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 定價650.00元
  • 8 折優惠:HK$520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雲南菜上桌:馬幫之女的爆香食冊

雲南菜上桌:馬幫之女的爆香食冊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6118678
賀桂芬
本事文化
2013年12月26日
127.00  元
HK$ 107.95  






ISBN:9789866118678
  • 叢書系列:好生活
  • 規格:平裝 / 208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好生活


  • 飲食 > 食譜 > 亞洲/異國料理


















      第一本雲南菜食譜

      跟著馬幫女兒返回舌尖上的雲南

      八十道邊城野味,顛倒味蕾,一試上癮

      一生中不能少的滋味



      素有「世界基因寶庫」之稱的雲南,山高水長,物種豐富,加上少數民族的飲食文化,揉雜出中國菜系中最獨樹一幟的雲南菜:

      ★雲南菜擅以香料入菜,香菜、薄荷、刺芫荽是三個要角,啟動嗅覺、味覺全新體驗

      ★雲南是藥材之鄉,但是雲南人從不吃藥,雲南人的藥是入菜的,滋味極美又有養生功效,「草果雞湯」可為代表

      ★雲南菜想像不到的簡單,家中只要常備幾種基本的香草、醃菜、醬料,半小時就能端出一桌大菜。



      在台灣,雲南菜卻和泰國菜結成一家親,大薄片和綠咖哩雞在桌上同時出現;

      事實上,雲南菜和泰國菜的風味和用料,幾乎沒有一絲相像之處,

      是大時代的動盪,將雲南人帶到緬甸,

      緬甸僑生來到台灣落腳開泰國餐廳,將家鄉的滋味、媽媽的菜色夾帶進了菜單。

      本書透過八十道食譜,還原雲南菜的原味,

      舉凡米食、玉米粑粑、涼拌菜、湯品、花料理、醃菜、炸物、涼粉、乳扇、傣族的香料烤物、西雙版納擺夷風味餐,顛覆大家對滇菜的印象。



      擅長用香料的雲南人,擁有最獨特風格的中國料理,

      既能端上大宴,也可以是日常料理,

      看起來豐盛誘人,做起來,竟又想像不到的簡單,

      尋常食材,以雲式料理烹調,顛倒味蕾,從此上癮:

      一樣做烤魚,硬是在魚肚裡塞進多種香料,把魚逼出草本香氣。

      一樣是湯麵,一盤任你添加的香菜、薄荷、刺芫荽,成了香料交響曲。

      一樣是雞湯,用上香茅,便少了油膩,多了清香;用了草果、酸筍,就有擋不住的開胃。

      一樣的牛雜湯,灑幾把薄荷、香柳下去,立刻鮮香衝腦。

      一樣是涼拌,捲進幾葉薄荷,就有了層次;澆上特製的蘸水,立即出現高明的滇味。

      尋常的番茄、洋芋、菇類,用上雲南人的傳統料理,簡簡單單卻是全新風味上桌!



      本書作者是出生在泰北美斯樂的馬幫之女,

      父母開設美斯樂第一家飯店,是最早出現在Lonely Planet的旅店。

      2008年,尋著味蕾的記憶返回父母的家鄉,

      在雲南一一找到從小熟悉的滇味。

      那些舌尖上的滋味總連著一樁樁家鄉的故事、年幼時與父母共同經歷的柴米油鹽。

      擺夷老奶奶的玉米粑粑、遠處人家燉出的草果雞湯香、田地裡的涼拌菜野餐;

      大理好吃的米涼粉、麗江繽紛稀罕的菇蕈、騰沖讓人垂涎的大救駕;

      昆明街上與翠湖邊悠悠晃晃的雲南人、和順古城的靜謐富裕、保山夠味又嗆辣的女人與食物;

      擺夷姑娘的水蛇腰,美斯樂賣了四十幾年稀豆粉的馬奶奶??。

      循著馬幫之女的味覺,走一趟豐饒的雲南,

      享受山光水色、繽紛市集、雲南人的慵懶與熱情,

      沿途有自然風味的烤物小吃,

      正餐再叫上一碗過橋米線,你的心絕對被熨燙被收服。



    本書特色



      1.第一本雲南菜食譜,八十道料理涵蓋米食、湯品、醃菜、烤物、炸物、菇蕈、香草、花料理……全面認識你有所不知的雲南菜

      2. 附錄雲南菜特有食材全台灣購買指南

      3. 附錄全台灣雲南美食資訊



    名人推薦



      焦桐(作家)、徐仲(作家)、朱慧芳(綠色食材專欄作家)

      余宜芳(作家)、吳迎春(天下雜誌總編輯) 垂涎推薦



      這本書,我好喜歡,愛不釋手。

      桂芬姊談吃的方式,讓我想起美國知名飲食作家M.F.K.費雪,那是一種很獨特的食物觀點,不奢華不奇詭,而是話家常般,說著過往現今的生活,譬如兇悍的娘親還是挑嘴的女兒,談著旅行經歷或趣聞,譬如自泰北遊河到雲南,不論如何怎麼說,最終都扯上雲南食物,那是很饕家式的驕傲,彷彿吃就是人生的意義,因為美味無需討論。

      唯一讓我不滿的地方,在於這本書……讓我餓了。真不該在晚上讀食譜書,尤其是這一本。--徐仲(飲食文化工作者)



      老友這本新書的封面應加註警語:「小心,本書將引發衝動。」

      衝動一:這食譜寫得酸香熱辣又眉角十足到位,帶領讀者進入雲南菜新天地,看沒幾頁恨不得馬上衝到市場,備齊食材,做一桌簡單地道的雲南料理。

      衝動二:此書亦是取材獨特的旅遊書,大理昆明騰衝麗江---,是她父母故鄉,更是作者追溯家族味蕾記憶的深度之旅。看她一路走一路吃美食享美景,勾得讀者真想隨之一探彩雲之南。 這位泰北美斯樂傳奇家族的女兒,絕對書如其人,又美又辣,有滋有味,好吃好玩。 ──余宜芳(文字工作者)



      不用看完全本書,你應該會同意我「這不是一本食譜」,至少它絕「不只是一本食譜」。

      我從來不知道桂芬對雲南的眷戀如此之深,書中介紹的菜色經過隔代記憶攪拌,點點滴滴除了味道,還有很長很綿密的情感牽絲。若不是深厚的文字功力,加上濃郁的內在相思,不可能把這些掏心掏胃的私家菜,寫得好像已經擺在我家桌上似的。 「馬幫之女的爆香食冊」調料用得恰當,文字俐落如刀,對有心想學滇菜,或是只想虛擬品嘗的讀者,均可得到大滿足。──朱慧芳(財團法人梧桐環境整合基金會執行長、綠色食材作家)



      我不懂吃,卻怕吃無味的食物,因為它們讓「吃」這個生命的歡愉沒有了記憶,就像無味的文章一樣。賀桂芬的菜和文章,都讓人無法忘懷,它們都有特殊的味道。

      香奈兒?過:「每個女人都該做到兩點:品味且光芒四射。(A girl should be two things: classy and fabulous.)」賀桂芬兩者都做到了!──吳迎春(天下雜誌總編輯)

    ?








    作者序? 彩雲之南,滇倒味蕾 4



    【卷一 垂涎千里 】

    被故鄉綁架 8

    好客貪嘴的雲南人 14?????? ?

    香料炒肉

    百變米食 24 ?

    紹子米干�過橋米線

    玉米粑粑 34

    蒸、煎玉米粑粑�原味玉米濃湯�三丁炒玉米�蛋炒玉米

    涼拌王國 42

    自製雲式涼拌醬料�滇式涼麵�百香果涼拌大蝦�百香果拌南瓜�菜心紅蘿�涼拌冬粉�涼拌牛肚�涼拌花枝�涼拌海帶芽

    雲式開胃湯 56

    雲式牛雜湯�開胃酸筍雞�酸筍煮魚�酸木瓜雞湯�波羅蜜湯�木棉花湯

    戀戀草果 70

    雞蛋草果湯麵�草果雞湯�草果雞湯煮百菇�草果豆腐丸子

    傳統花料理 78

    黃飯�涼拌番茄野薑花�紅黃椒炒野薑花�野薑花天婦羅�擺夷芭蕉花湯�茉莉花冷香泡飯? ?

    醃菜大觀 90

    水醃菜食譜:水醃菜製作�涼拌水醃菜�水醃菜涼拌米線�水醃菜拌黃瓜�水醃菜拌水煮肉片�水醃菜拌蒟蒻�水醃菜炒肉�水醃菜炒洋芋泥

    醃菜食譜:醃菜炒肉�醃菜炒蛋�醃菜炒豆芽�醃菜扣肉�醃菜扣肉洋芋�醃菜麵疙瘩

    醃豆腐食譜:醃豆腐蒸蛋�醃豆腐炒空心菜�醃豆腐火鍋醬�腐乳醃菜豆花米線

    經典炸物 112

    炸豌豆片與糯米粑粑�茴香洋芋丸子�酥肝�炸酥肉??? ?

    番茄魔法 122

    番茄辣醬�番茄炒過貓�番茄炒洋芋�番茄炒蓮藕

    番茄拌皮蛋�滇味義式涼拌皮蛋�番茄燴魚�涼拌番茄



    【卷二 美味遍地? 】

    昆明人的悠悠呢 134

    到大理,吃涼粉 140

    蕎涼粉�米涼粉�冰涼蝦

    喜洲粑粑與周城乳扇 152

    傣族的香料烤物 156

    香料烤魚�香料烤肋排�酸奶黃薑烤雞翅�茄子辣醬�大薄片

    西雙版納擺夷風味餐 168

    涼拌魚腥菜�酸筍田螺

    保山婆的嗆辣傳統味 172

    辣子雞丁�快炒豬肝�乾辣腰花�嗆辣蝦

    騰沖,大救駕 182

    稀豆粉�豌豆粉�大救駕�雞腦

    麗江,菇蕈王國 194

    燒蕈子�油雞樅�涼拌百菇�涼拌木耳



    附錄

    台灣的雲南市集與滇菜餐廳、採購指南

    ?








    作者序?? ?



    彩雲之南,滇倒味蕾




      謹以此書,獻給我逝去的馬幫父母。

     

      父母過世後,雲南對我的召喚,愈來愈強。終於,我收拾行囊,花了長長的兩個月,細細地走了一趟雲南。走一遍父母走過的路,嚐一遍耳熟能詳、父母懷念一生的滇味。



      朋友調侃我是毒梟之女,我不喜歡這稱號。父母的那段歷史,是那個時代、那個環境下,為了生存,上一輩的共業。



      我寧稱自己是馬幫之女。



      沒離開雲南前,我的父母都是馬幫。父親趕馬跑生意途中,被國民黨軍隊拉伕。母親自小也跟著馬幫做買賣,家裡被劃為地主,不願面對清算鬥爭,在外公安排下逃出國。



      馬幫,用現代說法,他們是中、緬、泰邊境的貿易商。馬是代步,也是通輸工具。我沒遺傳到做生意的精明,但父母共同的嗜好:愛吃、重吃,我倒是承襲到了。不光是我,我們全家,甚至下一代,都是愛吃一族。



      父母愛吃,還愛唬人。



      母親有道小孩都喜歡吃的名菜——雞腦。青花瓷盤上盛著雪白鮮軟的「雞腦」,鮮滑細?,上面撒了切得細細的蔥花,光看,就很誘人。



      我從沒懷疑過,要多少隻雞才能做盤雞腦呀?直到自己當了媽媽,想起這道極易入口的美食,也想讓孩子吃那美味營養的雞腦。



      向母親要食譜,越洋電話那頭,傳來毒舌派母親的狂笑:「你沒長腦啊?」這才知道,被母親騙了三十年,原來我吃的一直是假腦,難怪我沒長腦。所謂的雞腦,是剁得極細的雞柳,與蛋清慢炒而成的雞肉糊。



      自小,家中話題總圍繞著「吃」。嗜吃的一家子,晚餐桌上,父親便已在問:「今兒個消夜吃什麼呀?」如果列出來的選擇都不滿意,父親便開始了:「我們以前啊??」。



      說起家鄉菜,父親總是唱作俱佳,加油添醋。「宜良烤鴨那肚子一剖開呀,香味兒直衝腦門兒,」「那刀削麵師傅頭上墊塊布,頂著麵糰呀是左一刀、右一刀,那麵條就這麼一條一條咻、咻、咻,飛進了滾鍋裡,那師傅削得順手、削得忘我,哎呀,這一個不小心,一塊頭皮給削了下來??」



      來台灣吃館子,熱騰騰的蒸餃端上了桌,父親筷子才舉到一半,眉頭一皺:「這蒸餃,底下不墊層新鮮松針,能吃嗎?這!」



      「這做菜呀,色要逗,香要透,味要夠。」父親總這麼說。可從小到大,我們從沒見過這老太爺踏進廚房半步。君子遠庖廚的父親只做一件事情:殺鱔魚。



      父親有塊專用的殺鱔魚板,高腳斜木板上倒釘了根釘子,父親手沾些火灰,抓起滑不溜丟的鱔魚,將魚頭刺進釘子釘牢,左手食指和中指螳螂爪般夾住鱔魚頭下三吋,右手操刀,跟著左手從上而下,一刀劃開鱔魚,再一刀剃去魚骨,精準俐落如變戲法,總吸引左鄰右舍小毛孩子圍觀。



      父親只說得一口好菜。同樣嗜吃的母親可不一樣,十足的行動派。常見她循香鑽進別人家的廚房,阿卡、擺夷、苗族等少數民族的廚房,言語不十分通,她也照鑽不誤。



      通常隔天餐桌上,便多了一道新奇好吃的菜色。擺夷族的醃菜煮漢人的麵疙瘩,煮芭蕉樹心,炒香氣襲人的白花,或將大蒜、番茄和辣椒炭烤後搗碎,混合成辣醬;阿卡族的燒芭蕉花;用?梭族的吃法料理漢人的牛乾巴,炭烤後再搗得鬆軟??我家餐桌,五族共和。



      行走雲南,才發現,愛好美食的人,到了雲南,等於到了天堂。



      父母在世時,我不覺得雲南是故鄉。父母過世後,那條看不見的線突然拉緊了,扯著我,喚著我。我行腳父母的舊時路,讓滇味驚奇喚醒幼時的味蕾,繪出一張父母留給我的美味地圖。



      細訪雲南,最讓我震撼的是發現那兒的女性竟然都是九頭身,高(身兆)苗條。我想是和雲南豐富發達、講究新鮮天然的飲食文化有關。雲南少數民族繁多,混合交融的飲食文化又盡皆以草木香料為基底,比方秀美的擺夷(傣族)便擅摘食綠色健康的野菜,自然最利保持曼妙身材。



      雲南是中國的基因寶庫,植物種類繁多,珍貴草藥菇蕈遍地。有人開玩笑說雲南的牛奶香濃,是因為那兒的牛都是吃遍地野生的草藥長大的。



      在健康養身的潮流下,滇菜開始在大陸和香港走紅。在台灣,除了知名老店雲和園外,雲南菜大都藏身在鄉間。到處可見的泰國餐廳裡,因為大多是泰國或緬甸的雲南華僑所開,是有些個不道地的雲南菜。期待有一天,台灣能夠出現脫離泰菜旗下,道地的滇味。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