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穿越千年,讀懂詩人的心:品味古典詩歌

穿越千年,讀懂詩人的心:品味古典詩歌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1173979
馮永敏?
五南
2013年12月25日
140.00  元
HK$ 133  






ISBN:9789571173979
  • 叢書系列:博雅文庫
  • 規格:平裝 / 400頁 / 25k正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博雅文庫


  • 文學小說 > 中國古典文學 > 詩詞曲賦












    穿越千年,在時光長河遇見詩人,與詩人共品味、共吟唱.....



      春天百花綻放,桃花笑得嫵媚,惝恍迷離,遙想詩人風采;

      夏天聞蟬輕唱,蜂蝶飛舞,薰風習習,拂過多少青春臉龐;

      秋天寒山寺鐘聲,餘音盪漾,撥動遊人心弦尋跡探訪;

      冬天把酒問青天,美酒香醇,起舞弄清影,增添雅興。

      輕靈曼妙,穿越千年,來到時光的長河,

      忘問明月幾時有,盡情共品古詩溢彩流光的神韻.....



      本書共選錄九十三首膾炙人口的古典詩歌,運用連點成線的方式,從心理、意識、社會等方面思考,以主題為詩歌線索,概分為:感物抒懷、時間省思、大地遊蹤、人生多彩、時令風習五大主題;各個主題下又細分類別,從花草樹木、鳥獸昆蟲、四季氣候、天象時辰,到江山勝跡、城鄉風情、悲歡人生,以及領悟事領、四時節日、一般習俗。








    作者序

    主題一  感物抒懷

    導 言 花草樹木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秋池一枝蓮    ﹝郭 恭﹞

    菊 花      ﹝元 稹﹞

    梅 花      ﹝王安石﹞

    梅花絕句     ﹝陸 游﹞

    詠 柳      ﹝賀知章﹞

    小 松      ﹝杜荀鶴﹞

    山 行      ﹝杜 牧﹞

    賦得古原草送別  ﹝白居易﹞

    導 言 鳥獸昆蟲

    詠 鵝      ﹝駱賓王﹞

    絕 句      ﹝杜 甫﹞

    畫眉鳥      ﹝歐陽修﹞

    房兵曹胡馬    ﹝杜 甫﹞

    耕牛(和聖俞農具詩其三)﹝王安石)

    聞蟬詩       ﹝李商隱﹞

    蜂         ﹝李商隱﹞

    蝶         ﹝李商隱﹞



    主題二 時間省思

    導 言 四季氣候

    春 曉       ﹝孟浩然﹞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其一)﹝韓 愈﹞

    山亭夏日      ﹝高 駢﹞

    秋 詞       ﹝劉禹錫﹞

    秋 夕       ﹝杜 牧﹞

    江 雪       ﹝柳宗元)

    飲湖上,初晴後雨(其二)﹝蘇 軾﹞

    春夜喜雨      ﹝杜 甫﹞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劉長卿﹞

    月夜憶舍弟     ﹝杜 甫﹞

    導 言 天象時辰

    把酒問月      ﹝李 白﹞

    月 夜       ﹝劉方平﹞

    雲         ﹝來 鵠﹞

    風         ﹝李 嶠﹞

    題破山寺後禪院   ﹝常 建﹞

    暮江吟       ﹝白居易﹞

    靜夜思       ﹝李 白﹞

    夜宿山寺      ﹝李 白﹞



    主題三 大地遊蹤

    導 言 江山勝跡

    望天門山     ﹝李 白﹞

    登飛來峰     ﹝王安石﹞

    望廬山瀑布其二    ﹝李 白﹞

    宿建德江     ﹝孟浩然﹞

    涼州詞      ﹝王之渙﹞

    朝發白帝城    ﹝李 白﹞

    岳陽樓      ﹝杜 甫﹞

    黃鶴樓      ﹝崔 顥﹞

    登鸛鵲樓     ﹝王之渙﹞

    山 中      ﹝王 維﹞

    滁州西澗     ﹝韋應物﹞

    導 言 城鄉風情

    烏衣巷      ﹝劉禹錫﹞

    江南春      ﹝杜 牧﹞

    錢塘湖春行白公堤 ﹝白居易﹞

    楓橋夜泊     ﹝張 繼﹞

    曲江對雨    ﹝杜 甫﹞

    雨過山村     ﹝王 建﹞

    書湖陰先生壁   ﹝王安石﹞

    遊小園不值    ﹝葉 適﹞

    商山早行     ﹝溫庭筠﹞

    小 池      ﹝楊萬裡﹞



    主題四 人生多彩

    導 言 悲歡人生

    雜詩(其二)   (王 維)

    回鄉偶書     (賀知章)

    遊子吟      (孟 郊)

    尋隱者不遇    (賈 島)

    別董大(其一)  (高 適)

    過故人莊     ﹝孟浩然﹞

    憫 農(其二)  ﹝李 紳﹞

    小兒垂釣     ﹝胡令能﹞

    詠 愁      ﹝石象之﹞

    淚        ﹝李商隱﹞

    遣悲懷(其二)  ﹝元 稹﹞

    導 言 領悟事理

    馬        ﹝李 賀﹞

    少年行(其二)  ﹝王 維﹞

    北陂杏花     ﹝王安石﹞

    金縷衣      ﹝無名氏﹞

    晚 春      ﹝韓 愈﹞

    琴 詩      ﹝蘇 軾﹞

    題西林壁     ﹝蘇 軾﹞

    觀書有感     ﹝朱 熹﹞

    棋        ﹝裴 說﹞



    主題五 時令風習

    導 言 四時節日

    除夜作     ﹝高 適﹞

    元 日     ﹝王安石﹞

    正月十五夜   ﹝蘇味道﹞

    二月二日    ﹝李商隱﹞

    寒 食     ﹝韓 翃﹞

    清 明     ﹝杜 牧﹞

    及第後江寧觀競渡  ﹝盧 肇﹞

    中秋月       ﹝蘇 軾﹞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 維﹞

    導 言 一般習俗

    七 夕       ﹝崔 顥﹞

    新嫁娘       ﹝王 建﹞

    及第後宴曲江    ﹝劉 滄﹞

    擣 衣       ﹝杜 甫﹞

    柳         ﹝羅 隱﹞

    贈汪倫       ﹝李 白﹞

    社日        ﹝王 駕﹞

    觀祈雨       ﹝李 約﹞








    作者序



      我國文學中優美的詩篇一直是文學寶庫璀璨的明珠,綻放出奇異的光輝,其韻律和諧,結構嚴謹,語言凝練,思維跳躍,意象模糊,意境深邃,情感的熾熱,內涵的豐富,以其得天獨厚的人文和美感,影響著千秋萬代,具有不同凡響的藝術價值。直到今天,古典詩歌仍影響著我們的文化與生活,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



      詩歌是思想和藝術的融合,從形式、內容到情感,處處體現「美」。在詩歌品賞中,穿越歷史的時空,與不同時代的詩人對話,與不同性情的詩人對話,與風格迥異的作品對話,通過詩歌的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聆聽來自詩人內心深處的心聲,感受其中流露的至情,引起共鳴。誠如朱自清《經典常識序》說的「經典訓練的價值不在使用,而在文化。」葉嘉瑩《葉嘉瑩說詩講稿》也指出:「學習古典詩詞最大的好處就是使你的心靈不死。」因為它能夠使你「養成對於詩詞中之感發生命的一種不能自已的深情的共鳴。」

      

      為使詩歌品讀視野具有開闊性、眼光具有時代性,本書在選錄詩歌上連點成線,從心理、意識、社會等方面思考,以主題為詩歌線索,把詩歌主題內蘊分為:感物抒懷、時間省思、大地遊蹤、人生多彩、時令風習等五大主題,再將各主題分為二類。綱舉目張聯繫同一主題詩歌,在同一主題下,不同作家的作品串聯一起,多角度的拓展、比較、補充,或延伸,或對照、類比等方式,深化理解;把握主題詩歌相關資源,廣開思路,舉一反三,進行綜合和發散的賞讀。原本沒聯繫的詩歌因主題相同,而產生了緊密聯繫,廣度和深度的閱讀,密度高,容量大的各類主題詩歌,將獲取更多的知識,對詩歌認知更深入,情感體驗會更深刻。



      為期內容闡發與作品賞析易於接受,本書敘述著重的有:

      一、當代人的品賞中常會出現和原作不盡相同的理解。因此,提供聯繫作者的身世、歷史背景、社會現象、時代的特徵等,可為賞讀打下基礎。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原詩是興發離別思念之意,現在理解為新生事物的蓬勃生長。了解作者原意,及詩意的超越,深入掌握體悟的意義。



      二、注意個別意象及具有深刻內蘊的意象,以探求詩歌的主題。像〈楓橋夜泊〉詩,有:月亮西斜、棲鴉啼鳴、秋霜滿天、岸上楓樹、漁船船燈和「夜半鐘聲」等,構成秋夜的深永與寂寥,抒發詩人旅居在外的孤寂心情。諸如此類的意象在詩歌中比比皆是,對於理解詩歌主題有重要的作用。



      三、比較同異代作者類似作品,並將歷來賞析成果加以辨析取捨,從中判斷、深化、補充和發展,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如描繪洞庭湖,孟浩然〈臨洞庭上張丞相〉和杜甫〈登岳陽樓〉,由於兩人遭際、襟懷不同,其境界自然有別。透過比較,領悟不同的藝術手法,鑑賞不同的境界。

      

      另外,詩歌富於想像力,為化詩為畫,化抽象文字為具體形象,特於每首詩歌配上插圖,以期輔助理解詩歌,深入領略內涵中無限風光。



    臺北市立大學 馮永敏 謹誌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