也比拋棄核心理念來得快。舉例來說,有些人原先以為只要實行馬克思主義,窮人就會翻身,他們後來又找到更適切的手段,可是原先「扭轉窮人命運」的初衷並沒有更改,其價值前提也沒有變化。本書嘗試分析知識份子的信念和手段,歸納出普遍的型態。相對於價值前提,知識分子提出的理論效度與影響結果較為有形,足以檢驗。另外,知識份子如何看待社會,最後形成的主流觀點會帶來什麼影響,我們也要好好觀察。我們將會發現,結果往往出人意料。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