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 定價650.00元
  • 8 折優惠:HK$520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張隆溪文集 第三卷

張隆溪文集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262008
張隆溪
秀威資訊
2014年2月11日
167.00  元
HK$ 150.3  






ISBN:9789863262008
  • 叢書系列:文學視界
  • 規格:平裝 / 398頁 / 16 x 23 cm / 普通級
    文學視界


  • 文學小說 > 文學研究 > 作家傳記












      此四卷文集?國際知名學者張隆溪教授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至今所出版重要中文著述的集合,囊括了張隆溪教授所有具有代表性的學術研究觀點。



      本卷含《一轂集》一書



    本書特色



      國際知名學者張隆溪首部集結各重要著述的全集。








    《一轂集》前言



    一九七八-一九八一紀事

    弗萊的批評理論

    論夏洛克



    一九八一-一九八三紀事

    悲劇與死亡:莎士比亞悲劇研究

    評《英國文學史綱》

    詩無達詁



    一九八三-一九九八紀事

    佛洛伊德的循環:從科學到闡釋藝術



    一九九八-二○○○紀事

    翻譯與文化理解



    二○○○-二○○五紀事

    閒話康橋

    哈佛雜憶

    理性對話的可能:讀《信仰或非信仰》感言

    諷寓

    有學術的思想,有思想的學術:王元化先生著作讀後隨筆

    馬可波羅時代歐洲人對東方的認識



    二○○五-二○○八紀事

    走近那不勒斯的哲人:論維柯對歷史哲學和文學批評的貢獻

    錦里讀書記

    生命的轉捩點:回憶文革後的高考

    中國古代的類比思想

    記與德國闡釋學大師伽達默的交談

    從晚清到五四:魯迅論「洋化」與改革

    文學理論與中國古典文學研究

    論《失樂園》

    現實的提升:伽達默論藝術在我們時代的意義

    現代藝術與美的觀念:黑格爾美學的一個啟示

    廬山面目:論研究視野和模式的重要性

    記憶、歷史、文學



    二○○八-二○一○紀事

    約翰•韋布的中國想像與復辟時代英國政治

    北歐記行

    與王爾德的文字緣

    中西交匯與錢鍾書的治學方法:紀念錢鍾書先生百年誕辰

    對文學價值的信念:悼念弗蘭克•凱慕德












    《一轂集》前言




      我在本書回憶文革後參加研究生考試的文章裏說,回想起當年,我們這一代人生活當中的變化「幾乎有恍若隔世之感」。這一點沒有誇張。我們經歷過文革,也見證了文革結束後改革開放三十年的歷史,就在這三十年裏,中國由一個極為貧窮、封閉,而且長期陷入瘋狂內鬥的苛酷而亢奮的狀態,逐漸回復到較為正常的狀態。那不過是讓每個人做自己的事的狀態,學生上學,農民種田,工人做工,如是而已。不同時代有不同時代面臨的問題,我們現在絕非處在一個理想狀態,各種問題和困難仍然困擾著我們每個人和我們周圍的社會環境,社會上各種不公平、不公正的現象很多,也有不少事令人憤恨、煩惱。但回首望去,無論我們的個人生活還是社會生活,中國近三十年來都有極大變化,大體上在向好的方向發展。我隨時記得三十多年前我和我同時代大多數人的生活是何等困窘、閉塞、單調而且壓抑,於是也就有一個比較的基礎,也因此而對生活總是抱著積極樂觀的態度。



      就我個人而言,所謂「隔世之感」還有一件頗有點奇特的往事,也許可以做一個恰當的注腳。文革之後,我在一九七八年進入北京大學讀碩士,一九八三年去美國,在哈佛大學讀博士。八七年開始寫博士論文時,也同時在哈佛教二年級大學生必修的文學課。那時中國留學生大多在東亞系任助教,我卻在「文學專修課程」(Literature Concentration)教課,由我自己設計課程內容和大綱,教的是主修西方文學的學生進入專業內容時的必修課。在學期快結束時的某日,我給學生們交來的期末論文評分。他們的論文內容各不相同,有人討論保羅•策蘭(Paul Celan)的詩歌,有人談論托多洛夫(Tsvetan Todorov)的怪異故事(the fantastic)理論,還有人熱衷於評析博爾赫斯(Jorge Luis Borges)的後現代創作,大家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題目,各自盡力去分析文本,作理論的探討。這些論文雖然只是大學生的作業,卻寫得很認真,有好幾篇相當不錯。這也是我教學的成果,自己覺得很滿意。讀完這些文章後已是深夜,我也很快就沉沉睡去。突然間我進入夢境,覺得自己回到了四川德昌茨達山區的鄉下,身上穿著那件透著汗漬和鹽霜的藍布襯衫和短褲,腳上套一雙破膠鞋,正走在田間的小路上。在田裏薅秧的農民們都抬頭望著我,生產隊的趙隊長面有慍色,質問我說:「你這麼久沒有出工,跑到哪兒去了?」我心裏突然一沉,嘴裏卻說不出話來。我也知道自己很久沒有出工了,可是無論如何,就是想不起自己到哪兒去了,為什麼沒有出工。一急之下,突然驚醒,才發現自己睡在哈佛大學的公寓裏。這個奇怪的夢一直縈繞在腦際,從此也永遠記得這個夢。佛洛伊德的名著《釋夢》有一段講到矛盾事物在夢中的情形說:「夢處理各種矛盾事物之方式頗值得注意。簡單說來就是棄之不顧。就夢而言,似乎就沒有『不』這個字。夢往往喜歡把矛盾事物連接為一個統一體,或者把它們表現為同一個東西。」按佛洛伊德的看法,夢裏沒有什麼不可調和的矛盾,哪怕在邏輯上全然齟齬抵觸的東西,都可以連在一起,統為一體。換言之,夢裏不會有什麼不可溝通的「隔世」。然而起碼就我自己那個夢而言,佛洛伊德的理論卻並不正確,因為在那個夢境裏,當時的我和文革中在鄉下的我,似乎處在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兩者之間竟然在夢裏也無法連接起來。



      復旦大學出版社組織編輯一套三十年文集,使我有機會不僅回顧以往,而且從自己所寫的文字中去看這三十年來的變化。不過歷年來寫的文章,有些已經收集在三聯出版的《二十世紀西方文論述評》、《走出文化的封閉圈》和復旦出版的《中西文化研究十論》等書裏,這次結集,凡已出現在那幾本書裏的,就不在此書裏重複出現。我把尚未結集的文章,選出三十篇來,按時間先後大致編為一集。我一九八三年去美國,後來長期在加州大學工作,到香港也仍然多用英文寫作,這麼多年來,出版了四部英文書,還有很多英文論文在歐美的學術刊物上發表。這些英文的文字當然都不能收集在這部文集裏,所以這本書並不能把三十年來所寫文章都收集起來,按年編排。從八十年代中到九十年代末,當中空了一大段,只是近十多年到香港工作以來,中文寫作才稍多一點積累。因此收進此書的文章,一大半都是近十年所寫。不過這些文章也畢竟有如雪泥鴻爪,能斷斷續續標示出在人生旅途中走過的路徑,留下的印跡。



      此文集雖然不是三十年每年都有一篇文章,最後選擇收進集子裏的,卻恰好是三十篇的總數。《老子》十一章云:「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我借用老子所講三十之數以及有、無的道理,就把本書題為《一轂集》。



    二○一○年十二月十六日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