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頸鹿個個脖子短,加上一所沒有半個孩童的學校:描繪生物老師生命中的三天時光──以她最後的方式。
「英格•洛馬克絲毫沒有發言權。沒有一個人擁有選擇權。唯有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此外無他。」
五十五歲的生物老師英格•洛馬克在達爾文高中任職多年。再過四年,學校就要人間蒸發了,原因非常簡單:少子化趨勢終於帶領人類走向末日。面對自己班上這12名九年級的同學,英格是冷峻的,這股冷峻,同樣也是她面對家人的態度。
世上唯一能讓她充滿熱情的,只有生物學和達爾文。英格的教學方式老派又嚴格,像播報器滔滔不絕地傳授知識,跟學生間零互動。那些和學生們打成一片、稱兄道弟的新派老師,教她不耐也不以為然。
英格的獨生女克勞蒂亞,今年三十五歲,拒絕傳宗接代,住在美國,許久不回老家。英格跟女兒很少聯繫,跟丈夫也極少見面。東德時代,他原是獸醫,丟了飯碗後自立門戶,以養殖鴕鳥維生。
漸漸地,英格心目中的生物世界變了樣,自然法則似乎再也無法正確地解讀人生了。
名人推薦
徐嘉澤 高中特教老師、作家
郝譽翔 中正大學台文所教授、作家
陳雪 小說家(依姓氏筆畫排序)
不冷眼旁觀◎推薦
國內、外好評推薦
「我喜歡作者廣博的知識,化簡御繁的說故事能力,使得整本小說的敘事充滿了豐沛的熱情!」──郝譽翔�中正大學台文所教授、作家
「結合生物趣味且極富人生哲理的一本小說,冷調的敘述口吻中又帶著對自然的讚嘆和細微描述。」──徐嘉澤�高中特教老師、作家
「語言特意隱晦幽微、冷靜論事,反映出主角英格•洛馬克的性格。此種語言風格,卻被夏朗斯基筆下的大自然豐富多樣性給打碎摧毀,而這種多樣性不僅含括材料和視覺的層面,也是概念上的。無法想像還會有比此更精采的生物課……夏朗斯基這次呈現的作品,是一本倒過來的成長小說、一份反達爾文主義的小宣言。」──菲莉西塔斯•馮•洛文貝格(Felicitas von Lovenberg)�《法蘭克福匯報》文藝主編
「閱讀本書很輕鬆。……書中即使處理的是『進化論』,實際上卻完全沒有進化。一旦掌握了英格•洛馬克的思路與覺察,剩下的不過是開展脈絡和變種。進化被停滯所取代。但是,或許正因如此,才更符合書中所描繪的情況:變化,純粹是消失與循序漸進。」──德國知名文學評論家猶克•瑪根瑙(Jorg Magenau)�《南德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