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策劃序
瞭解肺癌•勇敢面對
在台灣,每四人有一位會得癌症,每五位癌症病人即有一位是肺癌,衛生福利部統計自二00七年起肺癌蟬聯癌症死因的第一位。
肺癌雖然發生率不是最高,卻是死亡率排名第一的癌症。死亡率超過發生率顯示對比於其它癌病,肺癌的治療更加困難,八成的病人終究會因肺癌而死亡。在台灣,每年超過八千人因肺癌離開人世,亦即每年有八千個以上的家庭因為癌症而大受打擊,肺癌,不再是肝癌,是新的國病。
根據臨床的醫療數據,肺癌在一公分以手術切除,其治癒率為85∼90%(五年不復發);兩公分手術切除,其治癒率為70∼80%;三公分手術切除,其治癒率已下降至40∼50%。相對地,第三期,五年存活率為25%;第四期,五年存活率降為5%。不過,目前在台灣地區,肺癌被初次診斷時,有70%的新個案屬於第三(四)期,五年存活率只有12∼13%。
近年來,「低劑量胸腔電腦斷層檢查」的普及運用可以偵測出0.3公分的微小病灶,也篩檢出早期肺癌,使得肺癌人口快速增加,所幸,這些增加的罹癌者,早期可以切除者為多,幾乎可以完全根治,因此,如何能及早發現疾病,是相當重要的關鍵因素,我們會建議高危險族群(吸菸(二手菸)者、肺癌家族病史、曾經罹患肺結核或其他肺部慢性發炎疾病者、長期暴露於致癌環境者(如金屬業、治礦業、石綿接觸者,與長期暴露在放射環境下等))應每1∼2年做一次「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一般人則是2∼3年;50歲以上也應每年做一次「胸部X光檢查」以補低劑量胸腔電腦斷層檢查對於快速生長的肺癌篩檢之不足。
肺癌有很多與其他癌症不一樣的地方,所以,當原水文化主動和我們團隊表達希望合作出版《肺癌診治照護全書》時,我們勢必得盡量要用淺白的文字讓病患、家屬、甚至醫護人員等人瞭解肺癌這個「新國病」,而不希望霧裡看花,終隔一層,希望這本書籍能解決一般民眾的困惑,給些參考。除了幫助讀者瞭解肺癌疾病的過程外,也能勇敢面對疾病。
當被醫師確診為肺癌時,病人、家屬必須清楚瞭解肺癌已進入由組織型態與基因變異來決定治療的方式和策略——在組織型態上首要區別小細胞肺癌與非小細胞肺癌,若屬於非小細胞肺癌則要再區分鱗狀上皮癌、非鱗狀上皮癌;進一步分析基因變異與否在治療的藥物選擇上也有很大的不同,亦言之,一份完整的基因檢測報告足以影響疾病的治癒機會及存活期。
然而,基因檢測報告(約10天)至健保局核准藥物使用(再約2週),約需一個月的作業流程,這段時間對病人、家屬的確是很難熬的時光,明知有疾病卻又不能馬上治療,我們希望有朝一日健保局能縮短、甚至取消藥物審核時間;我們更認為明確有效的治療絕對優於急切無效的治療,盲目治療除了無益更可能有害,並且可能剝奪了參加新藥臨床試驗的機會。
對於癌症治療應由良好團隊規劃並給予一系列治療相關專科醫師相輔相成。「肺癌診治照護」需要有胸腔腫瘤科醫師、腫瘤外科醫師、胸腔科醫師、放射科醫師、腦神經外科醫師、骨外科醫師、復健科醫師、安寧療護醫師、中醫師、營養師、個案管理師等多方合作,接力,才能給予病人最妥善的治療。書中各章節都由相關專科的醫師撰寫,非常感謝團隊,能在工作忙碌之餘,犧牲自己假日寶貴的時間完成稿件,也感謝秘書林晏伶小姐,與出版社之間做了最好的聯繫,同時更要謝謝許多肺癌專家推薦此書,謝謝您們。
抗癌最好的治療就是「面對它」,病人要有樂觀的心情,家人、朋友給予穩定支持的力量,隨時掌握肺癌最新資訊,遇到問題時應直接與醫療團隊討論溝通,增加逆轉勝的機會。肺癌治療的藥物和策略愈來愈多,武器也將不斷推陳出新,如質子與重粒子治療等等,只要把握治療機會,活下去就有希望。
預防癌症,需要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如台灣癌症基金會發起的「全民練武(五)功」——正確飲食(蔬果579)、規律運動、體重控制、避免吸菸及暴露於二手菸的環境、事前(早期)篩檢及治療,及功法六「維持樂觀的心情、減少壓力」即能降低癌症的發生。
我們希望藉由這本書讓認識這個可怕的對手,知己知彼,才能面對它,克服它,戰勝它。
文/蔡俊明(台北榮民總醫院胸腔部.胸腔腫瘤科主任暨陽明大學教授)