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老師,我有話要說:學生權利守則?

老師,我有話要說:學生權利守則?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1174112
財團法人民間公民與法治教育基金會
五南
2014年1月25日
127.00  元
HK$ 120.65  






ISBN:9789571174112
  • 規格:平裝 / 404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 法政類 > 法律 > 總論












      學生的權利在哪裡?老師的權力在哪裡?



      這是學生要看,老師及家長更要看的一本書!

    ?








    1.在國民教育階段,可以向學生收費嗎?若可以,哪些費用項目合理?哪些不合理?

    2.一般學生可否請求在家自行教育?國家是否應予補助?

    3.在國民教育階段,家長是否有權為不受學區的限制,為自己的子女選擇喜歡的公立學校就讀?

    4.在國民教育階段,人民是否可以要求國家在住家附近興建學校以就近入學?或者要求不要裁撤住家附近的學校(廢校)?

    5.學校應如何處理編班問題?應注意哪些程序?家長可否要求轉班?

    6.學校如何處理不適任教師的問題?家長可否要求更換老師?

    7.學生長水痘或感染腸病毒等傳染性極高的疾病時,老師可否要求學生在家休息,不要來上課?應如何處理?

    8.學生在校有嚴重行為偏差問題影響到其他學生,學校依法可請父母帶回管教,但若家庭功能失衡,是否有其他處理方法?

    9.學校限定專收男生或女生有無違反平等原則?

    10.學校招生能否有性別的保障名額?



    11.學校可以限制特定的課程給單一性別的學生嗎?餐飲學校實習課,要求女學生穿裙子,是否構成性別歧視?

    12.何謂校園裡的性騷擾、性侵害?

    13.學生遭受到學校教職員或其他學生的性騷擾、性侵害,應該要怎麼辦?

    14.學生遭受到學校教職員或其他學生的性騷擾、性侵害,學校應該要怎麼處理?

    15.學校可以要求懷孕的學生離開學校嗎?學校對於懷孕的學生應如何處理?

    16.ㄧ般學校是否應主動發覺身心障礙學生有哪些特殊教育及相關服務的需求?並提供哪些適當的服務?

    17.身障生是否有選擇受教育方式的權利?

    18.學校如何避免因為種族因素而對原住民學生予以歧視?

    19.學校能否基於學生的原住民身分而給予特別待遇嗎?

    20.升學考試時,以通過原住民族語的測驗為加分條件,是否公平?



    21.校規規定「頂撞師長應受懲處」,是否有侵犯學生的意見表達自由?

    22.學校能否以有「妨害校譽、破壞學校秩序與紀律」為理由,用校規禁止學生的言論?

    23.學校可以因為學生在校內公開演講內容或用語粗俗不雅而處罰學生嗎?

    24.學校能否禁止學生戴徽章、臂章,或穿上有傳達特定訊息的衣服?

    25.學生有沒有權利在學校散布非學校主辦或贊助的文獻資料、廣告宣傳單?

    26.學校可否禁止學生散發疑似妨害他人名譽的文章?

    27.為避免校園之紛擾,可否因此全面禁止學生討論具有爭議性的議題?

    28.學生的刊物,學校是否得以事先審查?學生的刊物,學校是否得以其內容猥褻而處罰之?

    29.學生有權利在校內成立政治性社團或組織嗎?

    30.學生可以在學校舉行示威遊行嗎?



    31.學生有沒有權利使用學校設備來表達他們的意見?

    32.以報紙為例,校方可以因為不認同某報的政治立場而拒絕某報的訂閱或贈閱嗎?

    33.何謂宗教自由權?學校可以強迫學生參加宗教活動或是為特定宗教宣傳嗎?

    34.學校可否強迫學生抄寫或背誦心經或靜思語?

    35.學生可以在學校禱告嗎?學生可以在學校發送特定宗教著述嗎?學生可以在學校設立宗教社團嗎?

    36.學校是否可以限制學生的儀容(例如:耳洞、鼻環、舌環、刺青)?

    37.學校可以限制學生的衣著嗎?

    38.校規是否需要有明文規定?學校是否需依據校規懲處學生?

    39.學校能懲罰學生在校外的行為嗎?可以懲罰學生在校外發表他們的觀點嗎?學校的權限有多大?

    40.學校或老師可否因為管教學生不當行為的理由而將學生的學業成績降低?



    41.學生被懲處前可以要求告知「懲處原因事由」嗎?

    42.學生被懲處案件過程中可以請求「保密」或「公開」嗎?學生可以請求蒐集對自己有利的事證嗎?

    43.學校在決定懲處學生的程序中,學校方面應該由何人陳述學生的違規事實?如果學生否認,學校應由何人負責證明?或是否能因為學生保持緘默,而認定學生有違規事實?

    44.學校對學生做出懲處時學生是否享有救濟的權利?可否要求正式的書面決定書?可否取得會議記錄?

    45.警察是否可以逕行偵訊或逮捕在學校裡的學生?當警察要偵訊學生時,學校應該如何因應?

    46.校方人員得否在校園中搜索學生?

    47.學校或教師以違法方式取得之證據,得否作為處罰學生的依據?

    48.學校或老師應如何處理家長或學生的個人資料?

    49.學生和家長是否有權利向學校要求閱覽關於學生自己事項的紀錄?如學生認為關於自己的紀錄有不適當的記載時該怎麼辦?

    50.學校對於學生個人資料或紀錄有對外保密的義務嗎?



    51.學校老師是否必須接受家長之要求,協助餵食學生藥物?

    52.學生在操場遊戲發生事故,有老師正巧在場但並非該生班導,請問該老師有無責任?

    53.學生參加班級或學校所舉辦之活動發生事故,如燒燙傷,學校及老師的責任為何?

    54.學生的父母離異,沒有監護權的一方是否可到校要求帶走學生?學校應如何處理?

    55.未獲親權的一方家長,想透過導師了解學童的成長狀況,學校應如何處理?

    56.在校園內由學生所擔任的哪些人選適合用選舉方式產生?模範生或優良學生適合以選舉拉票的方式產生嗎?

    57.學校是否有法律上的義務保護學生免於遭受其他學生的傷害?

    58.學生帶手機到校的使用權限範圍?

    59.老師是否可以禁止學生使用手機或其他電子裝置,針對教師的教學活動照相、攝影及錄音等?








    導讀



    學生的權利或義務?幾點誤會的澄清(代導論)




      學生有「權利」嗎?給學生權利,老師是不是就喪失「權力」?學生需要的是「義務」而非「權利」?承認學生權利是在縱容學生嗎?以上是提到學生的權利,常會被質疑的問題。



      「私利」不是「權利」



      在檢討學生是否有權利前,何謂「權利」?或許需先回答。以上課學生發言為例,他或她可否主張未經過教師的允許來發言?但這樣的主張,是不是學生的權利?這樣的主張,很顯然會干擾上課的秩序,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不管是老師、家長或其他人,大都不會認同這樣的利益主張,換言之,其欠缺合理正當性。然而,這樣是否表示,學生不可以有和老師有不同的意見?學生在回應老師的問題:「蝌蚪是否會變青蛙?」學生回應:「未必!因為有可能冷死!」全班轟堂大笑!老師隨即處罰這位同學,因為他干擾上課秩序。同樣被認為干擾上課秩序,但後者是經過老師同意的發言,但因為學生的意見或發言之內容,老師不同意而處罰他,是否合理?學生曾經養過蝌蚪,但也的確因為過冷而死亡,他僅是表達個人經驗與意見,難道學生沒有意見的自由嗎?



      這種意見自由的主張,是保護學生個人的私利嗎?任何人處於如此的情況,主張如此的意見自由,合理正當嗎?這樣的主張,是否會影響他人的利益或公共的利益?教師以「干擾上課秩序」為理由,而處罰學生,合理嗎?學生是在教師的允許下發言,有何干擾上課秩序可言?!若教師在校務會議上發言,其與校長的意見不同而引發其他老師的哄堂大笑,校長可以破壞會議秩序為理由,將教師驅逐出會議嗎?!反對黨對於執政黨的施政,在議會殿堂上提出不同的意見而造成哄堂大笑,可以派警察將不同意見的人抓去關嗎?!這種事在過去的威權統治下會發生,但在民主社會則會被視為一種專制的表現。



      權利是法律所保障之正當的利益



    ?  權利的「權」,其實代表「合理」或「正當」(英文譯為right),會被視為「權利」者,即代表著,其乃「合理正當之利益」,而如此合理正當之利益,並非僅是個人之「私」利,而是「被認可為正當」的利益;特別是,在當今強調人權保障的民主體制下,所謂的「正當性」更隱含者「平等」與「自由」之價值;換言之,如此的利益主張,必須是隱含者「普遍性」,並非是特定的人始得主張者,而係任何人處於相同的狀況下,我們都認為係合理正當的利益,都認為應該受到法律所保障者。因此,所謂「權利」應指「受法律保障的合理正當的利益」。若被確認為「權利」者,我們即不應視其為「私利」,反而應視其為保障我們共同的利益,蓋若我們處於相同的情況,也應該會被相同的保護;相反地,若權利可以被任意地剝奪,則意味著我們相同的利益,亦可能隨時不保。



      權利與義務是一體的兩面



      權利不是「私利」,相反地,如前所釋明,其更隱含著「平等的相互尊重」;一個人若不懂得權利,即不會尊重他人的權利;因此,相反地教學生權利,不是在教「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而是在教「同理心」、「平等情」。合理正當的利益,受法律保護者,即為權利;主張如此利益者,即為權利人,而被主張要尊重如此的利益者,即為義務人;因此,權利與義務乃一體之兩面。在過去的封建社會,在規範的用語上,比較常用「義務」,蓋嚴格講當時的規範秩序,著重於不同的身分,需盡不同的義務,而得以享有不同的特權;然而,在現在的民主社會,不會強調個人僅作為被規範之客體,更可以成為規範之主體,得積極地主張利益受保護,而非消極地被分配負擔而已,因此,在規範用語上,改以「權利」為主。權利需要被主張,特別是透過法律的程序來主張,即所謂「救濟」的程序,故法諺有云:「有權利就有救濟」;透過救濟之程序,所主張之利益,才有可能被法律所確認為「合理正當」,且進一步地被法律相關之機關所保護。



      特別權力關係理論已被打破



      我們傳統文化的尊卑倫理觀,在教育關係上期待所謂「在下位者」(即「學生」或「晚輩」)的服從,甚至俚語中有謂:「小孩子有耳無嘴」,而不鼓勵其「發言」,更不用提「權利主張」。然而,從憲法的人權保障角度,學生的法律人格地位並不比其師長低,而應平等地受到保護。此外,過去有所謂「特別權力」關係的理論,認為學生的身份,類似公務員、軍人、受刑人等,應受到高於一般國民的拘束義務,否則難以完成其特殊的行政目的,而剝奪其請求外部行政救濟之機會,但如同許宗力大法官在釋字第653號的協同意見書指出:「如果國人對於釋字第 298、323、338等號解釋之是否已揚棄特別權力關係,還存有疑慮的話,則本號解釋應已更清楚表達出向特別權力關係說再見的訊息,且掙脫特別權力關係束縛的,不限於受羈押被告,還擴及所有其他具特定身分而被傳統特別權力關係鎖定的穿制服、穿學生服、穿軍服,乃至穿囚服的國民。」沒錯,在後來的釋字第684號,大法官更進一步拆除在釋字第382號對於學生提出行政救濟之限制,即僅限於會影響其就學之處分,而更擴張於校內的管理措施。僅要是學生受憲法所障之權利有受到侵犯,皆得提出救濟,而不限於受教權。



      利與力的衝突與解決



      特別權力關係理論之打破,僅允許學生得提起行政救濟,並不表示學生的利益主張,即必然受到法律的肯認與保障,或學生即可以不必服從學校或老師的管教。以前面所提出的學生在課堂上發言為例,老師因為其干擾上課和因為不同意其意見而管教學生,在釋字第684號以前,學生是不可能尋求行政救濟,來主張其權利。以學生未經教師之同意即發言而干擾上課為例,其所主張之上課可以未經教師同意之發言自由,恐難獲得法院之肯認,蓋允許如此,則上課之秩序,即難以維護,其他同學之學習權益,也會受到影響。如前所揭,學生主張之正當性基礎欠缺,即不是「權利」。相對地,教師的為維持公共秩序的管教權行使,反而被認為有正當性,而非「暴力」之處置。簡言之,當學生的利益和老師或學校的強制力發生衝突時,即可透過法律的救濟程序,來檢視其各自所張之正當性;特別是代表國家公權力之學校或教師,更需符合憲法保障人民權利所要求之法治國家原理與原則,始會獲得法律之正當性。



      若以學生經教師同意而發言,但因為不同意其發言之內容而處罰他,則會被視為侵犯學生的意見表達自由權,蓋老師的管教行為,僅因其不同意學生的意見而處罰,已侵犯到學生的人性尊嚴。每個人的意見自由,係受憲法所保障,如釋字第567號理由書指出:「思想自由保障人民內在精神活動,是人類文明之根源與言論自由之基礎,亦為憲法所欲保障最基本之人性尊嚴,對自由民主憲政秩序之存續,具特殊重要意義,不容國家機關以包括緊急事態之因應在內之任何理由侵犯之,亦不容國家機關以任何方式予以侵害。」老師如此的行使管教權,反而會喪失其正當性,被視為「暴力」,而非「權力」。



      從這兩件上課發言之例子來比較,我們可以發現,老師的管教權與學生的權利,並不必然是相衝突的,但在衝突時即需探討各自之正當性的基礎。就學生的「權利」主張而言,其必須不是「私」利,而係「普遍性」的利益,且需「合理性」,才具有正當性;就老師的「權力」主張而言,其必需符合憲法的比例、正當程序等原則。



      尊重學生的權利是教師的專業倫理



      尊師重道,是我國固有的校園倫理。這樣的倫理價值,必須重新建立在符合民主憲政的基礎上。每個人的法律人格地位皆是平等的,當然也包括老師與學生,惟此非謂學生即不必尊敬老師,而相對地老師也必須認知,老師的身分本身不是必然可以贏得學生的尊重,而係建立在其自身的學問與人格的修養上。甚者,尊重學生的權利,更是老師的專業倫理之一,如教育基本法第8條第二項所明定:「學生之學習權、受教育權、身體自主權及人格發展權,國家應予保障,並使學生不受任何體罰及霸凌行為,造成身心之侵害。」老師在校園中,能尊重並維護學生的權利,才能贏得學生的尊敬與信任,而有如此的基礎,老師對學生的教學和輔導,才可能對學生產生內化之效果。相反地,老師侵害學生的權利,除喪失學生的信任與尊敬外,更導致雙方關係之緊張與對立,教育關係是難以維持的。



      教學生「權利」是學「自尊尊人」



    ?  最後,從引導學生能尊重他人的權利而言,重點並非在要學生學「義務」,相反地,更應引導其真正地認識何謂「權利」,蓋不認識權利,如何可能會尊重他人的權利。有謂:「學生最大的權利就是犯錯」,但若不允其主張,我們怎麼知道他的錯誤,更遑論導正他的錯誤。以學生主張上課發言不受教師管制為例,學生的主張「權利」,可能僅是他的「私利」,老師可以引導其認識自己的「盲點」,如反問:「若每個人都可以發言,上課如何可能?」換言之,我們不必害怕學生主張其利益,唯有如此才能開啟其學習,檢視其利益主張之正當性基礎的可能。其實許多會傷害他人的學生,就是在成長過程中,從來沒被尊重過,才不會尊重他人。權利,隱含著平等的相互尊重;教學生權利,決不是在教學生「放縱」,而是在教她或他「自尊尊人」。






    其 他 著 作
    1. 公民行動方案 2教師手冊
    2. 公民行動方案 2學生手冊
    3. 老師,你也可以這樣做!:校園法律實務與理念(五版)
    4. 正義-學習手冊 Learning About Justice Activity Book
    5. 挑戰未來公民: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