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I
一本值得推薦給大家的精神醫學漫畫
憂鬱症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入二十一世紀三大疾病之一,儼然已經變成全球人口都可能會面臨到的問題。而憂鬱症就彷彿一位「千面女郎」,雖然民眾常提到憂鬱症,但究竟什麼樣情形是憂鬱?而憂鬱跟憂鬱症之間的關連性又是如何?其實許多民眾還是一知半解。
這本《一小時搞懂什麼叫「憂鬱」》的劇情與內容,是由日本的專業精神科醫師所編撰,藉由趣味的畫面以及劇情,來讓民眾更了解憂鬱症目前在日本的情況以及 社會面向。內容相當貼近社會現實,也道出了許多憂鬱症病患以及家屬的心聲,甚至也有用精神科醫師的角度來看待憂鬱症這問題。
比方說漫 畫的一則故事指出,過去許多病患往往不敢讓別人知道,也不願意承認自己有憂鬱症,深怕被人冠以「瘋子」或是「神經病」之污名。但隨著社會變遷,在世界上, 現在反而似乎有一小群人,反而會興高采烈地對外宣稱自己有「憂鬱症」,甚至用這理由來躲避部分的社會責任,讓同事和主管一個頭兩個大。相較於另外一群真正 飽受憂鬱症所苦,但卻隱匿病情、堅守工作崗位的民眾來說,是個很大的反差對比。而未來,台灣也有可能會出現類似的現象,成為某種詭譎的「流行」。
這本漫畫趣味、簡潔、生動且有醫學背景,內容講述了許多醫療人員才會知道的趣味內容。雖然漫畫中部份文字對憂鬱症的說明和診斷準則,與一般世界通用準則 不盡相同,但整體來說提供了民眾了解憂鬱症的另外一種不同的面向。這本書不僅適合病患或家屬閱讀,也建議醫療人員可以參考閱讀。
2013年文化部藝術新秀補助得主、桃園療養院精神科醫師 林子堯
推薦序II
輕鬆理解憂鬱症
從事精神醫療及社區演講十餘年,常需推薦求診病人或社區民眾閱讀一些憂鬱症相關書籍。近幾年來,求診憂鬱個案的年齡層越來越廣,有些年輕朋友請我推薦不 要太深奧、字不要太多的憂鬱症書籍。我常想像如果有一本書能用漫畫的型式來介紹憂鬱症,應該可以讓年輕朋友、缺乏閱讀時間或無法持續專注的患者,有興趣閱 讀並進一步了解憂鬱症。當晨星出版社寄給我這本《一小時搞懂什麼叫「憂鬱」》邀請我推薦,我瀏覽後發覺:這不就是我期待的書嗎?便答應寫序。
《一小時搞懂什麼叫「憂鬱」》的文字及漫畫分別由香山理香撰寫及鳥居志帆繪圖,書中一開始描述,日本現代憂鬱症患者的求診心態已經跟幾年前大不相同,這 個現象跟台灣相似。在早期,患者就診精神科唯恐被人發現,但現在的患者一入診間就會主動說自己是憂鬱症或是躁鬱症。由此可知,憂鬱症不僅是現代文明病,社 會大眾也愈來愈能接受這個隨時會發生在你我之間的疾病。
書中利用介紹四個case來說明家中不同角色所出現的憂鬱現象。
Case 1是在公司敬忠職守的「爸爸」,卻被安排負責決定解雇人員的工作,他要如何面對因憂鬱症要休假的員工、上班憂鬱下班開心的員工、勤勉努力卻耗盡精力的員工 以及快陷入憂鬱的上司。Case 1的情況不難在工作的場合中發現,例如只有在工作時憂鬱,在工作以外的時間卻活蹦亂跳及出手闊綽的同事,有可能就是作者所提到的「新型憂鬱」,即是「雙極 II型」的情緒障礙。另外,在公司中放育嬰假的人愈來愈多,造成留守的同事承受更大的工作壓力,這些人又該如何因應這可能的職場危機呢?
Case 2是在家要爆發的「媽媽」,因為生活中累積了許多不順心,出現疲倦、有氣無力、不想做家事、討厭自己,常對先生及小孩發洩不滿情緒,之後鼓起勇氣到精神科 求診,使用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及參與憂鬱症聚會的過程。Case 2絕對是精神科門診的大宗,在婦女憂鬱症中,除了我們常聽到的「產後憂鬱症」及「更年期憂鬱症」外,書中提到一個新名詞「婚活憂鬱」,這是針對三十多歲的 現代女性,她們雖擁有比傳統婦女更多的知識,但也多了額外的工作壓力、教養子女及家庭問題,這有什麼對策呢?
Case 3是憂鬱的「年輕學子」,就像現在的學生不單單要面臨考試壓力,還要面對更多人際關係的困擾,這究竟只是青春期的煩惱?還是已經達到憂鬱症了呢?如果一時衝動想自殘時,又該怎麼辦?
Case 4是在家中足不出戶的「哥哥」,就像我們時常耳聞的、整天在家打電動的「宅男」,他們到底是單純內向不想出門、還是罹患憂鬱症的社交退縮,要如何評估是否需要求醫治療,並幫助他走出困境、迎向未來呢?
這本書在介紹每個case的最後都有三段說明,包括「憂鬱症患者的解說」、「周遭人們的應對」及「當事人能做的對策」,用最簡單明瞭的方式讓讀者知道什麼是憂鬱症、要如何面對自己的憂鬱或是週遭的憂鬱症患者,最後教導讀者如何自我控制情緒。
讀完這本書能讓讀者用輕鬆、正面及幽默的態度來面對憂鬱。即使沒有心理專業知識的人,只要讀完本書就會學會基本的控制情緒技巧。所以我很樂意推薦這本書,希望每位讀者都能用一小時的時間搞懂憂鬱症的對策及應對方法,相信對您會有很大的助益。
國軍桃園總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 陳淵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