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序
歷史就是講故事
《資治通鑑》是一部空前的編年史巨著,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止於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全書分為二百九十四卷,三百多萬字,記錄了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歷史。全書敘事有法,歷代興衰治亂本末畢具,宋神宗賜名「資治通鑑」,意為此書是一部有助於治國,能發揮借鑑作用的通史。
全書按朝代分為十六紀,即《周紀》五卷、《秦紀》三卷、《漢紀》六十卷、《魏紀》十卷、《晉紀》四十卷、《宋紀》十六卷、《齊紀》十卷、《梁紀》二十二卷、《陳紀》十卷、《隋紀》八卷、《唐紀》八十一卷、《後梁紀》六卷、《後唐紀》八卷、《後晉紀》六卷、《後漢紀》四卷、《後周紀》五卷。
內容以政治、軍事和民族關係為主,兼及經濟、文化和歷史人物評價,目的是透過對事關國家盛衰、民族興亡的統治階級政策的描述警示後人。
作者司馬光,字君實,陝州夏縣人,宋仁宗時進士,傾注畢生心血編撰《資治通鑑》。當時,國家內憂外患嚴重,朝廷內部鬥爭激烈,總結治國經驗以鞏固封建政權成為現實的迫切要求。在這種社會背景下,司馬光以史學家和政治家的視角系統闡述了如何以史為鑑治國用人。書中的許多歷史事件、名言警句非常精闢,有著很好的啟發意義。
這部史書之所以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寫起,是因為這一年中國歷史上發生了一件大事,或者說司馬光認為這一年中國歷史上發生了一件大事。這年,周天子命韓、趙、魏三家為諸侯,這一承認不得了,使原先不合法的三家分晉變成合法,司馬光認為這是周室衰落的關鍵。「非三晉之壞亂,乃天子自壞也。」選擇這一年,這件事為首篇,真是開宗明義,與《資治通鑑》的書名完全切題。下面做的不合法,上面還承認,看來,這個周天子已沒有原則,沒有是非,當然非亂不可。這叫上樑不正下樑歪。所以,司馬光才說:「禮義廉恥,國之四維; 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司馬光採用了編年體的體例,相較於紀傳體更能讓人有一個時間上的概念。所熟悉的歷史人物、事件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一個串聯起來,對於瞭解歷史事件前因後果,人物關係變化也有了更直觀的認識。而且跟紀傳體史書最大的一點不同就是,隨著書一頁一頁地翻過,歷史在你的手中不斷地推進。這個對讀者來說有時是非常震撼的,你會見證一大批神一樣的人是如何從一開始逐步到達事業的頂峰,會為他們的智慧、勇氣、魄力等一切人類所可能擁有的偉大力量所折服。但是,就在你還沒來得及細細回味他們這些偉大創舉的時候,隨著歷史車輪的飛轉,這些人又一個一個消失在塵埃之中。無論他之前如何偉大,如何睿智,如何勇猛,翻不了幾頁書,都無一例外地化作了雲煙。
還有一點印象比較深的就是,你會看到很多人做很多的錯事,犯這樣那樣很傻的錯誤。幾年以後、幾十年以後,甚至幾百年以後,另一批人,或許在另一個地方,或許在另一些事件裡,不斷地一次又一次地重複前面已經重複過無數次的錯誤。
這也是讀史書可以明智的最直接作用。
我們之所以讀史書,就是希望我們在自己身臨其境的時候能更多一點洞察和智慧。
《資治通鑒》是一部值得讀的好書,政論洋洋灑灑,戰爭血脈賁張,尤其是講朝代興替,更是讓人覺得中國就是一個輪迴的帝國。它雖然是寫給皇帝看的教材,但不論是從國家治理的宏觀角度,還是從個人生存的微觀角度,我們遇到的問題和歷史上並無太大差別。
有人說,《資治通鑑》是最好的影視劇和最好的小說,不同的是,這一切都是真實發生過的。前人的血,依然埋藏在我們腳下的土地裡;我們自己,也終將歸於同一片土地。
如果說《資治通鑑》是一部濃縮了中國古代政治運作、權力遊戲的歷史巨著,那麼,《關於資治通鑑的100 個故事》就是以另類視角切入,以故事的形式解讀這部偉大著作的好書。
一部《資治通鑑》濃縮成一百個故事,在這裡面,你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無論是正面還是反面,也能找到別人的發展態勢。我們應該怎麼想、怎麼做,在這些故事裡,你都會找到答案,還能順便反思一下自己。
小故事,大道理。
歷史並不深奧,歷史其實就是故事。
自序
夜裡讀書,翻到「情僧」蘇曼殊對劉半農說的一句話:「半農,這個時候,你還講什麼詩,求什麼學問!」便不由得一愣,自問道,讀書到底是為了什麼?
古人講讀書是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現在看早已不合時宜。曾國藩說:「剛日讀經,柔日讀史」,那是封疆大吏的文武之道,像我們平民百姓,也就賺點話題而已。然而,我偏偏喜歡讀書,並常常自詡「雪夜閉門讀禁書」是人生最大的樂事。
去年讀《資治通鑑》,厚厚四大本,整整三千七百多頁,若堅持每天都閱讀的話,也要一年半載。倒也是不愁讀,畢竟是好書,但這種文章篇幅眾多的書籍,真正考驗讀者的耐心。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讀書人最大的毛病就是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當我想要把《資治通鑑》介紹給愛讀書的朋友們時,不免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如果愛讀書的人是個大忙人怎麼辦?或者是,他對古文很感冒怎麼辦?有沒有一種方法讓讀者朋友在最短的時間裡,用最輕鬆愉悅的方式瞭解這部偉大的著作呢?
有,那就是用講故事的形式來讀《資治通鑑》!
大多數人都會覺得歷史是枯燥、難懂的,但是你換一個角度去看歷史,用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來解讀,感覺就不一樣了。
說到底,歷史就是講故事。正如陸游一首詩所說:「斜陽古柳趙家莊,負鼓盲翁正作場。身後是非誰管得?滿村聽說蔡中郎。」
《關於資治通鑑的100 個故事》的宗旨就是:故事好看,歷史經典,讓歷史不再枯燥、艱澀。
書中所有的故事,都是從細節入手,用生動的語句將故事和歷史串聯起來。讀完這些有趣的故事後,再來看《資治通鑑》,一定會讓你眼前一亮:原來歷史可以這麼有趣、易懂!
《關於資治通鑑的100 個故事》一共分為四篇:
第一篇講述的是帝王與權臣。
在這些「一把手」中,雄才大略者如漢高祖劉邦和曹操,混蛋白癡者如漢靈帝劉宏和晉惠帝司馬衷,野蠻血腥者如趙暴君石虎和大軍閥董卓。這樣的人,僅僅為了一己之私,他們會讓成千上萬的人一下子喪失生命而了然無愧。
權力能改變人性、扭曲人性、消滅人性,喝了不受制衡的權力毒酒,美女都會變成青面獠牙。遺憾的是,我們已經對這樣的歷史習以為常了,並沒對此做出太多有價值的反思,而是把這些慘劇淡化成了一個個狹隘的英雄主義的審美行為。
第二篇講述的是名將與名士。
他們或風流倜儻,或耿介自守,以神武英勇之力、凌雲萬丈之才,或拯救危亡,或放浪形骸。
歷史因為有了這些人,才有了真性情。
第三篇講述的是女人與政治。
政治意味著征服。一個女人透過征服一個男人征服世界是值得驕傲的;而一個男人透過一個女人征服世界則是可悲的。翻開《資治通鑑》,能留名青史的女人,大多與政治有關: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掌權治政的秦宣太后羋八子,女人中的最強者呂后,給天下女人訂規矩的史學大家班昭,北魏第一「辣妹」馮太后,唯一的女皇武則天,差點成了接班人的太平公主...這些「有幸」在政治舞臺上亮相的女人們,也因政治光輝的照耀而千古留名。
第四篇講的是陰謀和陽謀。
翻開《資治通鑑》,除了殺伐,就是謀略,怎樣排除異己,怎樣消滅敵人,用鮮血寫成的經驗教訓歷歷在目。
讀過此書,你會發現,制度、人事,還有人性自身的種種難以克服的弱點,都會形成一個時代的時勢和世運,在國祚已盡的蒼涼回聲中,便只有把這一切稱之為悠悠天意了。
歷史不會重演,但歷史卻常常驚人的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