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 定價650.00元
  • 8 折優惠:HK$520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更豐盛:工作與財富的奇蹟課程

更豐盛:工作與財富的奇蹟課程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1753409
瑪莉安•威廉森
周群英
方智
2014年1月22日
80.00  元
HK$ 68  






ISBN:9789861753409
  • 叢書系列:新時代系列
  • 規格:平裝 / 224頁 / 25k正
    新時代系列


  • 宗教命理 > 新時代 > 靈性導師/靈訊


















    ★知名奇蹟課程講師瑪莉安•威廉森《奇蹟課程》工作與財富版

    ★Amazon網路書店超過250位讀者 5顆星評價

    ★在經濟蕭條的年代,本書引領我們回到富足豐盛源頭!




      「我們願意工作,卻找不到工作;我們想要投資,卻覺得這樣做很不安全;我們希望銀行裡的戶頭有足夠的錢,卻發現自己被『錢可能不夠用』的想法嚇得半死。」



      我們的每一個念頭,都會召喚或妨礙奇蹟的發生。



      作者瑪莉安•威廉森被《出版人週刊》稱為最知名的「奇蹟課程」心靈講師。書中,她從奇蹟理論,針對人們的財務狀況提出獨特觀點,揭露了一條經由「神聖補償法則」通往物質、性靈皆豐盛的路。



      當我們對自己缺乏信心,並把注意力放在負面事物上時,就會創造出負面情境。相反地,當我們相信愛、相信生命中的一切都會是美好的,我們就敞開了自己,準備接收宇宙為我們保留的奇蹟。



      許多人經歷過棘手的財務困境,在職場多年卻發覺自己始終停滯不前,以滿腔熱血和多年累積的專才創業卻血本無歸……然而,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擁有一種相信命運可以改變、相信奇蹟會發生的力量,這個在想法上的簡單轉變對於接下來要發生的事具有重大影響。



      在本書中,我們會發現自己的想法是如何吸引來奇蹟般的突破,或者使其轉向。奇蹟課程於工作及財富上的運用,並不是要教導我們贏得樂透,而是關於將信心當作心理上與情緒上的肌肉,時時鍛鍊,才能真正從中獲益,克服財務壓力,釋放富足的神聖力量。



      【更豐盛的奇蹟法則】



      ˙內在的富足,是外在豐盛的終極源頭。真正能創造金錢的不只是我們提供的服務,而是我們是誰。



      ˙偉大的人物指的不是永遠都不會失敗的人,而是那些跌倒時會往內挖掘自己,然後找到重新站起來的力量的人。



      ˙如果我們批判某人富有,我們也等於無意識地破壞自己的富有。如果我們認為當窮人比較純潔,那麼我們就很有可能成為一個貧窮的人。



      ˙環境本身並不能限制我們的能力,而是我們對於環境的看法,才決定了我們是否擁有改變環境的能力。



      ˙金錢不只是某個要「去外面賺回來」的東西,也是某個我們必須能夠「靜靜地坐在那裡接受」的東西。



      ˙在心靈上向那些現在和你共事、過去和你共事,或將來可能和你一起工作的人致敬。

    ?








    推薦序? 讓內在的神聖掌管,我們終將成為一個欣賞自己的人  賴佩霞

    譯者序? 不再用力,享受水到渠成的豐盛  ?

    自序? 邁向一條物質、性靈皆豐盛的道路



    第一章? 永不匱乏的神聖補償法則

    宇宙體現了神聖的完美,本身就能自我組織和修正。你在物質層面的任何匱乏都會獲得神聖補償,靈性物質會顯化為有形的事物。



    第二章? 信念的力量

    我們所有的態度都會顯示出自己的信念,無論那種信念是相信事情會變好或變壞。人的問題在於,我們往往相信苦難的力量,而不相信奇蹟的力量。



    第三章? 讓愛成為最重要的事

    愛能讓我們在每天早晨醒來時,擁有目標及充滿創意的想法。愛讓我們對潛在的雇主、顧客和充滿創意的夥伴而言顯得更有吸引力。



    第四章? 正視自己對金錢的偏見

    「我想要錢,但是我不應該要,所以我不是真的想要。」很多人雖然非常努力工作,卻發送給宇宙矛盾的訊息,讓自己落得一敗塗地--因為宇宙不知道他們是不是真的想要錢。



    第五章? 創造奇蹟般工作成果的正面思考

    如果想要創造奇蹟,想要喚起最強大的創造性表現,我們必須主動成為正向的人。世上有三種完全不同的正向態度,分別是:(一)對他人抱持正向的態度;(二)對事情的可能發展抱持正向的態度;(三)對自己抱持正向的態度。



    第六章? 工作與天職

    這個世界可以給你一份工作,而一份工作也可以被奪走,然而,真正的天職卻會把你放在一個無法被奪走的職業範圍裡。天職反映出你願意遵從內在的引領,去幫助療癒這個世界。



    第七章? 轉化自我的負面感受

    「我就是沒天分。」「好工作都人間蒸發了。」「這個體系真是爛透了。」這些讓人痛苦不堪的想法,來自我們對物質世界的過度認同。當你認同物質的自己而不是靈性的自己時,你會一直很容易受到自我厭惡的投射所傷害。



    第八章? 釋放憤怒,召喚奇蹟

    假設你的財路被某個人,或某個你無法掌控的力量擋住了,你未必是造成整件事發生的原因,但你必須為自己詮釋事件的方式負起責任。無論過去發生什麼,發生了就是發生了,但是,現在會發生什麼卻是你可以決定的。



    第九章? 超越罪惡感,重新開始

    任何能夠讓我們更謙虛、更冷靜、更能寬恕、更願意反省,以及做出更好的決策的狀況,都在傳授我們真正重要的東西。有時候在事情發生的當下,我們認為那是挫敗,但實際上,他催生了我們內在的改變,甚至為更遠大的成功鋪路。



    第十章? 靈性臣服

    對小我心智來說,臣服意味著放棄;但是,對靈性心智而言,臣服意味著放下和接受。一旦做到這一點,內在神聖空間裡的一切就會變得豐盛,外在世俗如金光般閃亮的富裕也就會以奇蹟般的方式出現。



    第十一章? 超越恐懼

    把自己向奇蹟敞開是一種訓練,也是一種藝術。奇蹟的本質是當它出現時,會打斷既有的模式、中止現狀。上主不知道何謂限制,也不會向小我控制的匱乏低頭。祂不會和小我一樣看不起你,所以你也不應該看不起自己。



    第十二章? 擁抱豐盛

    金錢不只是某個要「去外面賺回來」的東西,也是某個我們必須能夠「靜靜地坐在那裡接受」的東西。雖然小我不願讓你相信這些,但你唯一要做的就是打開自己的心,然後你需要的一切豐盛,便會找到通往你的路。



    第十三章? 金錢和工作的靜心練習

    靜心不僅是促進身體健康最有力的方式之一,也有益於心理和情緒健康,甚至有助於我們的經濟狀況!



    第十四章? 透過祈禱接通奇蹟

    當我們靜心和禱告時,等於讓自己的心智與上主的力量相通。我們焦慮的念頭被平靜的思緒取代,枯燥的想法也變得光彩奪目。這種修正法不只適用在金錢或工作上,也適用於所有事物。



    第十五章? 透過純淨的心創造財富

    純淨的心是奇蹟志工創造財富最大的發動機。要將匱乏轉化為富足,有三個靈性步驟:(一)感謝你已經擁有的;(二)清理你必須清理的;(三)允許自己去渴求你想要的一切。



    第十六章? 製造奇蹟

    我們盡人事之後,上主就會做好祂的工作。我們可以祈禱奇蹟出現,然後以奇蹟的角度思考。當我們這樣做時,富足和豐盛就會出現。

    ?








    推薦序



    讓內在的神聖掌管,我們終將成為一個欣賞自己的人




      一本朗達.拜恩的《祕密》在全球掀起了一波讓人想深究自己為何總是無法「心想事成」的熱潮。很多人在研讀之後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的「好事多磨」問題就出在「心想事成」的節骨眼上。經過一番辯證,很多人這時才生平第一次質疑起自己腦袋裡的信念是否都對自己有益?其中包含了多少頻頻拆解自己幸福的聲音?還有,自己可能也萬萬沒想到那些失控、毫無章法的念頭,原來就是讓我們作繭自縛、耗盡心力的主要禍源。套句福特汽車創辦人亨利.福特說的:「無論你認為你做不做得到,你都是對的。」相應起來,這句話更耐人尋味。



      該書提到的重要百年古書《失落的致富經典》,同系列的《失落的幸福經典》、七○年代出版的《奇蹟課程》、八○年代《創造生命的奇蹟》、九○年代《與神對話》、本世紀初的《生命的答案水知道》等,一些強調心念創造實相的話題,也因該書熱銷盛行而引發討論。就這樣,早年鮮為人知的「吸引力法則」,於二十一世紀初全面流傳開來。以往只有修行人關注的斷念、因果、業障,教會裡談的聖靈、上主、恩賜,自此不再局限於某些特定團體。如今無論往大都會或山林間的角落一坐,只要豎起耳朵,隨處可聽男女老少對這樣的話題侃侃而談。



      三十年前,第一次在加州伊薩蘭學院接觸靜心時,對於我腦袋裡穿梭著什麼樣的想法,根本混沌不明,只有任憑自由發揮。天氣好、運氣佳,它就隨順一些,要是事與願違,它可就群魔亂舞一番,哪懂得什麼叫做「成為念頭的主人」。如今,手握瑪莉安.威廉森的《更豐盛:工作與財富的奇蹟課程》我滿心喜悅,她以自身多年的研究、追尋與探索,非常有系統地做了相當完善的整理,讓我們能有所本的學習。舉凡跟金錢、工作相關的重要靈性法則,本書都有詳細說明。雖然有些是我們平常聽過的,但以我多年的實修經驗分享:聽過或知道,真的沒有太大意義。重點在於如何停止那些損人又不利己的想法。



      要徹底執行,讓腦袋裡那些漫無章法的雜念,被「愛」馴服。「愛」是你我的本質,是真正的主人。試想,少了腦袋的瘋狂、自私、狂妄、自以為是,這個世界不就自然充滿神聖與親和?話雖如此,要降服桀驁不遜的腦袋,還真的需要相當的智慧。然而,我跟作者一樣對人性抱持相關樂觀的態度。只要能認清頭腦的局限,願意讓內在的神聖智慧來掌管,我們終將成為一個欣賞自己的人。



      所幸,威廉森在本書的每個章節都展露了她無比的巧思與智慧,只要願意靜下來細細品味,隨著她的文字,便能參透人性一些自己還未釐清的幻象。在她行雲流水、平鋪直述的字裡行間,蘊藏了許多東西方聖者在靈性追求上的珍貴洞見。何其有幸,現代人只要透過手上的一本書,即可汲取前人千百年來傳承的智慧精華。



      一些深藏人心的金錢觀,可能隨著瑪莉安.威廉森的細述,一一浮上台面。英文有一句諺語說:小心你所期待的,因為它真的會實現。果真如此,我們怎能任腦子裡的想法毫無章法的繼續亂竄?不妨大膽放手,讓本書的富饒陪你走一段種善因、結善果的金錢異想世界。





    魅力雜誌發行人/心理諮詢師 賴佩霞

    ?



    譯者序



    不再用力,享受水到渠成的豐盛 ?




      能夠翻譯並為威廉森女士的作品作序,是一件很開心的事,尤其本書談的是如何將《奇蹟課程》的觀點應用於金錢與工作的領域。我非常喜歡如此實際且實用的書。



      我想,在面對金錢和工作等人生課題時,人們或多或少都曾困頓或失意過。我自己也有過一段那樣的經歷,而時至今日我仍清楚記得當時的自己是怎麼看待那段低潮的日子:沮喪、悲觀,甚至怨天尤人。那時的我,只要聽到「態度決定一切」之類的格言,都會嗤之以鼻。



      直到幾年前,我開始接觸「新時代」書籍不久後,整個人奇蹟似地發生轉變,當然其中也包括我對金錢與工作的態度。之所以說「奇蹟似地」,是因為我很了解自己的頑固,從沒想過我的人生觀還能發生什麼大改變。過去的我,表面上的症狀是常常擔心工作沒前景或錢不夠用,擔心自己會得癌症,擔心自己沒有能力奉養父母等等。就深層來說,我對生命有著極大的困惑和虛無感,覺得靈魂無所依托。由於內心的擔心和空蕩,我把日子過得很嚴肅、緊繃又消極,完全與快樂絕緣。所以,當我在翻譯的過程中,讀到作者瑪莉安.威廉森再誠實不過的自我告白時,完全能夠感同身受她寫下的字字句句,因為我們有著非常相似的心境轉折。



      作者說,她一直想憑藉自己的力量,重新整頓自己的人生,但每一次的努力與用力都以失敗收場。直到最後,當她已無力可用,只能將緊握的拳頭鬆開時,她的人生反而出現了改變的契機—她原本封閉又荒蕪的生命終於裂開一個缺口,讓《奇蹟課程》的活水得以注入。



      威廉森女士在本書分享了許多精采實例,說明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在金錢和工作上遭遇挑戰,細究起來其實是自己擋住了自己的去路。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我們有許許多多充滿恐懼的觀點,所以才那麼「用力」看待工作與金錢的議題,整個人變得患得患失、進退失據,最後坐困愁城。作者用淺顯但又有深度的筆觸,詳細剖析每位個案當事人自我設限的恐懼來源為何。因此,我建議讀者每閱讀完作者分享的一個個案後,可以先暫停下來,仔細思索自己是否有類似作者描述的經驗或情緒,找到潛藏其中帶有恐懼的觀點或意識型態,然後對症下藥。



      其實,我覺得最激勵人心的例子,就是作者自身的經歷。當年她深受《奇蹟課程》感動,剛從荒誕不經的日子走出來時,一時之間也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些什麼。但她一心一意想把《奇蹟課程》分享給朋友,於是開始辦起讀書會,她無所為而為,辦聚會只是因為做這件事的當下讓她很快樂。過了幾年,她成為《奇蹟課程》的講師,並且以此為生,後來甚至聞名全球。當然,每個人的際遇並不相同,並非所有和她一樣的人都能有此成果,但現在的我由衷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能洞察那些讓我們惶惶不安的信念,並且認出它們的虛假,雖未必能夠獲得功名利祿,但必定能夠擁有自在、豁達的人生,而這才是快樂的根源。



    自序



    邁向一條物質、性靈皆豐盛的道路




      在我們的思考領域或環境裡,很少事物比工作和金錢更讓人備感壓力。已故的美國女演員蘇菲•塔克(Sophie Tucker)說過一句有名的話:「我有錢過,也窮過。相信我,有錢的感覺比較好。」我想,大多數人都會同意這句話。



      我們平常賴以維生的體制,如今也許還不到完全失靈的程度,但已經每況愈下。許多人開始尋求其他方法,以確保自身的經濟安全。我們願意工作,卻找不到工作;我們想要投資,卻覺得這樣做很不安全;我們希望銀行裡的戶頭有足夠的錢,卻發現自己被「錢可能不夠用」的想法嚇得半死。



      人們如今常遇到的狀況是,當我們無計可施時,才會開放心胸去謀求新的出路。我們用以物質為基礎的世界觀來面對生活中的各個領域(金錢只不過是眾多領域的其中一個),但這樣的世界觀已經愈來愈落伍,再也無法提供我們適切的觀點,來因應這個時代的挑戰。不過同時間,已經有愈來愈多人開始從靈性思想中尋求處世的智慧。當愈來愈多人藉由更深層地了解意識的力量,並認識到它在創造人類事務上的首要地地,來邁向快樂人生時,各種教條與規範,無論是宗教的或經濟的,便被人們拋諸腦後了。



      靈性真相的呈現方式可以有很多種,包括宗教與世俗的形式。我研習一套名為《奇蹟課程》的書籍已經有三十五年之久,它的內容以人類共通的靈性主題為基礎,是一門供人自修的心理療法課程。身為傳授《奇蹟課程》的老師,我因此有機會目睹並親身體驗這套書的實用性。《奇蹟課程》的核心觀點完全不涉及任何宗教、教義或規範,它的目的是讓我們放下恐懼,藉由讓愛進入我們心中,來取代恐懼。我曾經看過人們把自己思考的天性從恐懼與限制,轉變為信心與愛,然後他們便出現了奇蹟似的轉變。



      從形而上的角度來看,我們的每一個經驗都始於某個念頭,因此,當改變念頭時,我們的經驗也會跟著變化。如果在某個領域出現問題—無論是人際關係、健康、金錢或其他任何部分—尋求解決之道的第一步,就是去了解自己思考的天性。這一點完全適用於金錢領域,如同適用於其他領域一樣。



      這本書將引導人們邁向一條物質豐盛的道路,書中談到的原則來自我個人對《奇蹟課程》的理解。雖然我們的生命無法光靠理論改變,但是理論的確能激發我們改變自己的思考,而隨之而來的行為改變,甚至能在最壞的時代裡帶給我們奇蹟般的幫助。



      《奇蹟課程》的主旨,也就是通往上主平安的關鍵,是以下這幾句話:「凡是真實的,不受任何威脅;凡是不真實的,根本就不存在。」(引自T-Intro.2:2-3)《奇蹟課程》裡所說的愛,指的是上主無所不容之境,因此不可能有和愛相反的東西存在。缺乏愛,也就是恐懼的狀態,只不過是一種幻覺。愛是唯一永恆的真相,而恐懼則是人類心智的一種錯覺妄想。在本書裡,我會把恐懼的心智歸為「小我」。



      每個念頭都是一個「因」,會製造出某個「結果」。根據《奇蹟課程》的觀點,我們的每一個念頭,都會在某個層次上創造出相應的形式。如果你的心智處在愛的位置上—你的思想具有高頻且神聖的振動—你的經驗就會把它們反映出來。如果你的心智處在恐懼的位置—你的思想具有低頻且稠密的振動—你的經驗也會反映出恐懼。改變經驗本質的方法,就是改變你的思想。



      只在「結果」的層次去解決問題,並不是真正的解決之道,只是治標而已。只有當我們專注在「因」的層次上,去處理一開始使我們偏離愛的那個思想,才能創造出奇蹟般的、根本的結果。在不真實的事物面前,請記得什麼才是真實的,我們就能奇蹟似地在「因」的層次上轉化問題。奇蹟指的是我們的知見從恐懼轉變為愛,從相信不真實的東西,轉變為相信真實的事物。知見的轉變能夠改變一切。



      當我們能夠用不同的角度思考一件事,我們就有能力改變那件事。奇蹟的思維不代表否認的狀態,至少不是在傳統意義上。奇蹟的思維也不是逃避恐怖的事情,然後假裝那些事情並不存在。真要說的話,奇蹟的思維是一種正向否認的狀態:看著某件事,然後明白既然最後只有愛才是真實的,其他事物最終都不會有影響。奇蹟志工不會迴避俗世的幻相,而是看穿它們,進而喚起一個超越幻相的世界。這本書所談論的不是如何否認我們的經濟問題,而是如何超越那些問題;這本書要說的是,無論幻相在我們所處的三度空間世界有多根深柢固,我們都要明白幻相在愛的面前無法存在。



      充滿愛的思想賦予我們力量,改變一切「不是愛」的處境,使其回歸愛。想獲得這樣的力量,就得開始用不同的方式思考。我們必須認出自己缺乏愛的部份,並且放下它。這樣思考有時候很容易,有時則需要費點力氣,而這種思考方式正是擁有「奇蹟心態」的人的心理習慣。 上主已經把內在導師放進我們的心智之中,如果我們覺得憑自己的力量從恐懼走向愛很困難,那麼這個導師就能夠協助我們。這位內在導師有各種不同的名字,聖靈、耶穌等等。無論我們怎麼稱呼祂,祂都一定能幫助我們。奇蹟是一種神聖的仲裁,它來自一個超越我們的思想系統,把內在的光帶到黑暗的世界。



      奇蹟由信念召喚而來。我們可以把信念看成是一種態度的肌肉,讓我們有力量看穿表象,喚起表象背後的可能性。有了上主的協助,無論我們遭遇哪些世俗幻相帷幕—例如破產、經濟蕭條,或任何其他形式的恐懼—都能被揭開,然後我們就可以看穿幻相。無論我們的問題是什麼,或問題的形式與大小如何,都有一個充滿奇蹟般的可能性的地方在等待我們敞開心胸、帶著愛去造訪。《奇蹟課程》說:「奇蹟是愛的自然流露。」(引自T-1.I.3:1),而這本書要談的是金錢、奇蹟與愛。? 有些人讀過這本書之後,可能會說:「是喔?那非洲那些飢餓的孩童又怎麼說?他們那麼窮,是不是因為他們的意識不符合愛?」我很樂意藉這個機會回答此一問題。



      非洲那些飢餓的孩子之所以窮困,不是因為他們的意識不符合愛,而是因為我們的意識並未和愛一致。這世界有十億人生活在「赤貧」狀態,也就是說,他們一天只能花費不到一•二五美元(約台幣三十七元)。此外,超過十億的人口每天的花費不到二美元。但是,這種情況並不是「愛能驅逐恐懼」此一法則的「例外」,相反的,正因為這世界上的先進國家集體缺乏愛,以致我們能夠接受赤貧的存在,因而偏離了奇蹟般的解決之道。當我們一同讓愛成為最重要的事,讓人道的價值而不是短期的經濟利益成為人類文明的基礎原則,那麼赤貧的狀況一定會發生奇蹟似的改變。根據經濟學家傑佛瑞•薩克斯(Jeffrey Sachs)的看法,只要有一千億美金(約占美國年度國防預算的七分之一),我們就能在十年內消除赤貧。



      有志於透過政治管道終結世界上最嚴重的饑荒和貧窮的人,請上網:www.results.org。願你我的周遭充滿愛。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