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心中都有些說不出的秘密與痛苦,
即使過了好久,回想起來,依舊感到心疼;
當我們終於鼓起勇氣想說出來,
還需要一雙懂得聆聽的耳朵。
◆英國最會說故事的心理分析師,說出每個人心中最想被聽見的故事!
◆「31篇美麗又動人的故事,讓瑞蒙•卡佛也嫉妒。」──《全球郵報》
◆「結合契訶夫與《錯把太太當帽子的人》對於凡夫俗子的細微洞見。」──《紐約時報》
◆有如抽絲剝繭的推理小說,你將震懾於人性的複雜難解。
生而為人,都渴望傾訴與被理解。然而,我們卻經常在自己與他人之間築起一道心牆,用各種無法解釋的情緒或行為反應,讓別人看不見最真實的自己。
哲學家西蒙•韋伊曾經描述過一段畫面:兩個在獄中隔牆而居的囚犯,因為寂寞,竟隔著牆聊了好多年。這道牆雖然隔開了兩人,但也因為這道牆,他們才得以溝通。於是我們知道,每道看似阻止你前進的牆,其實是你與未來最重要的連結。
執業超過25年的心理分析師格羅茲,擅長挖出莫名其妙的行為舉止背後的真實情感,但與眾不同的是,他還有一支特別會說故事的筆。他將自己超過5萬個小時的診療精華,寫成一篇篇精采絕倫、有如推理小說般的故事,並透過細心的抽絲剝繭,解開最複雜的人性之謎。
為何有人要詐死?(想讓你體驗自己童年被虐、卻逃不掉的經驗)為何有人不斷說大謊?(謊言讓他想起與母親的親密關係)為何有人只會用憤怒表達?(想讓你跟他一樣生氣,讓他不孤單)為何太多讚美會讓小孩沒有自信?(比起讚美,小孩更想你的參與和傾聽)為何有人總是妄想自己受害?(比起背叛,被人遺忘更受傷)情緒是種防衛機制,躲在喜怒哀樂的背後,讓別人看不見最真實的自己。
看著這些故事,我們也彷彿看見了自己:因為我們會愛、會欺騙,也終究必須承受改變與失去。最重要的是,經由這些故事,我們將能慢慢學會訴說、傾聽、理解自己與他人內心的故事。
名人推薦
賴佩霞(魅麗雜誌發行人/作家)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心靈療癒書籍作家)
張德芬(身心靈作家)
楊? 索(《惡之幸福》作者)
王浩威(作家/精神科醫師)
許悔之(詩人/有鹿文化總經理兼總編輯)
感動推薦
◆榮獲全球多家媒體2013年度選書
美國《紐約時報》
英國《星期日報》
英國《觀察者報》
英國《每日郵報》
英國《全球郵報》
美國《好讀》網站
英國《書商》雜誌
英國《風格》網站
英國心理學會
英國《庇護所》雜誌
愛爾蘭都柏林聖哥倫布大學
˙我們往往以為自己是語言的主人,我們是「主體」,但事實是,有時語言「建構」、「遮蓋」了我們。
從心出發的語言,是不兩舌、不妄語吧。在一些臨界的情境,語言變得如黃金而不鏽蝕,那「心口合一」的時刻,語言彰顯了說話者的心,真心的價值。
我們欺騙語言也被語言欺騙很久了,這本書,或是我們重新覺察「自己」和「他者」、「世界」一種可以交會光亮而無礙彼此的可能。──許悔之(詩人/有鹿文化總經理兼總編輯)
˙本書字裡行間蘊藏了作者對於人心、人性、人生洞察的智慧之語。不要錯過本書,對任何人來說,它都會為你開啟看懂生命的心靈之眼。──蘇絢慧(諮商心理師/心靈療癒書籍作家)
˙作者說出了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渴望擁有的聲音:包容自己的不堪吧!我看到這本書的特有價值,篇篇都蘊藏了撫慰人心的神祕療效,我們各自的傷痛也在閱讀中得到療癒。──賴佩霞(魅麗雜誌發行人/作家)
˙作者用平實又溫柔的智慧,為我們上了充實的一課。我一直不太相信心理分析,但作者讓我打開心房,很想對他說說話。──《星期日報》
˙令人無法放下的一本書。讀完後,你會發現自己對『人』,有更多的包容。──作家,安德魯•所羅門
˙平鋪直敘的故事、引人深思的見地。每個故事充滿張力,人的心理彷彿一部詭譎的懸疑小說。──《旁觀者》
˙作者細膩解開日常的迷惘,觸動人心,深受啟發。──《金融時報》
˙小小的書本乘載了震撼的故事。我深受感動。──《觀察報》
˙真實又感人的短篇人生,是小說無法比擬的。將漫長的心靈旅程化為精練的文學作品。──《觀察者》
˙作者傳達一個再清楚不過的訊息:人生是可以改變的。──《蘇格蘭人日報》
˙從別人的故事,看見自己。真實人生比小說還要迷人。不說教、不老套,只有智慧。──作家,維多莉亞•希斯洛
˙安靜的故事,赤裸的人性。傾聽是最好的治療。──《庇護所》雜誌
˙讀完作者與病人間的聆聽之旅,你會希望當人的第一天就擁有這一本書。──《泰晤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